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找妈妈》4篇

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找妈妈》4篇

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找妈妈》精选4篇(一)
教案名称: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教案目标:
1. 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2. 通过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的学唱和动作表演,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
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通过观察音乐表演及身体动作,了解生物界的基本变化规律。

4. 通过歌曲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学会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1. 放映《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或准备音乐播放器。

2. 准备相关道具,如蝌蚪、青蛙妈妈等面具。

3. 准备活动环节:表演小蝌蚪变青蛙的动作示范卡片。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老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视频或录音,通过观赏音乐视频或听歌曲的录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共同观察和讨论视频中或歌曲中的情节,引导幼儿关注蝌蚪逐渐变
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学习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1. 老师先进行歌曲示范,并邀请幼儿一起跟着唱。

2. 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可分段教唱,并反复复习,确保幼儿能够掌握歌曲的旋
律和歌词。

表演蝌蚪变青蛙的动作:
1. 老师准备好小蝌蚪变青蛙的动作示范卡片,一边向幼儿展示卡片内容,一边逐步示
范相应的动作。

2. 老师鼓励幼儿模仿并练习这些动作,帮助他们提高动作协调性。

角色扮演:
1. 老师分发蝌蚪、青蛙妈妈等面具给幼儿,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 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复述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扮演的过程中,体验戏剧
的乐趣,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总结活动:
1.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内容,询问他们从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延伸:
1. 老师可以通过制作手脚画、拼图等艺术创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
理解。

2. 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设置类似的主题故事,引导幼儿动手合作,制作自己的小
剧场。

评价与反思: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动作表演情况以及在角色扮演中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找妈妈》精选4篇(二)
教案名称:小班音乐教案《小象》
教案时间:30分钟
教案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小象这一动物。

2. 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提升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准备:
1. CD或音乐播放器
2. 图片或插图展示小象形象
3. 音乐器材(如小鼓、铃铛等)
4. 老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活动道具
教案步骤:
1. 游戏引导(5分钟)
a. 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模仿小象的动作,如用双手做大象大耳朵、扭动粗壮的鼻子等。

b. 老师展示小象的图片或插图,让学生观察小象形象,并询问学生他们对小象的认识和了解。

2. 音乐活动(15分钟)
a. 老师播放一段小象相关的音乐,如《小象之舞》等,让学生紧密听觉和思维与音乐相结合,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b. 老师给学生发放一些小鼓、铃铛等乐器,让学生们按照音乐的节奏敲击或摇动乐器,体验音乐的节奏感。

c. 老师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音乐动作和舞蹈,例如扭动大象的鼻子、跳小象之舞等,让学生们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3. 创作活动(10分钟)
a. 老师鼓励学生们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象形象,可以用纸杯、纸板或者纸袋等材
料制作小象的造型,再用颜色、胶水、剪刀等装饰,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

b. 学生们可以边自由创作小象形象,边欣赏音乐,让创作更有创意和灵感。

4. 教案总结(5分钟)
a. 老师带领学生们回顾整个音乐活动的过程,询问学生对小象和音乐活动的感受和
体验。

b.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们继续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

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找妈妈》精选4篇(三)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并演唱《小青蛙和笨笨蛇》这首歌曲。

2. 能够动态表演歌曲中的角色,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 能够简单模仿乐器演奏声音,丰富音乐表演形式。

教学准备:
1. CD或录音设备。

2. 小青蛙和笨笨蛇的图片或玩具。

3. 打击乐或其他简单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点播《小青蛙和笨笨蛇》。

2. 请学生仔细听歌曲,看看有没有听过这首歌,了解过歌曲中的角色。

二、学习歌曲(15分钟)
1. 引导学生跟着歌曲节奏轻轻哼唱。

2. 分段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三、角色扮演(15分钟)
1. 准备小青蛙和笨笨蛇的图片或玩具,让学生观察并了解角色形象。

2. 分发小青蛙和笨笨蛇的角色卡片,学生根据卡片扮演对应的角色。

3. 播放歌曲,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动态表演角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四、乐器演奏(15分钟)
1. 准备打击乐或其他简单乐器。

2. 简单教授乐器演奏方法,例如敲击乐器、晃动乐器等。

3. 播放歌曲,学生根据歌曲节奏和自己的感觉使用乐器演奏声音,丰富音乐表演形式。

五、巩固与评价(1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角色扮演,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努力。

六、拓展活动(5分钟)
1. 让学生回家把歌曲和角色扮演告诉爸爸妈妈,与家人一起表演。

2. 鼓励学生学会更多的乐器演奏,尝试用不同乐器伴奏自己的歌曲。

教学反思:
通过角色扮演和乐器演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同时,学
生也能够培养自信,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和表达。

小班音乐教案《小蝌蚪找妈妈》精选4篇(四)
教案名称:小班音乐教案《小青蛙和笨笨蛇》
教学目标:
1.能够聆听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能够模仿和运用简单的节奏和动作表达音乐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音乐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小青蛙和笨笨蛇的绘本或图片;
2.音乐播放器;
3.幼儿音乐乐器,如小铃铛、小鼓、小木鱼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5分钟)
介绍小青蛙和笨笨蛇的故事情节,带着学生一起想象小青蛙和笨笨蛇的形象和性格。

2.听音乐(10分钟)
选择一首节奏明快、旋律欢快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随着音乐的节奏,引导学生摆动身体或跳动。

3.音乐小游戏(15分钟)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青蛙,一组扮演笨笨蛇。

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小青
蛙跳跃,让笨笨蛇摆动身体。

学生可以模仿小青蛙和笨笨蛇的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意境。

4.乐器伴奏(15分钟)
给学生分发乐器,响起音乐后,老师拍指挥,学生用乐器进行伴奏。

可以尝试给小青
蛙和笨笨蛇分配不同的乐器,让他们在音乐中发挥差异化的表达。

5.创作音乐(15分钟)
老师给学生演示一段简单的节奏,让学生模仿,然后让学生团队合作,一起创作一个
小节奏乐曲。

可以保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创作自己的小节奏。

6.结束活动(5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鼓励他们发表对音乐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延伸:
1.可以利用其他乐曲进行类似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2.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乐器选择,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演奏方式;
3.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创作,让学生模仿和发展已有的乐曲,加入更多个人创作元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