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并发症——静脉穿刺失败
护士
原因
其它
患者
护士方面: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进针角度不当;针头刺 入深度不合适;进针时用力速度不当;针头固定不当;操 作者对解剖部位不熟悉等
患者方面:静脉条件差。如血管弹性差,血管塌陷的危重 患者,水肿患者;还有对操作不能配合者也可能到时静脉 穿刺失败。
其它:如天气寒冷或发热寒颤期的患者,四肢冰冷,末梢 血管收缩,难以找到合适的血管穿刺,由于末梢循环不良 ,管而继续进针,导致刺破血管,穿刺失败。
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并发症——静脉炎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1.长期注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
药物;在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 状红线,局部组织发
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红、肿胀、灼热、疼
痛,全身有畏寒、发
热。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1.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严格执行无 菌技术操作。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 治疗。
4.静脉条件差的患者要对症处理。如给水肿患者行静脉 穿刺时,应先行按摩推压局部,使组织内的渗液暂时 消退,待静脉显示清楚后再行穿刺。
药物外渗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5.深静脉穿刺方法:肥胖患者应用手摸清血管方向或按 解剖方位,沿血管方向穿刺;水肿患者注射前以拇指顺 血管方向压迫局部组织,使血管暴露,即按常规穿刺。 对血液呈高凝状态或血液黏稠的患者可以连接有肝素盐 水的注射器,试穿刺时注射器应保持负压,一旦刺入血 管即可有回血,因针头内充满肝素,不易凝血。
临床表现
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 胀、疼痛。2~3天后皮 肤变青紫。1~2周后血 肿开始吸收。
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1.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穿刺。 3.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拔针后按压时间为3 ~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
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 5.早期予以冷敷,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
并发症——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1.在注射前未询问病人 面色苍白,胸闷,心慌,血压下
穿刺失败的临床表现
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 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 ,局部疼痛及肿胀。
药物外渗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1.护士,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选择适 合的血管、针头。
2.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
3.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拨针,局部按压止血,24h后给 予热敷。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器 选择合适的部位
排除空气
检查回血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减轻病人的疼痛与不适
并发症——药物外渗性损伤
感染因素 和静脉炎
药物因 素
原因
物理因素
其它
血管因素
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
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 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等
学习内容
1 静脉注射法的定义 2 静脉注射法的并发症 3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皮内注射的定义
静脉注射法是用无菌注射器将一定的药 液注入到静脉的方法。静脉注射法是作用最 快的给药方法。
皮内注射的并发症
药物外渗性损伤 静脉穿刺失败 血肿 静脉炎 过敏反应
只要我们遵循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药物外渗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6.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 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在操作时 小心进针,如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折压头 皮针近端的输液管,可很快有回血,以防进针过度刺穿 血管壁。
并发症——血肿
发生原因
1.患者:血管弹性差,进针后无落空感,有时针 头已进入血管而不见回血,误认为穿刺失败,待 针头退出血管时局部已青紫。凝血功能差或拔针 后按压部位不当或压力、按压时间不够,即可引 起血肿。 2.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 3.固定不当、针头移位。 4.针头过大与血管腔直径不符,进针后速度过快 。 5.对于长期输液患者,反复同一部位穿刺。操作
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营养状态。 感染因素和静脉炎
药物外渗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药物外渗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① 光线充足,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② 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③ 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④ 注射时加强观察、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
2.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 液溢出血管外。
3.若出现静脉炎时局部可应用硫酸镁湿敷、胶原液体赛肤 润、喜疗妥膏软膏涂抹以及胶原敷料如安普贴外用。
4.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 ,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
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⑤ 推注住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
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物外渗应中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 另选血管穿刺。 ⑥ 根据渗出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⑦ 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 ,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①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给予冷敷或者热敷、理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 发生。②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 拉明5mg~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 血管;更换输液部位,同时给局部温热敷。③高渗药液外 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ml~ 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 u ~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 ,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药物 外渗超过24h多不能恢复,局部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对 已产生的局部缺血,不能使用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增高 ,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加速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