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美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问答题】名词解释:仿象正确答案: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幽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这里,“主体”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上。
2.【单选题】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的学科。
A.低级的感性认识B.人的意志C.理性D.意念正确答案:A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的是()。
A.惊异B.领悟C.体验D.澄明正确答案:B4.【单选题】所谓“胸有成竹”,说明审美对象具有()特征。
A.虚无性B.具体性C.不可捉摸性D.非实体性正确答案:D5.【单选题】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
A.自由B.实践C.劳动D.阅读正确答案:A6.【单选题】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A.自由B.限制C.必然D.可能正确答案:A7.【单选题】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A.理念论B.先验主体论C.绝对精神论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答案:D8.【单选题】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A.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B.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C.艺术的产生D.审美意识的确立正确答案:B9.【单选题】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范畴的观点()。
A.是美的范畴说B.是审美范畴说C.很全面D.犯了主客二分和现成论的错误正确答案:D10.【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意念B.实践C.精神D.物质正确答案:B11.【单选题】审美活动相对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
A.同时的B.在后的C.在前的D.无所谓先后正确答案:C12.【单选题】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A.审美理想B.审美想象C.审美判断D.审美意向正确答案:D13.【单选题】下列审美形态属于中国的是()。
A.崇高B.荒诞C.喜剧D.气韵正确答案:D14.【单选题】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
A.柏拉图B.黑格尔C.康德D.席勒正确答案:B15.【单选题】意象”不能称为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这种说法()。
A.是正确的,意象与审美形态毫无关系B.是正确的,意象不具有普适性或广泛性C.是错误的,意象就是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D.是错误的,意象具有广泛性正确答案:B16.【问答题】简述感性形象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1)美育是主体通过不断的审美体验,水滴石穿般地浸润了人的心,慢慢地塑造着人的个性,仿佛如清风拂过人的心田。
美育是以感性的方式,来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
(2)感性形态的审美价值所给人的感官享受中,包含着与人的生理同构的节奏和韵律。
(3)在艺术作品中,感性形象正是情感的载体。
艺术家们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情感时,常宣之于咏歌等艺术形式。
(4)美育以形象为基础,是审美对象在形式上与情感相契合,在本质上是情感的体验,是最终实现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的协调活动。
(5)美育的过程是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而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6)感性形态乃是艺术家与欣赏者沟通的中介。
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则通过感性意象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欣赏者所受到的感化,正是在这共鸣中产生的。
17.【单选题】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决定的。
A.主体的个体特征B.后天的社会因素C.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D.人的生理素质正确答案:B18.【单选题】通过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
这是()。
A.广义的美育B.狭义的美育C.美育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9.【单选题】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的是()。
A.天地境界B.道德境界C.功利境界D.自然境界正确答案:A20.【单选题】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A.丑陋不堪B.纤细精致C.荒诞不经D.粗犷宏大正确答案:D21.【单选题】审美体验的独特性是()A.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B.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C.主体道德意志的介入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正确答案:B22.【单选题】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心声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A.形式说B.表现说C.娱乐说D.符号说正确答案:B23.【单选题】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A.物质形态中B.形式概念中C.行为个体中D.意象世界中正确答案:D24.【单选题】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祀的崇拜正确答案:C25.【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的是()。
A.自律性B.个性化C.开放性D.形式符号性正确答案:D26.【单选题】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
A.审美需要B.抽象思维C.审美理想D.认识能力正确答案:A27.【单选题】趣味无可争辩”观点的错误在于把()。
A.审美趣味相对化B.审美趣味绝对化C.审美趣味个性化D.审美趣味主观化正确答案:A28.【问答题】简述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精神存在的特征。
正确答案: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29.【单选题】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的美学家是()A.格拉底B.毕达哥拉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C30.【单选题】将审美形态与人生境界等同的观点()。
A.是正确的B.随着对人生境界研究的重视而出现C.人生境界具有审美形态的表形特征D.在古希腊时就如此正确答案:B3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A.夏夫兹博里B.荷加兹C.哈奇生D.席勒正确答案:D32.【单选题】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正确答案:A33.【单选题】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
A.泰勒B.弗雷泽C.卡毕歇尔D.普列汉诺夫正确答案:B34.【单选题】审美经验是一种()。
A.感性体验B.感官体验C.认识D.感官快感正确答案:A35.【单选题】对审美体验的理性反思和逻辑总结构成()。
A.审美形态B.审美范畴C.审美活动D.审美经验正确答案:A36.【单选题】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过的概念是()。
A.自由创造B.交感巫术C.自由游戏D.劳动先于艺术正确答案:C37.【单选题】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的是()A.歌德B.席勒C.康德D.黑格尔正确答案:D38.【单选题】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A.人的精神追求B.人的道德观念C.人的生物学本能D.人的社会意识正确答案:C39.【单选题】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
A.语言艺术B.家庭生活C.劳动工具D.巫术礼仪活动正确答案:D40.【单选题】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A.审美活动B.审美理想C.审美意象D.审美心理正确答案:A41.【单选题】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的批评类型是()A.诗歌批评B.散文批评C.小说批评D.戏曲批评正确答案:C42.【单选题】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
A.毫无瓜葛B.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C.同一个概念D.包含关系正确答案:B43.【问答题】简述审美境界的性质、特点。
正确答案:一、审美境界的性质人在各种生存实践活动中,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其中就包含着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是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境界。
二、审美境界的特点1、审美境界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2、从心境来说,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性和有限性,而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3、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由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导致的审美体验是多层次的,它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层到深层不断潜入和递进的动态结构。
4、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人生境界的多质多层次性也导致了审美境界的丰富多样和多层次性。
44.【单选题】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直接前提是()。
A.人类开始运用语言B.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C.人类具有思维能力D.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正确答案:D45.【单选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A.人类的主观愿望B.神灵的凭附C.现实的模仿D.理念的模仿正确答案:C46.【问答题】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1)优美是理性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白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的人生存在至境。
(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3)优美和崇高作为基本的审美形态,因为其审美形态的涵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特征的互补性,它们常常作为相互对立补充的一组审美形态出现。
(4)对于崇高与优美两种审美形态的联系与区别,因为对二者的本质理解差异,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虽然有些美学家并不承认崇高是一种审美形态,但许多美学理论还是坚持认为,崇高与美具有共同的本质。
这些理论强调优美与崇高的一致性,认为崇高是美的最高阶段,崇高本身就是美。
(5)崇高和优美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从审美形态的基本涵出发,优美与崇高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呈现出的两种存在状态。
优美作为审美实践发展中的形态,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所呈现的一种和合化一的境界。
而崇高则不然,它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由于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在实践中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的作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6)崇高和优美的事物在形式上有其量的规定性的方面。
自然界的崇高首先以其数量上与力量上的巨大引起人们的惊讶和敬赞。
它们经常以突破形式美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些又与优美的形式恰恰相反,构成崇高和优美完全相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