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概念原理知识在教材中的组织主要有两种方式集中编排和...
概念原理知识在教材中的组织主要有两种方式集中编排和...
化
过程 实 事实 实 概念
内容
方法 化 性知 化 原理
知识
识
知识
层次 迁移价值
知识的功能与观念化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
物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
物质分类角度 ——物质的通性
氧化还原角度 ——氧化性、还原性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体现形式 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
第二节 电解质
两种不同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概念原理知识在教材中的组织主要有 两种方式:集中编排和分散编排。
山东科技版和人教版采用集中编排,位于 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之前,位于第二章, 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等知识的学习,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 习奠定理论基础。
苏教版采用分散编排,将概念原理知识和 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主要是在学习化 学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形成概念原理知识。
认识元
素周期 表的结 构(活动 探究)
了解
某些主 族元素 和过渡 金属元 素 (正文)
元素周期律
具体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 期表的 应用
指导化学 学习和科 学研究
认识同周期 元素性质的 递变
预测同主族 元素的性质
指导生产实践 (寻找新材料 、探矿等)
P19 活动探 究:探究第 三周期元素 原子得失电 子能力的递 变
用(化石燃料与有机化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合物 食品中的有机化 (认识有机化合物, 合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 石油和煤 重要的
烃,饮食中的有机 化合物,塑料 橡 胶纤维)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 质的科学 化学是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继续《化学1》中关于元素与性质的关系的讨论)
P21 交流研 讨、P22 观 察思考:预 测金属钾的 性质
第
认识化学反应
一 节 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快慢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 学
变化的实质
键 与
物质的构成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化 学
化学键
反 应
原子的结构
第三节
利用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利用
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设计建议
第二类是普遍的科学思想观念、科学认识论和 方法论,例如,平衡观、守恒观、分类法等。
第三类是化学与技术、社会、生活的关系,例 如,可持续发展、善待环境的思想、科学生活的 态度等。
观念性知识、具体性知识与 过程方法性知识、概念原理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之间的关系
观念性知识
支撑
观
具体性知识
观
念 化
属
念
事于
事
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章)
方法平台
理论平台
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 两个角度认识元素及其 化合物性质(第二章)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钠 分散编排 氯
铁
集中编排
碳 氮 硫(第三章) 硅
铝 硅(第四章) 铜
教材教学内容体系(化学2)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 性(核外电子排布与周
课标 主题
物质 结构 基础
化学 反应 与能
所谓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 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 在头脑中留存的,在考察它周围的化学问题时所 具有的基本的观念性的东西,也可以认为是学生 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
中学化学中的三类基本观念
第一类是居于化学学科中心的,具有持久迁移 价值的,构成化学学科基础的概念原理和化学学 科特有的认识论、方法论。例如:元素论、微粒 观、官能团与性质、物质转化的思想、反应与能 量关系、反应限度的思想。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的新变化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策略
合理把握深广度 避免一步到位
观念建构 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比较观
发挥概念原理知识的认识功能 重新认识中学化学知识
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 要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当学生将许多的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 头脑中还能留下什么?是观念,是方法,是思路。 具体知识是形成这些基本观念和方法的载体。
要认真思考通过哪些素材形成学生的核心知识,设计 哪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有关知识
知识脉络
认知脉络
问题线索
3. 注重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层次性。
解决问题的证据
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1.分析教材: ——知识线索(正文)——确定知识的深广度及呈现方式 ——活动线索(活动性栏目)——确定教学过程的学生活动 ——资料线索(资料性栏目或正文)——选择合适的STS内 容
教科书目录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
律
(元素周期
表 元素周期律 化
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能与热能 化 学能与电能 化学反 应的速率和限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 期律(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与与元 素周期表,元素周 期表的应用)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键与化学反 应,化学反应的快 慢与限度,化学反 应的利用)
原子核的构成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核外电子排布、原 子半径、元素主要 化合价的周期性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
借助周期和族整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并进一步丰富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元素周期表
第1节 原 子 结 构
本节教材主线
核外电子的 运动特点
核外电子排 布规律(原 子结构示意 图)
分析溶液中的微粒
OHBa2+
OH-
H+
2H2O
H+
找出参加反应的微粒
写出离子方程式
SO42BaSO4↓
Ba2+ + SO42- + 2OH- + 2H+ == BaSO4↓ + 2H2O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则
1. 明确知识对深化、发展学生的认识的作用; 2. 关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核外 电子
原子的构成
P3 交流研讨 P3 迁移应用
原子核
质子、中子、电 子间的电量关系 和质量关系
核素、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P4 观察思考
P7 交流研讨
探究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元素化合价的 周期性变化 (活动探究)
归纳出
元素周期 律 (正文)
引入活动,从一个新的 视角认识化学反应
期律 微粒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 从微观结构看 物质的多样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 限度 化学反应中的热 量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 化 太阳能、生物质能与 氢能的利用)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
量
化学 与可 持续 发展
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 物-甲烷 来自石油和 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 料 生活中的两种常 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 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