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姓名:分数A. 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甲肝疫苗B. 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乙肝疫苗C. 百白破乙肝疫苗D. 百白破乙肝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A. 免疫起始月龄越早越好B. 接种剂量过大,会使机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但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C. 如果正常免疫程序被中断,应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次数D. 流脑疫苗与麻疹疫苗可以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A. 1 小时\0.5 小时B. 0.5 小时\0.5 小时C. 1.5 小时\0.5 小时D. 2 小时\0.5 小时A. 任何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的病例B. 任何出生后吸吮及哭闹正常,第 2~28 天发生的病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和出现吸吮困难的病例C. 出生后正常吸吮及哭闹,第 2~28 天发病,发病后不能吸吮或进食困难,随后发生肌肉强直和 /或痉挛D. A+BE. A+CA. 有摇不散块状物时,需用振荡器多次振荡后使用B. 疫苗如冻结,应放置温水中缓慢解冻后使用C. 安瓿有裂纹但未破裂时可使用D. 无标签或标签不清时不得使用A. 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B. 可用灭菌镊子夹取 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 75% 乙醇进行皮肤消毒C. 可用 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D. 要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 5cmA. 不同, 30 天B. 不同, 28 天C. 相同, 28 天D. 相同, 30 天A. 4,2B. 2,2C. 2,4D. 4 ,4A. 用于流脑疫苗、流脑 A+C、麻疹疫苗、风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B. 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C.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表面成30~40°角D. 快速刺入皮下约至针头长度的 1/3 ~2/3 ,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
A. 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B. 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C. 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D.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A. 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等B. 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服务价格等C. 疫苗厂家的服务电话D. 预防接种工作流程A. 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B. 加强麻疹监测C. 及时处理暴发疫情D. 以上都是A. 急性起病、肌张力增强、肌力降低B. 急性起病、肌张力正常、肌力降低C .急性起病、肌张力降低、肌力正常D .急性起病、肌张力降低、肌力降低A.37℃以下温水B. 40℃-50℃热水C. 50℃-60℃热水D. 80 ℃以上热水A. 上臂三角肌B.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C.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D. 上臂外侧三角肌E.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F.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A. 上臂三角肌B.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C.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D. 上臂外侧三角肌E.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F.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A. 全身不适;B. 局部红肿;C. 脑病;D. 局部脓肿。
A.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B.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C.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英文缩写D. 预防接种差错A. 预防接种偶合症B. 预防接种差错C. 心因性反应D.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A. 3 类 36 种B. 3 类 37 种C. 3 类 38 种D. 3 类 39 种A.箱(或包)盖是否密闭,有无破损、开裂B. 冷藏箱(包)的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吸水和防止疫苗破碎C. 疫苗安瓿直接与冰排接触,确保冷冻D. 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后保存A. 适龄初免儿童B. 上月漏种儿童C. 迁入适龄儿童D. 已迁出适龄儿童A .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接种B .皮下注射C .用碘酒棉球消毒待干后注射D. 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注射A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B.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C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发病D.在接种前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E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发生在预防接种后B .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C .对机体只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D .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E .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A.在预防接种后发生B .造成受种者机体损害C.质量不合格疫苗引起D .与预防接种有关E .接种人员违反疫苗免疫程序引起A. 年龄小于 5 岁B. 接种 OPV 次数少于 3 次C. 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D. 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 AFP 病例A. 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B. 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C. 对本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进行认定D. 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A. 流脑疫苗B. 百白破疫苗C. 麻腮风疫苗D. 乙脑疫苗E. 甲肝减毒活疫苗A. 流脑疫苗B. 百白破疫苗C. 麻腮风疫苗D. 乙脑疫苗E. 甲肝减毒活疫苗A. 乙肝疫苗B. 百白破疫苗C. 麻腮风疫苗D. 乙脑疫苗E. 甲肝减毒活疫苗F. 流脑疫苗A. 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B. 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C. 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 ,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D. 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
E.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A. 棉球杯;B. 血压计;C. 1:1000 肾上腺素;D. 自毁型注射器回收用安全盒及污物桶;A. 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 30 分钟。
B. 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C. 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D. 如未带接种证,请其回去自己补上接种记录。
A. 轻度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
B. 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
C. 高热不退可自行使用退热药处理。
D. 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A. 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B. 立即皮下注射 1:1 000 肾上腺素。
用肾上腺素 15 ~ 30 分钟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儿童可用阿托品,必要时每隔 15~30 分钟后重复应用,至病情稳定。
C. 发生呼吸衰竭,有条件时予插管给氧,或肌内注射洛贝林 (山梗菜碱)30mg 或尼可刹米 250mg,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心跳停止立即心室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喉头水肿阻碍呼吸应吸氧,并作气管插管。
烦躁不安者可肌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
D. 基层单位作上述处理后,待病情稍有好转立即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 12 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A. 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 2~3 次,每次 15 分钟左右。
B. 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
不宜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
C. 脓肿如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
D. 有继发感染时,先根据以往经验选用抗生素,然后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按照药敏培养实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换药时用 3%硼酸溶液冲洗伤口,引流通畅。
A. 重度佝偻病及重度营养不良者B. 发烧、腋下体温在37.5℃以上者C. 最近一周内每天腹泻 4 次以上者D. 患有急性传染病E. 患有活动性结核或其他严重疾病,属暂时禁忌证者A. 神经根炎B. 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C. 肉毒中毒D. 短暂性肢体麻痹A. 疫苗应按品种、批号、效期分类码放,对短效期疫苗应当给予标记。
B. 失效疫苗不得与有效期内的疫苗在同一个冷库或冰箱内存放。
C. 在冷库中的储存疫苗应放在距底部 10 厘米的支架上,不得与冷库底部直接接触,以免受潮。
D. 疫苗与疫苗之间、疫苗与冷库库壁或冰箱箱壁之间应留有 10 厘米的间隙,以便冷空气循环。
E. 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应将可冷冻保存的疫苗存放在底部,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避免冻结。
1、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在销售疫苗时,应当提供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 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 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 进口药品通关复印件) ,并加盖企业印章。
2、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 ( 品种)、( 作用)、( 禁忌)、(不良反应),询问受种者的 ( 健康状况) 以及 ( 是否有接种禁忌) 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3、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 (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时,在 2 小时内填写 AEFI 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 AEFI 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 CDC 报告。
4、2005 年我国政府对世界卫生组织承诺 ( 2002 ) 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要求全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 1/100 万)以下,并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5、托幼机构和学校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 ( 预防接种证),发现无证或漏种的儿童应在 ( 30 ) 日内向所在地接种单位或县级疾控中心报告。
开展接种前除了必要的告知相关事项外,要询问( 健康状况)、以往( 过敏史)和( 接种疫苗的) 反应,一旦发现有身体不适情况应当立即体检并记录检查结果。
6、接种单位应按时对漏种儿童开展( 补种)、对遗失预防接种证的已种儿童经核实无误后给予( 补证)。
7、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要规划( 合理) 化、建设 ( 标准) 化、管理 ( 科学)化。
8、对流动人群中的适龄儿童要按照 ( 现居住地管理) 的原则,保证其与 ( 本地儿童) 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
9、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10、疫苗接种途径包括( 皮内)、(皮下)、(肌内)、( 口服)等四种。
1、何谓预防接种“三查七对”?答:三查:接种证、健康问诊、疫苗状况;七对: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程序,接种剂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2、对冰箱贮存疫苗有哪些要求?答:疫苗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留有 1-2CM 的空隙,按效期和品名分类摆放,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