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试题库(100题)免疫规划试题及答案1、流脑A群疫苗共两剂次,两剂次的间隔时间应为≥三个月。
2、麻疹疫苗是接种途径为皮下注射的疫苗。
3、预防接种卡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4、狂犬疫苗用于暴露后免疫。
5、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二类。
6、新生儿乙肝疫苗国家免疫程序是按1、6月接种3剂。
7、XXX的接种途径是皮内注射。
8、疫苗接种后,儿童不要离开接种现场,须留观30分钟,发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
9、预防接种中度反应是局部反应红肿直径的大小2.6~5.0cm,发热(腋温)37.6~38.5℃。
10、安全接种是指对受种者、对实施接种者、对环境都安全。
11、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2次。
12、免疫接种前的皮肤消毒应采用螺旋式由内向外的方式。
13、《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中规定麻腮风三联减毒活疫苗应按18—24月龄接种1剂次疫苗的免疫程序接种。
14、皮下接种法的进针角度和刺入皮内针头长度为与皮肤成30度—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C、将针头与皮肤成30度至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3/4.D、将针头与皮肤成100度至15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至2/3.15、百日破疫苗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疾病。
16、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包括定点接种、入户接种、临时接种等,以上全是。
17、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
18、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是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19、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1,6”方案中,“1”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
20、卡介苗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是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1毫升。
21、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3针的程序为3,4,5月龄。
22、下列哪种接种方式有误:第二针百白破疫苗接种与第一针百白破疫苗接种时间20天。
23、下列接种方法错误的是:乙肝疫苗臀部注射。
24、下面关于疫苗接种皮肤消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可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25、脊灰疫苗及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为≥28天。
26、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以下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A、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甲肝疫苗应在12个月龄之前完成基础免疫。
B、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C、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
D、A群流脑疫苗应在18个月龄之前完成基础免疫。
27、关于流脑疫苗接种,以下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A、流脑疫苗是灭活疫苗。
B、流脑疫苗全程共接种4剂次。
C、儿童6-18月龄应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
D、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28、关于皮下注射疫苗,以下哪一项技术操作是错误的?A、流脑疫苗、流脑A+C、麻疹疫苗、风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均可进行皮下注射。
B、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C、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表面成30~40°角。
D、快速刺入皮下约至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
29、关于肌内注射疫苗,以下哪一项技术操作是错误的?A、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均可进行肌内注射。
B、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C、针头与皮肤表面呈90°角,快速将针头全部刺入肌肉。
D、注射完毕,快速后快速拔出针头,局部可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3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由哪个机构成立?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医学会。
C、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下列对免疫程序的描述正确的是:A、免疫起始月龄越早越好。
B、接种剂量过大,会使机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但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C、如果正常免疫程序被中断,应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次数。
D、流脑疫苗与麻疹疫苗可以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32、疫苗安瓿开启后,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应废弃,活疫苗超过0.5小时应废弃。
A、1小时\0.5小时B、0.5小时\0.5小时C、1.5小时\0.5小时D、2小时\0.5小时33、乙肝疫苗主要阻断母婴传播中的哪一个环节?A、宫内传播。
B、产程传播。
C、分娩后新生儿与母亲接触传播。
D、以上三个环节均可。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疫苗开启超过半小时后不能使用。
B、灭活疫苗可以在开启两个小时内使用。
C、用碘酒消毒接种麻疹疫苗是错误的。
D、皮内注射应与注射面呈30°角。
35、正确答案为D。
疫苗外观质量需要注意,如果没有标签或标签不清,就不能使用。
36、正确答案为C。
如果接触或喂养动物,或者皮肤被舔,需要立即消毒被舔部位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37、正确答案为C。
接种减毒活疫苗后2周,可使用免疫球蛋白;使用免疫球蛋白后4周,可接种减毒活疫苗。
38、正确答案为A。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甲肝疫苗应在12个月龄之前完成基础免疫。
39、正确答案为D。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可以是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或者是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或者是受种者原患有慢性疾病,在预防接种后立即引起加重或急性复发。
