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是研究如何用固定修复体修复牙冠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修复牙齿缺失的学问。
修复体是用人工材料制成的替代缺损、缺失的牙齿和口腔软组织的物体。
嵌体是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
部分冠是覆盖部分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全冠是覆盖全部牙冠整个表面的帽状修复体。
桩冠是利用桩钉插入残根根管内固位的全冠修复体。
桩核冠是在残冠或残根上先形成金属桩核或树脂核,然后再制作全冠修复体。
种植义齿是将人工材料制成的种植体经手术植入失牙区颌骨内或骨膜下,并在穿过牙槽嵴黏膜的种植基桩上制作上部义齿的方法。
固定桥是利用缺牙间隙相邻两侧或一侧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在基牙上制作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粘固剂将义齿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的一种义齿。
PFM是将烤瓷材料涂塑于金属基底冠表面,在真空高温条件下烧烤而成
的金-瓷复合结构的全冠。
抗力形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
和患牙或基牙均能抵抗牙合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
固位形是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
第二章
牙体缺损是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星的损坏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牙合力是在咀嚼过程中,通过个别牙或部分牙所发挥的力量。
第三章
固定桥是在基牙上制作的全冠、部分冠、桩冠、嵌体等,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并借助粘固剂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稳固的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桥体即人工牙,是固定桥修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连接体连接桥体和固位体的部分。
双端固定桥又称完全固定桥,桥体与两端固位体之间均为不动连接,当固位体粘固于基牙后,基牙、固位体、
桥体连接成一个不动的整体,从而组成了新的咀嚼单位。
单端固定又称悬臂固定桥,此种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为不动连接体。
牙合力是在咀嚼过程中,通过个别牙或部分牙所发挥的力量。
第四章
口腔印模是一种与口腔或颌面部某些组织或器官的解剖形态相反的阴性模型。
第五章
口腔模型是将模型材料在其可塑或流动的状态下灌注到口腔印模中而形成的阳模。
1.口腔修复的目的是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2.口腔修复的分类包括:直接修复和间接修复。
3.直接修复材料包括: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泥、银汞合金等。
4.间接修复材料包括:金属、陶瓷、树脂等。
5.口腔修复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牙体缺损的大小、位置、牙齿的咀嚼力、美观要求等。
6.口腔修复的步骤包括:牙体制备、印模、制作修复体、
试戴和粘接。
嵌体是一种修复牙体缺损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嵌体的材料包括金属嵌体、树脂嵌体和牙合面嵌体等。
在试戴嵌体前,需要使用95%的酒精对其进行消毒。
铸造金属
全冠的牙合面预备需要均匀磨除0.5-1.0mm的牙体组织,而铸
造全冠的颊面预备只需要预备出0.25-0.3mm的空间即可。
烤
瓷熔附金属全冠的肩台宽度一般为1.0mm。
冠桩的种类有贴面、3/4冠、开面冠和金属冠。
桩冠可以分为简单桩冠、铸造
基底桩冠、多桩桩冠及金属桩冠。
理想的冠桩直径应为根横径的1/3.
