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01王昕,女,吉林长春人,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化学。
●综述与研究耐力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研究王昕1,李丹2(1.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10075;2.广东商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510320)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先从整体上论述了脂代谢的影响因素,进而从耐力运动对脂肪氧化、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入手,深入系统地阐述了耐力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及相关的限速因素。
耐力运动;脂代谢;脂肪氧化;限速因素G804.07A1671-5950(2005)02-0021-04TheResearchSummarizationofadiposeMetabolisminEnduranceExerciseWANGXin1,LIDan2(1.Guangzhou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Guangzhou,510075,Guangdong,,China;2.GuangdongCommercialCollege,Guangzhou,510320,Guangdong,China)Thisarticleclarifiedhowenduranceexerciseaffectadiposemetabolismbyusingliteraturemethodstartingwiththeaffectingfactorsofadiposemetabolismandthenfrom2sidesashowen-duranceexerciseaffectfatoxidationandhowenduranceexerciseaffectbloodlipidandlipoproteinandalsotherelatingrestrictingfactors.nduranceexercise;adiposemetabolism;fatoxidation;restrictingfactors1影响脂代谢的相关因素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而且可以减少脂肪,耐力运动可以很好地调节脂代谢,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在研究有氧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时,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饮食、运动方式、激素调节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
以往的大量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强度是决定运动时脂肪氧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目前研究又发现,不同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使骨骼肌中控制代谢的基因转录发生改变,但是,迄今为止,骨骼肌中控制脂代谢的酶的基因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尚没有完善的机制被阐明。
研究发现中低强度运动时,主要以脂肪氧化供能为主。
研究发现以25%VO2max的运动强度运动时,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于脂肪氧化;而以65%VO2max的运动强度运动时只有50%的能量来源于脂肪氧化。
但是有人研究发现,以25%VO2max运动2h与运动30min,总脂肪氧化变化不大,而以65%VO2max运动时,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浆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快。
后来人们研究发现,以65%VO2max运动时脂肪氧化的绝对速率仍然比以25%VO2max要快些。
另外,以25%VO2max运动强度运动时,肌内甘油三酯(IMTG)在能量供应中贡献很小,而中等强度(65%VO2max)运动时,肌肉中的甘油三酯变得比较重要。
有研究发现:在进行60-120min的亚极量运动过程中,血浆FFA的贡献率仅占总脂肪酸氧化的50%,而其余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卷50%主要来自骨骼肌、心肌内的甘油三酯的氧化供能。
但是,当强度由65%VO2max进一步增大到85%VO2max时,研究发现,脂肪酸的贡献变得更小,IMTG的氧化速率也降低。
Romijn等报道,进行25%、65%和85%VO2max三种不同强度运动时,肌内甘油三酯在能量代谢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6%和8%。
Achten等(2004)明确指出,普通人以47%-52%VO2max运动时,脂肪的氧化率可达到最大。
另外,脂肪酸再酯化速率也受到运动强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安静时70%的脂肪酸在脂肪细胞内进行再酯化,而以40%VO2max的强度运动30min时,只有25%的脂肪酸再酯化,脂肪酸再酯化的速率明显降低,而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出现率和可利用率大大增加;而进行高强度运动(>80%VO2max)时,则因糖酵解增加,血乳酸浓度增高,抑制脂肪水解,促进了脂肪组织的再酯化作用。
以往的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运动30min后脂肪酸动员明显增加,脂肪在运动中的供能作用明显增大。
SeipRL等(1998)研究发现:以50%VO2max运动60-90min,检测到骨骼肌中LPL的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并可以持续到运动后8h以上。
Hildebrandt(2003)研究发现:以50%VO2max运动45min时,红肌中控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血氧合酶的基因转录都加强,而白肌中控制血氧合酶的基因转录没有改变;从45min持续到180min时,红肌中控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血氧合酶基因转录分别增强了15倍、25倍和30倍。
180min后,白肌中控制丙酮酸激酶的基因转录增长了200倍,而控制血氧合酶的基因转录增长了15倍。
另外,进行60min长时间的耐力运动,可以使大鼠骨骼肌和心肌脂蛋白脂肪酶(LPL)的活性提高。
大多数研究表明,禁食可使运动时脂肪酸氧化增加。
