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A七大工具使用详解

QA七大工具使用详解


第五种手法:检查表
概念: 检查表是指:以表格的形式,对数据进 行简单整理和分析的一种方法,也有人称之 为“调查表”、“统计分析表”、“查核 表”。
作用: 简便、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多 于数据无需二次分析的场合,如品质部门的 每日检查报告。
操作步骤: ①确定检查对象、检查者、检查时间等。 ②将检查项目记入表中,必要时可利用图示 说明。 ③将相关的检查数据记入表中。 ④记入作成者、长、作成时间等项目
③在支干上画出相关次支干,并写出原因,次 支干与支干互为因果关系。 ④如此反复,直至所有支干和最终一层原因写 出为止。 ⑤记入图名、作成者、长、作成时间等项目。 如下例:
例如,经过调查某厂DH 视盘机占不良首位的抖晃,主要是由以下几 个方面的原因造成:P 卷轴压入不良、C 齿轮崩缺、测试标准带 精度不足……。
作用: 弄清众多数据的分布状态,了解总体数 据的中心和变异,并以此推测事物今后的发 展趋势。直方图不仅可用于品质分布状况的 分析,还可以用来计算工序能力是否足够, 工序不合格品率有多少等方面。
操作步骤:
①确定需要品质分析的项目,随机收集50 个以上同一类 型数据。 例如,为了了解某厂DH 视盘机光盘转带的分布情况, 经过测定,获得以下数据:
③通过图形,可以看出二个变量之间的三种内 在关系。
当50 个数据全部都标注出来时,不会是一 条单一明了的曲线,而是一大堆密密麻麻的 黑点,此时要看清总体趋势如何。
第四种手法:直方图
概念:
直方图是指:对同一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组、 统计,并根据每一组所分布的数据量画出柱 子状的图,也称“柱状图”,“品质分布 图”。
②设定组数,并计算全距、组距、组界、中心值。 A.组数(K):K=√N B.全距:代号为R,即随机收集数据中最大值 与最小值的差,也称之为极差。最大值 的代号为La,最小值为Sm,那么: R = La-Sm。 从上表中可得知,R=3044-2957=87 Hz
C.组距(H):等分各组的宽度,其公式如下所 示: H=(La-Sm)/K=R/K 组距H = 87/8=10.87≈11 HZ
1.常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控制图有以下几种:
计量值是指:品质特性值可以测取所定范围内 的任何一个可能的数值,即数值的梯度变化可以被 连续测取的数值,如压力、温度、几何尺寸等数值。 计数值是指:品质特性值只能取一组特定的数 值,而不能取这些数值之间的数值,即数值的梯度 变化不能以连续方式测量,而只能以个数或百分率 来表示的数值。计数值可进一步 分为计件值和计点值。计件值是指产品进行按件检 查时所产生的属性,如一批产品中的合格数、不良 品数等;计点值是指每件产品中品质缺陷的个数, 如外观暇疵点数,功能失效项目数。
③设定坐标系,填上坐标值,坐标值要能反映 最大、最小数据。左纵坐标为不良台数, 右纵坐标为不良率累计百分比,横坐标为不 良项目。 ④按数据多少,绘出柱状图,并在其X 轴下方 记入项目。见下例:
⑤计算各项目所占比例,累计后将其值记入坐 标系中。 ⑥将各比例点连接起来,一直到100%。 DH录像机3月份不良排列图 ⑦记入图名、作成者、长、作成时间等相关内 容后,就算完成了。见下例:
第七种手法:控制图
概念: 控制图是指:用统计方法分析品质数据 的特性,并设置合理的控制界线,对引起品 质变化的原因进行判定和管理,使生产处于 稳定状态的一种时间序列图,有人称为“管 制图”“管理图”,由于它是由美国人休哈 特(Shewart)于1924 年创立的,所以也 有人称之为“休哈特图”。
稳定状态是指:生产过程中导致不良发生的因 素中没有异常因素而只有偶然因素,不良 率极低, 生产活动处于稳定的状态,也有人称之为“受控状 态”。
控制图的基本作法是将采样所得的品质数值经过换 算后,以点的形式画在预先准备好的图表上。排除 偶发因素,如果点的分布在控制界线内的话,则表 明工序得到有效控制,反之,则表明工序异常或失 去控制。
作用: 用于确认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 的必然关系,有助于判明因果关系的真假。 在进行品质不良原因分析时,此图是排除法 中必用的。
操作方法: ① 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 数据。 ② 设定坐标系,将两个变量分别写入X 轴Y 轴。
例如,为了确认某厂DH 视盘机在连续30 小时运转后,其光盘转动速度是否会发生改 变,那么二个变量分别为时间和速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支干的结果都是由于次支干的原因造成的, 要解决抖晃这个最终问题,就得先从最小的次支干处入手。