固定桥由固位体、桥体和基托三部分组成,适宜修复2-3
个牙缺失,缺隙两端余留牙的牙体、牙周条件较好,牙髓无病变,以死髓牙为最佳。
固定桥修复的年龄为20-60岁,最适合
的年龄组为30-45岁。
一般临床冠根比例为1:2或3:4较为理想。
在牙齿拔除后3个月左右进行固定桥修复最佳,这时桥体
龈面与牙槽嵴间不易因牙槽突吸收而出现间隙。
金瓷联合固定桥是当今最为理想的一种固位桥。
在印模材料方面,藻酸盐类是临床上最理想的印模材料,而印模膏属于可逆性弹性印模材料。
调拌石膏时应先将石膏放入橡皮碗,然后再放水。
普通石膏调拌时间一般为1分钟,粉100g加水45-50ml,水量少时凝固快、强度高。
在模型修整时,底面应与假想牙合平面平行,且最薄厚度应在10mm以上。
工作模型打孔加钉技术进行模型修整时,底部到基牙颈缘的厚度为7-8mm。
制作熔模所需的材料包括铸造蜡、自凝树脂和光固化树脂。
在使用加蜡器加蜡时,需要先将加热器尖端加热,然后蘸取适量的蜡,再加热器械的根部,使蜡流向尖端形成蜡滴。
制作熔模的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为了使熔模表面光滑,可以使用酒精喷灯。
铸道线可以使用蜡条、塑料棒和金属丝,宜多不宜少,宜细不宜粗。
储金球应离开熔模5-10毫米。
铸道
的形式有单铸道、双铸道、扇行和长方形、栅栏式等。
缩孔是高熔铸造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在其表面或外部遗留下来的孔穴。
高熔铸造的温度为1000°C以上。
修复体龈边缘处的预备形式包括刃状或羽状、90°肩台、
带斜坡肩台、135°肩台和以上均有。
临床上最常用的修复体龈边缘的位置是龈沟内。
牙齿的排列应当正中线与颜面中线一致,且左右对称,牙长轴线应在正确的位置,修复体牙颈线的连线要自然,上前牙的切缘连线通常与上唇的微笑线相一致,保持正常的覆牙合覆盖。
口腔修复体的质量标准是美观、适合、牢固、舒适和持久。
口腔固定修复体的种类包括全冠、半冠、桥体和烤瓷贴面等。
口腔固定修复体的修复原则是保护牙体组织、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保持口腔卫生和美观。
铸造全冠和PFM的工艺流程包括印模、制作蜡型、铸造、烧结和修整等步骤。
桥体轴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包括避免过度磨牙、保持牙体组织、保持牙龈健康、保持牙齿的稳定和修复体的美观等。
连接体的种类包括卡环、卡盖、卡槽、卡杆、卡钉和卡板等,固定连接体的要求包括紧固、稳定、易于拆卸和修理等。
桥体的
类型有传统桥、翼托桥、烤瓷桥和纤维桥等。
固定桥固位体的类型有牙冠、牙根、金属柱和横梁等,可作为固定桥的固位体的修复体包括全冠、半冠和金属瓷冠等。
烤瓷固定桥制作蜡型的要求包括保持牙体组织、保持牙龈健康、维持牙齿的稳定和修复体的美观等。
固定桥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牙龈炎、龈下龈上边缘的过度磨损、修复体的脱落和变色等。
口腔印模的基本要求包括准确、清晰、无扭曲、无气泡、无拉伸和无变形等。
排龈线放置的位置应当在龈缘上1-2毫米处,放置方法包括单边放置、双边放置和参考牙放置等。
口腔印模可以分为粘性印模、弹性印模和硅橡胶印模等。
制作可卸式代型的目的是为了制作可卸式假牙。
Di-Lok 牙托技术制作可卸式代型的方法步骤包括印模、制作模型、制作牙托、制作基托和试戴等。
Di-Lok牙托的构造包括牙托、基托、连接杆和固定杆等,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包括固定模型、固定牙托、固定基托和固定连接杆等。
代型修整的注意事项包括保持代型的稳定、保持代型的适合度、保持代型的清洁和保持代型的整洁等。
涂布间隙涂料的意义在于防止烤瓷固定桥与牙齿之间出现间隙,避免细菌滋生和牙齿腐蚀。
涂布间隙涂料
的方法包括涂布前的准备、涂布材料的选择、涂布间隙涂料的涂布和涂布后的处理等。
熔模制作时常见的问题包括铸道不当、熔模表面不光滑、熔模收缩不均匀、熔模温度不合适和熔模材料质量不良等。
口腔模型修整的方法包括去除模型表面的气泡和瑕疵、去除模型上的毛刺和凸起、修整模型的边缘和平面、调整模型的大小和形状、调整模型的硬度和粘性和处理模型的表面等。
铸道设置的原则包括铸道的位置要合理、铸道的数量要适当、铸道的形状要合适、铸道的尺寸要适当、铸道的长度要合理和铸道的方向要正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