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两栖纲普通动物学精讲
第十七章两栖纲普通动物学精讲
发育完备且有发达的交感神经干
嗅神经
嗅球
蛙 的 神 经 系 统
松果体 视叶
大脑半球 间脑
小脑
第四脑室
延脑
背
脊髓肩膨大 臂神经丛
面
观
脊髓腰膨大 腰荐神经丛
尾丝
眼
视觉
十、感官
具活动的下眼睑和瞬膜,眼腺 角膜突出,水晶体近圆形而稍扁平 晶体牵引肌、脉络膜张肌
耳 听觉
出现了辅助听觉 的中耳,适于陆 地听声
头骨 脊柱 胸骨 带骨 肢骨
(一)头骨
头骨骨化程度低,宽而扁(平颅型) 眼眶周围的膜状硬骨消失 脑颅后有两个枕骨髁,与颈椎间形成可动关节 颌弓与脑颅为自接式连接(方骨直接与下颌连接) 具次生颌 舌颌骨转变为耳柱骨 鳃弓骨骼退化,部分演变为支持喉头气管的软骨
(二)脊柱
分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 颈椎1枚(寰椎)、荐椎1枚
尾椎、荐椎(通过带骨与
只有一枚;头部运动不灵活
脊椎紧密联系)
二、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与不完善性
• 有了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 • 仍是变温动物。繁殖离 官,具中耳,大脑半球已 不开水,体外受精,幼 分开,且出现了大脑皮层 体水中发育 的雏形——原脑皮
两栖动物对陆生生活适应的不完善性,对其陆上生 活和分布造成限制,使其不能远离水源,因此成为 陆生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少、分布范围最狭窄的一个 类群。
氧含量
低
高
出现了肺
环境 较稳定 复杂多变
发达的神经感官
二、两栖类登陆后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空气中的获得氧气 支撑体重的问题 防止水分蒸发 生理生化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适应陆生环境所必需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解决的途径: 动物体形的改造 新器官的产生 原有器官的机能转变
二、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与不完善性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一、外型
蚓螈型 穴居 鱼螈
{ 1、体型 鲵螈型 水栖 大鲵 蛙蟾型 陆栖 蛙类
一、外型
2、体分区:分为头、躯干、尾、四肢四部分 鼓膜后缘是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颅骨后缘至泄殖孔是躯干部
泽蛙
口 外鼻孔 头头 眼睛 鼓膜
口:阔 吻:尖 外鼻孔 眼:大 鼓膜 声囊
不完善的双循环,产生的热量少 皮肤不能有效地保温,散热量过多 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冬眠和夏眠现象
淋巴系统
淋巴管 淋巴窦:淋巴管膨大的地方(也叫淋巴腔) 淋巴心:淋巴通路上能搏动的区域 淋巴液 脾脏
八、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
肾脏
皮肤
肺
膀胱
脂肪 体
睾丸 肾脏 肾上腺 输精管
初步适应
不完善性
• 肺呼吸
• 肺呼吸不完善,皮肤作为辅助呼 吸器官
• 出现五趾型附肢(多支点 • 五趾型附肢较原始,支持力弱,
的杠杆运动)
位体侧
• 皮肤出现轻度角质化;防 • 角质化不够,怕旱,怕盐
止体内水分蒸发
• 只有一个心室,动、静脉血不能
• 不完全的双循环
完全分开,循环的效率低;
• 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 脊椎分化不完善,颈椎和荐椎均
动脉系统
左、右动脉干
颈体 肺
总动 皮
动脉 动
脉
脉
四 头肢 肺 部和 和
内皮 脏下
静脉系统(Y型)
前腔静脉 一对
后腔静脉 一条
颈外V. 无名V. 锁骨下V. 肾V.
生殖V.
