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
了哪些矛盾?
.
3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中读央教集材,权:简指述中从央汉与地至方元权怎力分样配削中弱,地全国方 军权、力政、、财强大化权中归中央央集,权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
制,绝对服从中央
1、两汉:郡国并行、推恩令(推行者、措施、作用 ? )
权、军权、财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元朝:中 长官书行省使,宰最相高职行权政.机--关--,上承天子,下总百官8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1、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变化过程?
朝代 汉朝 魏晋
隋唐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察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孝、廉(才德)
九品中正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依靠门第,
不注重才能
科举制
科举考试
才能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
变发展?有何影响? .
9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察举制:一亲定,程荐度举上和满被足荐了举官人僚容队易伍形的成需小要集团,但容易任人唯
九品中正制: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
B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4、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际上继承并发展了(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B
.
14
5、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
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障皇权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
影响: 官员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0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问题探究: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 断加强
.
下来应该做的是( )
A.交唐太宗裁定
B. 交门下省审议
B
C. 交枢密院出兵
D. 交尚书省执行
2、元朝时期,由中央直辖的省份是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
13
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 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 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 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复习检查:
1、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对后 世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2、秦时“三公”的主要职权各有哪些?
.
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2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11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 哪一幅是正确的?
C
A
B
C
D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
皇一幅是正确的?皇
权
权
皇 权
B 皇
权
年代
A
年代
B
.
年代
C
年代
D
12
及时训练
1.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
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
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
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2008年天津) B.. 中央集权
A 16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 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 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有关 史实,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 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 是什么?
(2)以北宋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 上述两对矛盾的?
.
17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 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皇权至上
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 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B.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相权确立了对皇权的强势地位
A
6、唐朝和宋初加强君权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C分化相权
B分散地方官员的权力
C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7.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采用的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皇帝直接任命 .
A 15
2、唐朝:设藩镇----节度使权力?
影响? 起初加强地方统治
3、北宋:
后期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军事: 收兵权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 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有中央掌控
4、元朝:行省制度(下设机构、. 长官权力、作用与影响?)4
(2)以北宋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上述 两对矛盾的?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宰相之下分设参知政事,枢密 使和三司使等分割相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北宋在军事上强干弱枝,削夺大
将、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地方官由文官担任,同时设
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 部交中央掌控。
18
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决策)
D 走 进 高 考:
8.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
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2008宁
夏)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B 9.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
于( ) (2008年山东)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门下省 (审议)
尚书省 (执行 )
思考:
吏、户、礼、兵、刑、工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2、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
3、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三省六部机制是如何运行?
三省六部制评价: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
尊,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9
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汉朝: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
魏晋: 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
宋朝: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 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 变发展?有何影响?
原因: 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
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演变: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强
3、北宋: 2、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
中 央
方官,设通判负择监督
集
3、财政:中央掌握赋税
权
4、元:行省制;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
6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 山东、
中书省 直辖地
山西
元 代 的 .行 省
7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专阅制读主教义材:,指从中汉央的至决元策各方朝式代,是即如皇何帝个解人决专皇 断权独与裁相,权集之国间家矛最高盾权的力8、思考:
1、西汉初,地方 实行什么制度? 刘邦大肆分封同 姓诸侯的目的是 什么?
2、刘邦大肆分封 诸侯,造成了怎 样严重的后果?
3、汉景帝与汉武 帝是怎样解决王 国问题的? 5
2、唐:设节度使 藩镇割据
削弱中央集权
1、军事:把主要将领的
兵权收归中央
加
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