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濯清涟/而不妖B.可爱者/甚蕃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同予者/何人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案牍
..之劳形(指官府文书)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有龙则灵.(灵气) 往来无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孔子云.(说) 惟吾德馨.(香气)
D.斯.是陋室(这) 阅金经
..(金色的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4.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
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6.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即“诗中有画”。

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要求:①紧扣诗句;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③运用一种修辞;④50字左右。

(1)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陷室,惟吾德馨。

苗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上面两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人名)和宋代的(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
..②可以调.素琴
③可爱者甚蕃.④陶后鲜.有闻
(3)《陋室铭》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请概括回答。

(4)《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的文章,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呢?
(5)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法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二)课外阅读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阴滞。

⑤莳:栽种。

⑥信:伸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
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人以为陋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③因名之曰“何陋”④记之以俟来者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5)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A 3.C
4.(1)生长环境;体形香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正衬;反衬
5.(1)陋室不陋;惟吾德馨;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2)类比;惟吾德馨
(3)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
6.(1)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片片荷叶中,仿佛只有一种颜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1)刘禹锅;周敦颐
(2)博学的人;调弄;多;少
(3)自然环境的幽雅、交往人物的儒雅、日常生活情趣的高雅。

(4)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沽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村托。

(5)托物言态。

《陋宣铭》一文表达了作者高洁高傲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一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二)课外阅读(1)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2)简陋;到;命名;等候,等待
(3)然而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个月,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

(4)①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③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④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5)①居住环境优美: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③交往人物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游学读书人往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