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答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第一单元)一. 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 。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8.找出一个过渡句。

. 。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

10.文段的写作顺序是:. 。

(二)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ēnɡ 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 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多,为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腊八粥(节选)》片段,回答问题。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1.“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进进出出”说明了。

(2分)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 )(1分)A.八儿嘴急,吃什么都着急。

B.八儿迫切想吃到腊八粥。

3.“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中“那”应如何理解? ( )(2分)A.八儿真的饿了。

B.八儿是个爱撒谎的小孩儿。

C.八儿并不是真的饿,而是为了吃到腊八粥不得不撒谎。

4.通过前7个自然段对八儿的描写,我们可以用四字词语来形容八儿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

(1 分)5.选文后3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描写来刻画八儿,从中可以看出( )(2分)A.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

B.八儿是个贪吃的小孩。

三.阅读《迢迢牵牛星》片段,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间故事,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四.阅读《十五夜望月》片段,回答问题。

1.字正腔圆读古诗。

(将错误的读音画去)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yāyá),冷(lěn lěng )露(lùlò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不知 / 秋思(shīsī)/ 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分辨孪生兄弟。

(组词)鸦()庭()栖()鸭()廷()晒()4.诗意再现。

(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6.“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寒食》,回答问题。

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2天为寒食节。

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 。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答案一.(一)1.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 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5. 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 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9.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10. 时间(二)1. zhēnɡjiépùzhuàn2. 半遮半掩绘声绘色载歌载舞糊里糊涂3. 一律4.,,,,,《》《》。

5. 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6.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二.1.夸张八儿迫切想吃到腊八粥 2.B 3.C 4.垂涎欲滴 5.语言 A 三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2.泣涕零如雨3.动作情态答案解析:1.试题分析:从题目中能够看出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夫妻分离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较简单,根据故事情节和民间传说即可知道答案。

2.试题分析:“泣涕零如雨”的原因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点评:此题首先要对诗歌的内容了解,然后根据意思找到过渡句。

3.试题分析:“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等都是描写织女的样子。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诗歌大部分都是写织女,找出描写织女的词语即可。

四1.画去:第一个第二个第一个第二个第二个第一个2.中秋赏月吃月饼3.乌鸦庭院栖息鸭子宫廷晒伤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5.①庭院月光树木乌鸦露水桂花秋②冷白无声作者王建五(1)花柳汉宫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第二单元)一.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选段,回答问题。

(一)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在选段中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鲁滨逊从不幸的处境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___”的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