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碱性溶液
如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
缩血管药物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 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药 物 渗 漏
临床表现

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 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


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
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
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 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

外渗:由于输液管 理疏忽造成的腐蚀 性的药物或溶液进 入周围组织,而不 是进入正常的血管 通路。
局部静脉内压增高 血管通透性增加
药 物 渗 漏
高渗性溶液 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阳离子溶液 如氯化钙、葡萄酸钙、氯化钾等
增加血管 通透性的 药物

正确判断阳性指征
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
热原样反应
原因
(1)非代谢微粒 (2)大分子药物 (3)机械刺激
(4)溶液的质量问题
(5)易致输液反应的药液 (6)输液器具被污染 (7)联合用药 (8)护理操作过程不正规或环境的空气造成溶液污染
热原样反应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 液
脉 炎
搽喜疗妥软膏
将患肢抬高、制动
处理
营养不良、免疫力 低下的病人,应加 强营养,增强机体 对血管壁创伤的修 复能力和对局部抗 炎能力
局部进行热敷或热 湿敷(50%硫酸镁)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治疗
药 物 渗 漏

渗出:由于输液管 理疏忽造成的非腐 蚀性的药物或溶液 进入周围组织,而 不是进入正常的血 管通路。
严重并发症

化疗药物外渗后,可出现疱疹及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溃疡下方 可见广泛组织坏死。


神经损伤:如高渗液外渗造成尺、桡、正中神经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症:如手部间隔综合症,前臂筋膜室综合症。 晚期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
药 物 渗 漏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发凉;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伴或 不伴疼痛。 2级:皮肤发白、发凉;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cm-15cm;伴或不 伴疼痛 3级:皮肤发白、呈透明状;发凉;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15cm伴 或不伴疼痛 4级:皮肤发白、呈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液;皮肤变色、有 瘀伤、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6cm;有凹陷性水肿
原因:输液过多、过快,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 担过重引起。 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大汗、 咳嗽、咳泡沫血痰、烦躁不安、被迫坐位。听诊:肺部 布满湿啰音。 预防处理:控制输液速度。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 输液,使病人端 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血量;35 %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
预防
(1)输液前应注意检查药物。
(2)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
(3)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
(4)减少联合输注、注意配伍。
(5)控制输液速度、药液温度。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静脉输液危象——气栓型危象
原因:较大量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 机制: 大量气体随静脉进入血循环至右心、阻塞右心室肺



脉 炎
预防措施

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 的pH值(7.4); 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 静脉导管。
硬结型3级静脉炎
坏死型4级静脉炎


脉 炎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 置针或置管; 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 脉导管.


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静 脉 炎 药物渗漏 血 肿
神经损伤 过敏反应 热原样反应
静脉输液危象

脉 炎
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原因

化学因素
机械因素 细菌因素

0级:没有症状
脉 炎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 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Thank you
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呈青紫色

预防及处理


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
熟悉常用静脉和动脉间的解剖关系。
如一侧肢体穿刺不成功,应改为对侧穿刺。 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并拔针进行局部加压止 血。 拔针后应按压针进血管处而不是针进皮肤处。 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 已形成血肿者: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冷敷, 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静脉输液的 并发症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 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 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
静脉输液的优点
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
所需的恒定浓度。
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
予。
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静脉输液危象——超高热危象
原因:输液过程中致热原进入静脉系统。
机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 起病理性体温升高,并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
临床表现:病人表现为寒战、体温高达40℃以上,神 志不清,烦躁不安、脉搏快、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
静脉输液危象——超高热危象

神经损伤
原 使用夹板使外周浅表神经受压(尺神经经尺沟处、腓总神 经经腓骨小头处)、静脉针刺伤神经或发疱性药物渗漏损 因 伤神经。 症 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肢体出现麻木、无力、刺痛感,甚至 状 功能障碍。 预 防 及 处 理
•避免局部神经受压。
•熟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穿刺中病人出现剧痛 或触电感时,立刻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的肢体有 无疼痛、麻木和活动功能。 •发生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进行理疗或据医 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
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
时处理。
过度活动的病人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
时要有人在旁协助。
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进行静脉输液时,协助病人下床及回到病床上。
药 物 渗 漏
发生渗漏时停 止在原部位静 脉滴注,抬高
恢复期: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恢 复肢体功能。

原因针头对穿血管壁。来自肿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 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 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 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静脉穿刺失败后又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止血带。
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病人对输入的溶液或药液产生过敏。
临床表现

轻者出现发热、皮疹、寻麻疹; 严重者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紫绀、 头晕、眼花、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大 小便失禁、重者喉头水肿,病人呈濒死状态。
过敏反应
预防和处理

询问过敏史 按规定进行过敏试验

处 理
如果渗出溶液 刺激性不强时 则予以热敷患
患肢。
部。
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
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 局部封闭治疗,生理盐水 5ml +地塞米松 2.5mg ,需作 多处皮下注射,范围大于发生渗漏的区域。 使用拮抗剂。 水疱的处理 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后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早期手 术切除可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预防处理

严格执行操作前查对,如有效期、密封情况等。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环境清洁。
高热病人先降温再进行输液。 输液时,不能食用冰冷食物及冷水,减少因冷刺激 引发过敏反应。 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要立即停止输液,适当保温; 病人高热时,用药物降温;抽搐时用安定、地塞米 松等药物;物理降温时可用酒精擦浴与温水擦浴交 替进行。
动脉口,妨碍血流进入肺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 致急性心衰,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眩晕、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
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
预防处理:静脉输液时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
给氧,嘱病人左侧头低脚高位卧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
静脉输液危象——负荷过重型危象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水肿,条索样物形成, 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临床 分型
红肿型
脉 炎
硬结型 坏死型 闭锁型
沿静脉走 行皮肤出 现红肿、 疼痛、触 痛。
沿给药静 脉局部疼 痛、触痛、 静脉变硬, 触之有条 索状感。
沿血管周 围有较大 范围肿胀 形成瘀斑 至皮肌层。
静脉不通, 逐步形成机 化。(血栓 性静脉炎) 严重者可出 现发热等全 身症状。

药 物 渗 漏
预防
提高穿刺技术。 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
或行深静脉插管。
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
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