40、正确答案为D。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以是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反应,也可以是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或者是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41、正确答案为A。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至少应由3人组成。
42、正确答案为A。
群体性AEFI是指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中,发生2例及以上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严重AEFI。
43、在报告后24小时内需要调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率需达到90%以上。
44、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初始年龄段是6月龄,初始接种2剂次。
45、消除麻疹需要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以上都是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46、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补种原则是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47、接种单位必须每月至少对辖区内居住的目标儿童进行主动搜索。
48、无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入托、入学前应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补办或补种。
49、AFP病例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肌张力降低,肌力降低。
50、适龄儿童补种卡介苗时,需进行OT或PPD试验,结果阴性者进行补种的时限要求是出生3个月-3岁需进行补种的婴幼儿。
51、采用皮下接种法进行接种时,注射器针头应皮肤呈30-40°角,进行注射。
52、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后30分钟内避免喂奶。
53、接种含风疹成份疫苗后,3个月内应避免妊娠。
54、盛放医疗废弃物的不应该装得太满,只能够达到总容量的2/3.55、有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应该服用脊灰疫苗。
脊灰疫苗的起始月龄是2个月,2、3、4月龄分别接种1剂,4岁时加强免疫1剂。
最近一周内每天腹泻4次以上者不宜服用脊灰疫苗。
56、麻疹疫苗使用规定中,哪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D。
我国规定麻疹疫苗初免月龄为8个月龄,比其他国家要早。
麻疹疫苗的免疫起始月龄主要与母体胎传抗体水平有关。
我国麻疹疫苗初免的接种剂量现在国家规定为0.5毫升。
但是,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时,不管有无禁忌症都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57、已经接种了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的人,如果想接种A+C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5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疫苗记录,并保存至少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59、关于流动儿童的管理,正确的叙述是: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居住满6个月的≤7周岁儿童。
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接种服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制定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
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可以设立临时接种点,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接种单位应该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
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对长期外出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索查外地的接种资料。
60、关于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正确的叙述是:皮肤消毒禁用碘酒,以免脱碘不彻底影响局部反应的观察,且易与碘过敏相混淆。
使用乙醇消毒时,也不应该用力反复涂擦,以免引起局部红肿。
针头刺入不宜太深,以免刺入皮下,拔出针头后不应该用乙醇棉球按揉。
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然后注入疫苗0.1毫升,旋转针头,斜面向下,拔出针头。
61、正确的注射麻疹疫苗的操作是: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接种,皮下注射,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注射。
62、确定免疫起始月龄时考虑的因素包括:婴幼儿接种疫苗来自母传抗体的干扰,个体免疫系统发育状况,传染病暴露机会,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等差异。
63、注射乙肝疫苗的正确操作是: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管,与皮肤呈90°快速进针,刺入针头的2/3.注射后,如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注射后,如引起剧痛或硬结,可用热敷。
64、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疫苗接种的起始月(年)龄、接种剂次和剂量、剂次之间的时间间隔、接种途径和几种疫苗联合免疫问题。
实施条件不在其中。
65、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正确的是上臂外侧三角肌。
66、麻腮风疫苗接种部位正确的是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67、免疫程序规定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的疫苗是乙肝疫苗。
68、免疫程序规定满3岁时儿童才能接种的疫苗是A+C群流脑疫苗。
69、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70、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1、A+C群流脑疫苗接种对象为6周岁及以上的儿童。
2、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发生原因分为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反应和事故(疫苗质量事故和实施差错事故)。
3、不安全接种可引起传播血源性疾病、化脓性或细菌性感染、创伤性麻痹、中毒和过敏性休克。
4、接种前应准备的药品、器械有75%乙醇、镊子、棉球杯(缸)、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000肾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
5、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或询问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的注意事项包括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所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询问受种者是否有接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