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语文复习练习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5 含答案

2019届语文复习练习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5 含答案

专题集训 5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共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刘庆邦①已经是后半夜,我一个人在向麦田深处走。

②人在沉睡,值夜的狗在沉睡,村庄也在沉睡,仿佛一切都归于沉静状态。

麦田上空偶尔响起布谷鸟的叫声,远处的水塘间或传来一两声蛙鸣,在我听来,它们迷迷糊糊,也不清醒,像是在发癔症,说梦话。

它们的“梦话”不但丝毫不能打破夜晚的沉静,反而对沉静有所点化似的,使沉静显得更加深邃,更加渺远。

③刚圆又缺的月亮悄悄升了起来。

月亮的亮度与我的期望相差甚远,它看上去有些发黄,还有些发红,一点儿都不清朗.我留意观察过各个季节的月亮,秋天和冬天的月亮是最亮的,夏天的月亮“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月亮也不能说没有月光,只不过它散发的月光是慵懒的,朦胧的,洒到哪里都如同罩上了一层薄雾。

比如月光洒在此时的麦田里,使麦田变成白色的模糊,我可以看到密匝匝的麦穗,但看不到麦芒。

这样的月光谈不上有什么穿透力,它只洒在麦穗表面就完了,麦穗下方都是黑色的暗影。

④我沿着一条田间小路,自东向西,慢慢向里边走.说是小路,在夜色里几乎看不到有什么路径。

小路两侧成熟的麦子呈夹岸之势,差不多把小路占严了。

面前的草丛里陡地飞起一只大鸟,在寂静的夜晚,大鸟拍打翅膀的声音显得有些响,几乎吓了我一跳,我不知不觉站立下来,我不知道大鸟飞向了何方,一道黑影一闪,不知名的大鸟就不见了。

我随身带着一支袖珍式的手电筒,却没有打开。

在夜晚的麦田里,打手电是突兀的,我不愿用电光打破麦田的宁静。

⑤我们家的墓园就在村南的这块麦田里,白天我已经到这块麦田里看过,而且在没腰深的麦田里伫立了好长时间。

自从1970年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回过老家,再也没有看到过大面积金黄的麦田.这次我特意抽出时间回老家,就是为了再看看遍地熟金一样的麦田。

放眼望去,金色的麦田向天边铺展,天有多远,麦田就有多远,怎么也望不到边。

一阵熏风吹过,麦浪翻成一阵白金,一阵黄金,白金和黄金在交替波涌。

阳光似乎也被染成了金色,麦田和阳光在交相辉映.请原谅我反复使用金这个字眼来形容麦田,因为我想不出还有哪个高贵的字眼儿可以代替它。

然而,如果地里真的铺满黄金的话,我不一定那么感动,恰恰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成熟的麦子,才使我心潮激荡,感动不已。

那是一种生命的感动,深度的感动,源自人类原始的感动.它的美是自然之美,是壮美、大美和无言之美.它给予人的美感是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⑥因为白天看麦田没有看够,所以在夜深人静时我还要来,晚上没有风,不见麦浪翻滚,也不见麦田上方掠来掠去的燕子和翩翩起舞的蝴蝶.仰头往天上找,月亮升高一些,还是暗淡的轮廓。

月亮洒在麦田里的不像是月光,满地的麦子像是铺满了灰白的云彩。

一时间,我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站在云彩里,在随着云彩移动。

又以为自己也变成了一棵小麦,正幽幽地融入麦田。

⑦从麦田深处退出,我仍没有进村,没有回到我一个人住的老屋,而是沿着河边的一条小路,向邻村走去.在路上,我想我也许会遇到人。

夜行的人有时还是有的。

然而,我跟着自己的影子,影子跟着我,我连一个人都没遇到。

河上有一座桥,我在那座桥上站下了。

还是在老家的时候,也是在夜晚,我曾和邻村的一个姑娘在这座桥上谈过恋爱,那个姑娘还送给我一双她亲手为我做的布鞋.来到桥上,我想把旧梦回忆一下。

桥的位置没变,只是由砖桥变成了水泥桥。

桥下还有水,只是由活水变成了死水。

映在水里的红月亮被拉成红色的长条,断断续续,青蛙在浮萍上追逐,激起一些细碎的水花儿,逝者如斯,那个姑娘再也见不到了.⑧到周口市乘火车返京前,我和作家协会的朋友们一块儿喝了酒.我还醉眼蒙眬。

