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简介

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简介

个。全塔浮雕金刚、力士像80尊。塔盖八角翘脊,各雕坐佛一尊,中石叠小塔状,上置金 刚宝箧式塔刹。
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一绝。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在历史上
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
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一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南 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蚶江航海实
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 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 标志。
据介绍,姑嫂塔曾于清乾隆年间大修过,以后的修缮也有多次。福建省人民委员会于
北宋熙宁年间(1008年),因石湖东北面正对着泉州湾主航道的出海口岱屿门,控扼
泉州湾南岸,地势险要,故建水寨于此,以作军事上防御之用。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
年),侍禁傅璡在码头左侧建石构顺岸平梁栈桥“通济栈桥”,将海岸与海边一块巨石相连
接,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海岸码头”,并在巨石临海的斜坡上开凿多条石阶道路,以便装
的第二艘南宋海船,据考证,该船载重量为200吨,属中型远洋货船, 其载重量相当于唐代
“陆上丝绸之路”一支600至700头骆驼的运输队驮运的总重量。
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是内河码头,但处于江海交汇地段,是泉州港的重要门户。
五、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 为我国著名海外交
真武庙,俗称上帝宫,位于泉州丰泽区东海镇法石村石头街,始建于南宋,占地面积
3000多平方米。
现存真武庙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依山拾级而上,两旁扶栏石柱皆雕石狮,十分古
朴。中轴线上有山门、拜亭、大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庙前有露庭,古榕蔽荫,微风
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
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 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景色迷人,风景优美, 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九日山现为国家5A级景区一一泉州清源山风景区
1961年5月公布姑嫂塔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该塔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
二、六胜塔
六胜塔又名万寿塔、石湖塔,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
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塔高36.06米,底围47米,花岗
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级。每级由塔心、外壁、回廊组成,有券顶门、方龛各4
卸货物,是11-14世纪泉州港水水转运和水陆转运的重要码头。
四、
江口码头位于丰泽区东海街道办事处法石社区居委会,包括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形
成于11世纪,是泉州16处海丝史迹之一。该码头与海湾的石湖等码头等构成古代集群港的 格局,反映了刺桐港空前繁荣时期独有的风貌。2006年做为泉州港古建筑的一部分被批复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日山的延福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 (公元228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 该寺左侧 建有昭惠庙(通远王祠)。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九日山翻译金刚经,山上至今还留有翻
经石古迹。
山中古迹遍布,如今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
元祈风石刻群,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78处。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12-13世纪的航海祈风石
业家凌恢甫捐资重建。该塔1961年被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今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
点保护文物,其介绍被收入“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
三、
位于古泉州南郊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半岛上的石湖码头,是古代泉州商贸的重要码头和
海防重地,相传为开元年间(713-741年)航海家林銮创建,北距泉州城区27公里,呈曲 尺状,南北走向,全长113.50米,曲体长70米,宽2.20米,高2.41米,为花岗岩条石顺 海岸线砌筑而成。
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兴古码头始建于宋代,呈南北走向,从江岸自上而下延伸到江面,是石构斜坡阶梯
式驳岸码头,以错缝式为主砌筑,局部作“丁字头”砌法,长34米。。文兴古码头处在后
渚港通往泉州主要集散地之
一。文兴码头作为当时泉州最为重要的几个码头之一,承担着船舶停靠,货物集散,造船修 船和船员休憩等几个重要的职能。1982年,在泉郡北石帝君行宫宫埕前百米处发现了泉州
刻,计有10方,为中国仅有。时间跨度为南宋淳熙元年 (1174年)至咸淳二年(1266年), 跨度近百年。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有6方,记载夏季回航的有3方,记载一年两季
祈风的有1方。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商贾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 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蕃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蕃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
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简介
一、万寿塔(姑嫂塔)
万寿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姑嫂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 有800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 以又叫做“关锁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
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北风而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司(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 登九日山,在延福寺、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群和祭祀神明之记
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为宋时商贸和国际间和平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
历史意义。
六、真武庙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第一层 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塔身从 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二层门额
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 龛内并刻两个女像, 是姑嫂两人形象。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