免疫规划培训试题及答案
C、接种疫苗前未进行健康体检;
D、接种疫苗的部位未消毒;
E、接种疫苗前未告知医生过敏史。
14、下列哪种疫苗不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C)
A、乙肝疫苗
B、百白破疫苗
C、水痘疫苗
D、脊灰疫苗
E、麻疹疫苗
15、对于疫苗不良反应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轻微反应可继续接种同种疫苗
B、对于严重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止接种,予以抗过敏治疗
C、疫苗反应与接种部位无关
D、疫苗反应与接种次数无关
E、疫苗反应与个体免疫状态无关
免疫规划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获得免疫力的指标是(E) A。
HBcAg
B。
HBsAg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s
2、关于XXX接种下述哪项是正确的(E)
A。
菌苗为无毒人型活结核菌
B。
儿童每隔5年复种一次
C。
卡介苗效果是绝对肯定的
D。
接种前均需做结素试验
E。
使人产生免疫力同时也产生变态反应
3、乙型肝炎可以采用下列哪种生物制品人工被动免疫(d) A。
抗毒素
B。
丙种球蛋白
C。
胎盘球蛋白
D。
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E。
乙型肝炎疫苗
4、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指(B) A。
鼠疫、艾滋病
B。
鼠疫、霍乱
C。
鼠疫、霍乱、艾滋病
D。
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
E。
鼠疫、霍乱、艾滋病、伤寒或副伤寒
5、最易引起胎儿畸形的病毒是(C)
A。
流感病毒
B。
埃可病毒
C。
风疹病毒
D。
轮状病毒
E。
麻疹病毒
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D) A。
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
爱国卫生运动
C。
预防保健
D。
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E。
以上都不是
7、接种牛痘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映了(A) A。
抗原的特异性
B。
抗原的交叉反应
C。
病毒的超感染
D。
先天免疫
E。
主动保护
8、类毒素是(C)
A。
由细菌产生的
B。
主要由脂类和糖基组成
C。
与外毒素具有相似的抗原相似的抗原性但没有毒性D。
与外毒素有相似的毒性
E。
与内毒素有相似的毒性
9、使人群易感染性降低的因素(D)
A。
新生儿增加
B。
易感人口的迁入
C。
免疫人口的死亡
D。
计划免疫
E。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除
10、疫苗在保存、运输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需要持续保冷,这一保冷系统称为(D)
A。
计划免疫
B。
冷链工程
C。
扩大免疫规划
D。
冷链系统
E。
疫苗供应系统
11、哪种疫苗用于暴露后免疫(B)
A。
XXX
B。
狂犬疫苗
C。
乙肝疫苗
D。
流脑疫苗
E。
甲肝疫苗
12、百白破疫苗包括(A)
A。
百日咳灭活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B。
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
百日咳活菌苗、白喉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D。
百日咳灭活菌、白喉类毒素、破伤风活菌苗
E。
百日咳灭活菌、白喉活菌苗、破伤风活菌苗
13、下列哪种接种方式有误(A)
A。
第二针百白破疫苗接种与第一针百白破疫苗接种时间20天
B。
乙脑减毒活疫苗与甲肝减毒活疫苗在同一天接种
C。
接种疫苗前未进行健康体检
D。
接种疫苗的部位未消毒
E。
接种疫苗前未告知医生过敏史
14、下列哪种疫苗不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C)
A。
乙肝疫苗
B。
百白破疫苗
C。
水痘疫苗
D。
脊灰疫苗
E。
麻疹疫苗
15、对于疫苗不良反应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轻微反应可继续接种同种疫苗
B。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止接种,予以抗过敏治疗
C。
疫苗反应与接种部位无关
D。
疫苗反应与接种次数无关
E。
疫苗反应与个体免疫状态无关
C: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应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D: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可以在同一天接种。
E: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28天可以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
14:我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例是在1960年。
15:我国发现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病例是在1994年。
16:我国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普及计划免疫目标为,在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12月龄内接种率达到85%。
17:计免接种反应中度反应是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2.6~5.0cm,发热(腋温)37.6~38.4℃。
18: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教育对象实现知识、观念和行为改变的统一。
19:常见的活疫苗有卡介苗、流脑疫苗。
20:乙脑灭活疫苗基础免疫是2针。
21:乙肝疫苗应肌肉注射,不宜臀部注射;麻疹疫苗应皮下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应间隔时间不少于1个月;白破二联疫苗在6岁时不应接种。
22:活疫苗开启超过半小时后不能使用。
B、是评估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效果的重要指标;
C、是指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出现的急性无力症状;
D、是指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出现的急性肌无力症状;
E、AFP与麻疹无关。
4、以下哪些情况应暂缓接种疫苗(ABCD)
A、患有急性传染病的患者;
B、患有发热的患者;
C、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患者;
D、曾经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
E、以上都不对。
5、下列哪些症状可能是疫苗不良反应(ABCD)
A、注射部位红肿、疼痛;
B、发热;
C、恶心、呕吐;
D、头痛;
E、以上都不对。
A。
报告AFP病例时,应包括全身重症肌无力病例。
B。
采集AFP病例时,应采集双份合格便。
C。
麻痹超过三个月的AFP病例可以不采集便。
D。
AFP病例的随访可以通过电话进行。
4.高危AFP病例的条件包括:小于3岁,服脊灰疫苗少于3次或不确定,未采集或未采集到合格便,小于14岁。
5.正确的说法包括: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12月1日是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宣传日”,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分为两类,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2.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3.解释题:
1.计划免疫是指国家对特定人群实施的一种预防性医疗服务,通过接种疫苗等手段,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2.异常反应是指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4.问答题:
1.常见的10种乙类传染病包括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结核病、梅毒、淋病、肺结核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的5种丙类传染病包括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
2.鉴别百白破疫苗是否冻结过的方法是观察疫苗瓶子上的标签,如果标签上出现了冰晶图案,则说明疫苗已经冻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