列车在豫东大平原的麦海里穿行,车窗外金色的麦田无边无际,更是壮观无比。

我禁不住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说大平原上成熟的麦子是全世界最美的景观,你想象不到有多么好看,多么震撼……我没有再说下去,我的喉咙有些哽咽。

(节选自《散文选刊·原创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②③两段描绘了一幅平原地区夏夜麦田月光图,突出月夜沉静、暗淡、朦胧的特点。

这两段写鸟声、蛙声,以动衬静,表现出麦田一派生机的景象。

B.“我”从麦田深处退出,站在桥上,想起往日的恋人,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浓浓的情意融入淡淡的月色之中,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C.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交代夜游的经历,叙写夜游所见所闻引起的感想,以深情告别故乡收束全文,既是叙事的结束,也是情感的高潮。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作者凭借细致的观察,用细腻的笔触,给读者呈现了一曲沉重略带忧伤的乐曲。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1)我想不出还有哪个高贵的字眼儿可以代替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时间,我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站在云彩里,在随着云彩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标题是“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既然是“夜晚",为什么第⑤段要写“白天”在麦田里看到的景象?(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乌镇的修辞汗漫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茅盾”这一笔名,显影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正因这双重困境,他在1949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性,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

而正是这种“偏远”赢得我的敬意,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分量不大。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

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着长袍马褂,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

我伏在柜台上问他,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他说,都去了国外.因茅盾小说,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显现出了修辞的力量。

木心,本名孙牧心,1927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入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师从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

1971年蒙冤入狱,三根手指被折断,仍坚持写作,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弹钢琴”,后获释.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以作画、讲学谋生,后尝试写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像文坛突然出现的一个新人,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例如:“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

”——这风,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晚年,木心乘风还乡,2011年辞世.木心家的“孙家花园”,是乌镇最美的私宅。

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都印着一个“孙”字。

仆人打扫房间,把花瓶抱出抱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会遭到主人责备:“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去,摆宋朝的,要记住样式的不同。

”一个富贵华丽之家,1949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

九十年代,木心声名大动于华语文学界,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晚晴小筑”.2006年,木心回乌镇在此居住五年,去世,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手杖等遗物。

依然是修辞的力量,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木心不是游客,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

在剧变中的故乡,一个人,反而会加重异乡感吧。

孙家花园转化成晚晴小筑,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大约会想:乌镇还在乌镇吗?我还是我吗?“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木心这样说,充满对“从前”的留恋和对“现在”的谅解。

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对乌镇,对青春。

(节选自《散文选刊》)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突出乌镇的地域文化,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B.文章第2段简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并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他襟怀坦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C.“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等手法,讥讽老板的滑稽。

D.文章之所以写“孙家花园”几度更名,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5.文章标题“乌镇的修辞"指什么?文中两次写到“修辞的力量”,各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乌镇作者持“留恋和谅解"的态度.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专题集训5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一、1.C(“按时间顺序”分析片面,“时间顺序"中还有“插叙”.)2.(1)“金”这个字眼,是麦浪的颜色,是汗水创造的财富,又象征着宝贵.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金色麦浪在作者心目中神圣崇高的地位。

(3分)(2)表现了“我”被夜景吸引,内心纯静愉悦,完全沉浸在月下麦田美妙的境界中。

(2分)3.①展现麦田另一种状态下的美,使麦田形象更加丰满;②补充交待夜游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为结尾“多么好看,多么震撼”提供有力的支撑;③表现了作者对麦田及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加深读者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每点2分)二、4.B(A。

对文本主题归纳有误,文章主旨不是“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而是对乌镇的文化旅游的观感与反思。

C.句意理解有误,语句没有“讥讽老板的滑稽"的意思,但有对文化旅游的保留态度。

D.曲解文意,“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说法有误,从原文内容来看,“谅解"指的是木心和“我”对乌镇发生剧变的态度,“挽留”则是指当地政府对文化名人的真诚敬重和对文化的珍惜.)5.“乌镇的修辞”既指对乌镇的改造与修缮,也指乌镇借助两位作家的影响而使江南水乡增添光彩和文化底蕴。

(2分)第一处“修辞的力量”指的是因为茅盾的小说,乌镇一家普通杂货店被打造成“林家铺子",且“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1分)第二处“修辞的力量”指的是文化名人木心的故居由“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其著作和人品永焕光辉,令人敬仰与怀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