大鼠短期禁食后,肾上腺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刺激脂肪水解,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对人类的研究也有同样的发现。
国外的研究发现禁食6h以上进行运动最有利于动员脂肪,而高糖膳食、运动前食糖则不利于脂肪动员。
Lambert(1997)研究发现补充中链脂肪酸有利于增加脂肪氧化,究竟补充多少更有利于脂肪氧化,尚无定论,而Achten(2004)研究发现,高脂膳食后运动也不利于脂肪氧化。
目前研究发现,系统参加耐力训练的男、女运动员都一致地表现出血浆HDL-C浓度升高,平均升高20%-35%,而参加速度、力量训练的运动员则无明显变化。
还有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血浆甘油三酯浓度普遍处于正常值偏低水平,与速度、力量训练的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长跑、越野滑雪和网球运动的测试结果相似,而长跑比骑自行车脂肪氧化得更多。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脂肪动员的良好刺激因素,但是这些激素在水解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尚未阐明。
2耐力运动对脂肪氧化的影响多年的研究已经证实,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可以促进有机体在运动时较多地氧化脂肪,具体影响包括:增加脂肪酸的动员;增加骨骼肌内线粒体的含量和氧化酶的活性;增加IMTG的氧化;增加脂肪酸的氧化利用等等。
但是,迄今为止,有关运动影响脂肪酸转运明确详细的机制尚未被阐明。
Holloszy(1975)实验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可以使大鼠线粒体的数目增加,体积增大,多种氧化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长链脂肪酸的氧化明显增多。
Gollnick和Saltin(1982)有同样发现,并进一步证实耐力训练后肉碱软脂酰基转移酶I、肉碱酰基转移酶和脂肪酸酰基CoA合成酶的活性或含量都有所增多,这些都有利于脂肪酸更多地被氧化。
DeGlisezinskiI等(2003)研究表明:以中等强度运动1h后,肥胖大鼠皮下脂肪脂解明显,而且脂肪酸氧化增多。
此后,有人对此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Klein等(1997)研究表明:训练有素的人与未经过训练的人相比,在耐力运动中脂肪分解供能更多,这是因为其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能力提高了。
Olive等(2001)发现耐力运动后瘦素水平明显下降。
Lange(2002)研究发现,进行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训练可以使血浆脂肪酸的浓度增大20多倍。
Jensen(2003)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训练可以使脂肪酸的利用率提高2-4倍。
Kiens等(2004)研究发现,经过耐力训练的22第2期王昕,李丹:耐力运动对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其体内骨骼肌细胞膜蛋白(FABPpm)的含量比未经训练的人要高,普通人经过耐力训练后,FABPpm的mRNA基因表达的量比训练前提高了15%。
目前很多研究显示,耐力运动员在运动中可以消耗较多的肌内甘油三酯,耐力训练可以使人体在运动时动员肌内甘油三酯(IMTG)的比重增大。
Phillips等(1996)研究表明,中等强度耐力运动1个月后IMTG利用比原来提高了63%。
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大鼠骨骼肌内脂肪的水解受脂肪酶的调节,受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影响大,耐力训练可以使骨骼肌内IMTG动员明显增多,但是受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程度分别有多大尚无定论。
3耐力运动对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大量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急性运动对血脂的影响主要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饮食和能量支出都有一定关系,受相应的酶和激素的调节。
但是关于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和能量支出的阈植究竟多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酶和激素的详细调控机制尚未被阐明。
有报道60-180min的急性运动使大鼠骨骼肌和心肌LPL活性升高,这种适应性变化有利于运动时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
Sgouraski(2001)在研究急性运动对HDL-C的影响时,以78名运动员用最大强度运动15min后发现HDL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长跑运动员为最高,运动员HDL2、HDL3也有提高,提示高强度急性运动可能引发HDL分子水平的改变。
ZhangJQ等(2002)研究发现,正常人和高脂血症患者以60%VO2max运动1h后,其LPL浓度明显上升并可持续24h。
Park等(2003)研究发现,以乳酸阈强度运动15min后,血中HDL明显升高,说明乳酸阈强度对血脂代谢很有利。
ZhangJQ等(2004)研究比较高脂饮食前12h运动和前24h运动(均以60%VO2max1h)分别测得餐前、餐后2h、4h、6h、8h和24h各项指标的变化时发现:餐前12h运动与餐前24h运动相比,TG下降多33%-37%,胰岛素水平下降更明显,游离脂肪酸升高明显,HDL无明显变化,这说明急性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在24h之内会逐渐消失。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慢性运动可以使甘油三酯(TG)浓度降低,而且其下降幅度与运动负荷和运动之前血浆甘油三酯的浓度正相关。
但是,对血浆总胆固醇(TC)浓度影响的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
因为耐力训练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下降。
运动对脂蛋白的影响以HDL最为明显,横向对比可以发现,耐力运动员的HDL浓度或HDL/TC的比值明显高于伏案工作者。
纵向对比发现,健康的成年人经过系统的有氧耐力训练后,其血浆HDL浓度明显升高,并且HDL浓度的变化也与训练量的大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