实战时盲点注意:
①尽可能多听取第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的意见,从中筛选出相关 的原因。 ②要记入事实因果关系,不可以想当然地捏造出因果关系来。 ③当因果支干关系太多时,则要选取重要的给予优先对策。 ④每一个问题都要尽量刨根问底,直到找出真正原因。 ⑤要解决主干,就得先解决支干,要解决支干,又得先解决再下一个次支干。 ⑥因果图只告诉你问题的原因在哪,不会告诉你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需要优先 处理,哪一个可以缓一缓,因此要结合其他QC 手法,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⑦不仅是工厂的品质管理,因果图在其他行业也有很广阔的用途。 除了因果图之外,石川馨教授的9010 概理也在管理界得到许多认同,9010 概理是指:QC 小组虽然风行各种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但是充其量只能解 决10%的品质问题,剩下的90%需要通过管理人员来解决。
③ 将相对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 系。 ④ 必要时将前后二个点连接起来,便于观察。
⑤ 记入图名、作成者、长、作成时间等项目。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连续运转时间的加大,光盘转动速度 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即二者的内在关系为负相关。
实战时盲点注意: ①两组变量的对应数据至少要收集30 组以上, 最好有50 个。 ②当坐标上两点重叠时,以⊙作记号,三点 重叠时以◎作记号。
② 确定该分层条件所对应的范围。 ③ 统计符合各分层条件的数据。
例如某厂DH 视盘机按材料不良进行分类,所得数据统计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到2001/1/4 至15/4 每天不良的发生情况。 ④记入图名、作成者、上长、作成日期等事项。
实战时盲点注意: ① 分层法只提供简单的数据分布状态,不容 易记忆,也不会告诉你二次原因、三次原 因到底在哪。 ② 通常在品质不良跟踪时用到该手法。 ③ 与其它QC 手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第三种手法:散布图
概念:
散布图是指:以点的形式在坐标系上,画出两个对应变量之间 的内在关系的图,也有人称之为“散点图”、“相关图”。两 二对应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等三种。 正相关是指:随着某一变量的增大,另一变量也随之而增大。 负相关是指:随着某一变量的增大,另一变量却随之而减小。 不相关是指:不论其一变量怎么变化,另一变量不呈现对应关 系。
D.组界:分组后,各组数据之间的界限值。 为了避免数据与组界重叠而造成分组困难, 组界单位通常取测定单位的1/2,即比测定单位的精度 高1 倍。其计算方法如下:
第二组的下组界以此类推,算出各组界之数值。
E.中心值(Xi):每一组数据中间的数值 (前后二个组界之间的中心值),也称中值、 代表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例如,某厂DH 视盘机2001/4/1 的生产经QC 例行检查后,发现一 些不良品,经过整理,得到以下检查表。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知道DH 视盘机当天的品质状况如何。
实战时盲点注意: ①该表多用于产品品质相对稳定时的维持管 理上,当产品品质尚不稳定,不良多发 时,仅用此表是不够的。 ②表的格式因行业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无需 追求统一,只要实用就可以。 ③ 向其它部门反馈数据情报时,如果附有实 物的话,则更具有说服力。
裘兰8020 原则: 8020 原则的品质问题有80%是出至于管理 人员,20%是指:产品出至于作业人员
作用: 由于管理力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次性解 决所有的品质不良,在现场众多的品质不 良中,找出关键的前几名,这就是今后管理 工作的重点
操作方法: ①列出在某一段时期内的所发生的不良项目, 及其相对应的数据。 ②按数据大小,排列不良项目。见下例:
根据述数据可画得以下直方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整体平均值略微右偏,但整体分布仍为常态分布, 工序正常。有了直方图,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工序能力是否足够,
实战时盲点注意:
②除了正态分布之外,其他都可视为异常,需要引起管理人 员的高度重视。 A.测定数据有无错误?有无混入其它不相关的数据? B.组数、组距、组界的设定是否恰当? C.必要时,将数据重新细分后,再确认一次分布情况。 ③尽可能多收集一些数据,至少50 个以上。 ④收集数据时,应该是随机的。 ⑤分布异常时,必须采取对策,使数据恢复正态分布。如果 因为某种不可抗拒的原因, 生产一开始数据就处于异常分布的话,那么要密切留意有无 恶化。
第二种手法:因果图
概念: 因果图是指:用树状结构画出事物因果关系 的图。
起源: 日本人石川馨教授1952 年在指导川崎制铁 的葺合工场品质对策时首先提出的,所以有 人称之为“石川图”,又由于它的形状像鱼 的骨头,也有人称之为“鱼骨图”、“鱼刺 图”。
作用: 将影响品质的诸多原因一一找出,形成因果 对应关系,多层次地绘制在同一张图内,使 人一目了然,对于正确决定对策方案具有很 大的帮助。
操作方法: ①列出品质发生不良或变异的项目。 ②画出4M1E (人员、设备、材料、作业方法、作业环境)5 条支 干或者只画出相关的 支干。 4M1E法指 Man(人) Machine(机器), Material(物) Mothod(方法) Environments (环境 ) 如下例:
例如某厂DH 视盘机2001 年3 月份,工序 内最大不良为抖晃。
第六种手法:分层法
概念: 分层法是指:按某一线索,对数据进行 分门别类、统计的方法,也有人称之为“层 别法”。
作用: 寻找出数据的某项特性或共同点,对现 场中的即时判定有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