肝V
循环路线
肺循环
肺部毛
细血管
网
肺静脉 肺动脉
左心房
心室
右心房
体动脉 体静脉
体循环
身体各 器官
不完全双循环
变温动物(冷血;外温)
2.呼吸方式
鳃呼吸 口咽式呼吸 肺呼吸 皮肤呼吸
口底下降,鼻 瓣开放。空气 入口腔
鼻瓣关闭,口 底上举,喉门 开,空气入肺
腹部肌肉收缩, 肺囊收缩,气 体排出
充分利用氧气;减少水分散失
吸气 咽呼吸
入肺 呼气
七.循环系统
组成
心脏 动脉系统 静脉系统 淋巴系统
循环路线
心脏
静脉窦 二心房 一心室 动脉圆锥
瞬膜
前肢: 短小,四指,支持头部和躯干
四 肢
后肢:五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 和游泳
二、皮肤
裸露无鳞,多腺体
角质层 表皮 生长层
1-2层角质化生活细胞 分生新细胞
真皮
疏松层:色素细胞、腺体、神经、血管 致密层:结缔组织、纤维
引起体色 的变化
粘液腺 毒腺
色素细胞
三、骨骼系统
{ 中轴骨
{ { 附肢骨
腹肌(轴下肌)
腹直肌 腹斜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四、 肌肉系统
附肢肌更为发达,肌肉跨关节,成对存在,拮抗协调 外生肌:肌肉起点在躯干上,止点在附肢上 内生肌:肌肉的起;止点都在附肢骨骼上
鳃肌退化,部分转化为节制 咽喉部和舌活动的肌肉
五、消化系统
口
1.消化管
2.消化腺
肠
肝脏(胆汁)
胃
胰脏(胰液)
第四章 两栖纲(Amphibia)
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 兼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第一节 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水环境 陆地环境 陆生脊椎动物的适应方式
湿度/水 充足
干燥/不足
皮肤表皮角质化
温度 波动小
波动大
体温调节能力提高
密度 水比重大 空气比重小 五趾型附肢承重和运动
泄殖腔
排泄系统
肾脏 输尿管 (1对) (1对)
泄殖腔 (1个)
膀胱(1个) 泄殖腔孔通体外
两栖纲
九.神经系统
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
两个大脑半球已完全分开,形成了原脑皮 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脊髓首次出现腹正中裂,有了颈膨大和腰膨大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0对 脊神经因种而异,数目不同
植物性神经系统
泄殖 腔孔
口咽腔 → 食道 → 胃 → 肠
泄殖腔孔
口咽腔
牙齿为多出性,同型齿 喉门 颌间腺 内鼻孔 舌
青蛙捕食
六、呼吸系统
1.组成
气管
幼体 外鳃
肺
内鳃
成体 鼻孔
口咽腔
喉气管室
气管
肺
皮肤、咽腔上皮
辅助呼吸
墨 西 哥 钝 口 螈 示 外 鳃
(
)
蛙肺:
蜂窝状,不发达, 结构简单
鲵螈的肺
椎体类型:双凹型、前凹型、后凹型
(三)胸骨、带骨及肢骨
前胸骨上胸骨 肩胸骨前乌喙骨锁骨肩胛骨 上肩胛骨
髂骨
肩臼 上乌喙骨
中胸骨 乌喙骨 正胸骨
剑胸骨 耻骨
A
髋臼 坐骨
四、 肌肉系统
肌节不明显,肌隔消失,肌纤维走向多样化
躯干肌肉变薄,肌纤维有分层现象
横突间肌 背肌(轴上肌) 棘间肌
躯干肌
背最长肌
十、感官
中
鼓膜
耳
鼓室
的
耳柱骨
组 成
卵圆窗
十、感官
鼻 具内鼻孔,与嗅觉和呼吸有关
蛙具有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
嗅觉
十一、生殖系统
雄性
精巢 输精小管 肾脏 输尿管 泄殖腔 体外 (1对) (若干)
雌性
卵巢 腹腔 输卵管口 输卵管 子宫 泄殖腔 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