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节鲁迅主要内容

端午节鲁迅主要内容

端午节鲁迅主要内容篇一:2015届高三南通、淮安三模附加题淮安、南通第四次调研测试文科附加 2015.05.04【2015.05.09】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2023题。

(10分)【又尝语人以文之旨,第举夫子所谓“辞达而已矣”。

】盖文止乎达,而达外无文,原六艺而等于万代,旨其蔽之哉!彼所指离创则离,离其章而壹其质,是谓唐、宋之复古。

】。

在昭明固云“老、庄、管、晏之书,以意为宗,不以文为本”者,无庸进退之也。

若长公者,非其亚耶?藉令起昭明以进退其文,吾知难乎为政矣。

则不佞是役也,盖不徒以先大夫之成命在。

(明·茅维《宋苏文忠公全集序》)【参考译文】文章达到顺畅境界就够了,顺畅之外就没有文章了。

推此源于六艺而适用于万世万代,这个宗旨如今已经被遮蔽了他们所指的“离不离”也就是舍本逐末了。

……《昭明文选》里坚持认为“老子庄子管子晏子这些书,把思想作为根本,而不把文辞作为主”,是指不必增添或删减其言辞。

像长公(苏轼)这样的人,不就是位于其后吗?假使让昭明(太子)来修改他的文章,我知道他(昭明大子)也很难做得恰如其分的。

那么不才我做此事,大盖不仅仅因为有先大夫(先父茅坤)已作出的决定在身了(不能辜负先父在世时的嘱托)。

20.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参考答案】盖文止乎达/而达外无文/原六艺而等于万代/旨其蔽之哉/彼所指离不离者抑末耳。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4处,见对给分;多于4处,见错扣分,扣完为止。

21.文中“晏”指春秋时政治家(人名),后人将他的言行、思想整理为《▲》。

(2分)【参考答案】晏婴《晏子春秋》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

评分建议:一点1分,人名写为“晏子”亦可。

22.“六艺”是指《诗》《书》《礼》《易》《《▲》(2分)【参考答案】《乐》《春秋》评分建议:一点1分。

23.请根据文意概括萧统《昭明文选》的选文标准。

(不超过10个字)(2分)重意而不重文(以意为本,不重文采)。

评分建议:一个方面1分,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吃人礼教的第一把利剑,构思奇特,形象可感,思想深刻。

它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B.C.《老人与海》中小男孩曼诺林虽曾被父母安排到另外的船上去,但他坚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暗示人类“打不败”的精神代代相传。

D.《红楼梦》中被尊称为“老祖宗”的贾母是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但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宝玉等行为,又让人感到她是一个至性至情的人。

E.主线,拉斯的两条复仇线索,相互衬托。

【参考答案】BE(B项,应是赵伯韬主动找到吴荪甫和杜竹斋;E项,应为挪威王子。

)评分建议:答对一个3分,答对两个5分。

25、简答题。

(10分)⑴官渡之战、夷陵之战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战役,请分别从交战的原因、对象及影响等三个方面概括说明。

(5分)【参考答案】①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率兵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曹操。

曹操采纳许攸火烧军粮的计策,大败袁军于官渡。

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分)②夷陵之战:刘备为报东吴袭荆州、杀关羽之仇,亲征东吴。

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白帝城托孤。

此战成为蜀国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或答“有利于晋统一天下”)。

(2分)⑵《边城》中翠翠的爱情与三次端午节关系紧密,请简要说明。

(5分)【参考答案】①第一次端午节翠翠初遇傩送,傩送安排伙计送回翠翠,翠翠心中埋下爱情种子;②第二次端午节翠翠再去看赛船,牵挂外出青浪滩的傩送,暗示翠翠情窦初开;③第三次端午节翠翠了解傩送真心喜欢自己,后又有人替大佬提亲,兄弟俩都不愿伤害对方,预示爱情的悲剧。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谁能设想鲁迅仅凭一枝形小价廉的“金不换”毛笔,却能疾风迅雷般揭开古老的沉重帷幕,赋予痛苦的灵魂以神圣,放入篇二:端午日端午日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2、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并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幻灯显示: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

二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划出相关的词语)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2. 问题解决: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

详略安排,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三精彩赏析1. 采用老师介绍的方式来阅读:出示要求:大声朗读这段文字,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桨手、群众……),用一段连贯的话有针对性地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你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出示示例:我是我们这一队的带头的,就坐在船头上。

你看,我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

比赛开始后,我就左右挥动小令旗,指挥船只的进退。

在我的指挥下,桨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龙船好似长龙出没于波光烟雨之中,直冲终点线。

2. 你也选择一个角色,按照要求来准备一段话。

3. 请几位代表上来讲讲,讲完之后会请同学根据要求来点评。

4. 大家的解说使人感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同学们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有了知识上的收获――场面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刻画(3)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5. 你们认为你们获胜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合作努力,有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这就是这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中体现出的精神)6. 让你来朗读这段文字,语速等方面你会怎么处理?朗读时为了读出那欢腾热烈的气氛我们应该声音上――洪亮,有气势,语速――缓急交错(学生齐读)三韩国申遗引发的思考去年,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这件事引起我们每一个人反思,作为一个华夏的子孙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文化。

四文化拓展知道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后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她。

端午是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此外还包括――春节、中秋,请你从这两个节日的众多风俗中选择一种,来谈一谈它所蕴涵的文化或民族精神。

(求福保平安、除害灭病、企盼丰收、辟邪免疫、渴望团圆、对幸福美好未来的向往、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对英雄伟人的敬重……)五课后学习(任选一题)翻阅资料或上查询其他传统节日的风俗,探寻其文化内涵并与同学交流。

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一段场面描写的文字(150字左右),如运动会场面、跳长绳的场面、吃年夜饭的场面、卡通节场面、拔河的场面……六结束语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丧失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怕的;只有使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希望在谁的身上?在你们身上,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端午日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重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教具安排:(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 (2)投影片 (3)朗读磁带教时:一教时一、课前导入: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 (五月初五)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纪念屈原)【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

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刚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家看到过吗?我们这里有这个习俗吗?(有)【归纳】:我们这里在水乡河面宽阔的地方有这项活动。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学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可以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热烈、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归纳】:好的。

如果没有看到过的,请跟我一起来看看龙舟赛的精彩画面。

展示图片:(上下载的图片:搜狐体育频道图片库。

连贯播放)老师从旁解释: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

船手一般有820个,持桨坐在两侧,船头有鼓手。

比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奏,合力划桨,冲向终点。

看,河面上是龙舟一片如出水蛟龙,船手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鼓手们则指挥若定,两岸的观众更是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归纳】看过之后,我们确实能感受到龙舟赛的热闹与欢腾、紧张激烈。

二、正文引入:好了,光谈我们这里的端午节和龙舟赛了,忘了正事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

(板书:端午日沈从文)先请同学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气氛。

在听朗读时思考一下: (投影片1) 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播放课文朗诵磁带)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投影片2)茶峒擂鼓呐喊调理不拘泅水戍军蘸酒请位同学来读一遍,适当纠正。

好的,接下来请同学先相互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投影片1)然后起来来告诉其他同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