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七年级生物试卷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1.在科学探究中,验证假设正确与否的基本途径是……………………………………()A.推理、判断 B.实验 C.查阅资料 D.分析、思考和想象2.“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出自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中的诗句,这首诗句描写了影响鳜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 B.江水 C.阳光 D.桃花3.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A.以植物为食的植食性动物 B.以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C.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微生物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是………………………………………………()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5.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A.所有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相同C.实验变量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6.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草、灌木、乔木 B.细菌、真菌等微生物C.松鼠、鸟、蛇 D.草、细菌、兔7.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狐 B.鹰→蛇→田鼠→植物C.田鼠→蛇→鹰 D.植物→田鼠→蛇→鹰8.在食物链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自………………………………………………………()A.植物 B.动物 C.太阳 D.土壤9.食物中能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A.水、无机盐、维生素 B.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B.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D.糖类、脂肪、蛋白质10.淀粉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此小分子是………………………()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 D.脂肪酸11.植物体内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含硼、钾、铁的无机盐C.含铁、磷、锌的无机盐 D.含硼、铜、氮的无机盐12.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原因是它能……………………………………………………………………()A.增强呼吸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C.增强蒸腾作用 D.促进水分吸收13.在消化道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A.口腔、小肠和胃 B.口腔、胃和小肠C.食道、口腔和胃 D.小肠、胃和口腔14.植物进行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A.水分和氧气 B.水分和有机物C.水分和无机盐 D.无机盐和氧气15.正确表达呼吸作用的公式是…………………………………………………………()A.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C.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16.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17.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A.细胞失水,菜变得硬挺 B.细胞吸水,菜变得硬挺C.细胞失水,菜变得软缩 D.细胞吸水,菜变得软缩18.呼吸作用的最重要意义主要在于………………………………………………………()A. 呼出二氧化碳B.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 分解有机物D. 消耗氧19.肺活量是指……………………………………………………………………………()A.一分钟内肺呼出的气体量 B.一分钟内肺吸进的气体量C.尽力吸气后肺内最大气体量 D.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20.发生洪涝灾害后,一些植物往往会发生烂根而死亡。
其主要原因是洪涝灾害…()A.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 B.抑制植物根的有氧呼吸C.破坏植物的组织器官 D.造成植物缺乏营养物质二、请你来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生物圈中的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2.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只有细菌和真菌。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4.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先用高倍镜观察,再用低倍镜观察。
……………………()5.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6.胆汁和肠液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7.农民耕地疏松土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8.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葡萄糖。
……………………………()9.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0.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三、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30分)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成分是,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把有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的成分是。
2.生态系统中的和,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和直接供能物质分别是和。
4.食物链一般具有如下的特点:(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开始的;(2)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3)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则大多是。
5.科学家们寻找科学答案的过程往往经历5个步骤:①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后,②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提出可能的,③,设计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设,④,观察、调查、收集数据,⑤分析评价数据后。
当然,这5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的。
6.在根尖的结构中,有吸收功能的部位主要是。
因为这一区域有大量的,使得根的增大,有利于吸收。
7.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工厂”的“车间”是,“原料”是,“产品”是。
8.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甲洞内装浓盐水,乙洞内装等量的清水。
一段时间后,甲洞内的水,萝卜变。
乙洞内的水,萝卜变。
这个实验证明:萝卜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浓度和浓度的大小。
9.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
当你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
四、请你连一连(每线1分,共10分)1.将下列生活现象与其相关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用线连接起来①合理密植 A 缺乏维生素A②皮肤干燥,夜盲症 B 食物链③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C充分利用阳光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呼吸作用⑤潮湿的种子堆里产生热气 E 生物圈为生物提供基本生存条件2.将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与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①遮光器 A放置玻片和标本的地方②平面镜 B转动时可小幅升降镜筒③细准焦螺旋 C稳定镜身④载物台 D反射光线,强光时使用⑤镜座 E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五、请你来分析(每空1分,共10分)1.右面是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植物叶片中的等有机物耗尽。
(2)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这种设计方法在实验中起作用。
(3)叶片经过酒精处理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未被遮盖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说明了叶片的这一部分内有形成。
(4) 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并且释放出氧气;另一方面是能量转化,把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某同学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
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淀粉遇碘液变蓝),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1)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试管;2号试管。
其中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作用。
(2)右图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的温水中,效果最好。
(3)该实验证明:有消化作用。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一、我会选(每题2分,共40分)1、B2、A3、C4、C5、D6、A7、D8、C9、D 10、A11、A 12、B 13、A 14、C 15、A 16、C 17、C 18、B 19、D 20、B二、请你来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 10、×三、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30分)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物质能量3.糖类(葡萄糖) ATP(三磷酸腺苷)4.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5.提出问题假设制订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6.成熟区根毛表面积7.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8.变多(上升) 软变少(下降) 硬细胞内溶液周围环境溶液9.毛细血管氧气二氧化碳四、请你连一连(每线1分,共10分)1.将下列生活现象与其相关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用线连接起来①-C ②-A ③-E ④-B ⑤-D2.将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与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①-E ②-D ③-B ④-A ⑤-C五、请你来分析(每空1分,共10分)1.(1)淀粉 (2)对照 (3)淀粉(有机物) (4)有机物光能2.(1)变蓝无变化对照 (2)37 (3)唾液对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