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中国化
传播途径:
1、邀请杜威来华讲学 2、著书立说,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3、兴办教育机构,推广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中国化
在中国的实施:
1、照搬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赵梦麟在中国大力推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 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原则;胡适主张用实用主义教育思 想改变脱离实际的中国教育状况。其二者的照搬照抄,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近代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他们二人对实用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不够不深入。
教育哲学的分类
教育哲学
实用主义教 育哲学
进步主义教 育哲学
要素主义教 育哲学
永恒主义教 育哲学
改造主义教 育哲学
存在主义教 育哲学
分析哲学教 育哲学
结构主义教 育哲学
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哲学是产生并流行于美国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美国的一个半官方哲学。
古典实用主义三巨头: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古典实 用主义在杜威逝世后走入低谷。
约翰.杜威(John Dewey) 出生于1859年10月20日,是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 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实用主 义哲学的集大成,实用主义 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新三中 心的提出者(儿童、经验、活 动)。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 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 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 代教育的发展起有重要的作 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 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一、教育理论
自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兴起以来,许多教育 者开始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运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并 非生搬硬套,而是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建立属于中国 自已的教育理论。
二、教育实践
1.对中国新学制的影响
1919年,在太原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五届年会上,讨 论了如何改革学制,并确立了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即 “教育之真义”要“以儿童为本位”,“养成健全人格, 发展共和精神”。此后人们对国学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最后颁布了中国教育史上里程碑的学制——壬戌学制。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三、对中国课程改革
杜威主张课程与教材既要与儿童相联系,又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针对 这一思想,我国打破了过去课程的单一化,僵硬化的模式,增添了让学 生接触社会生活的课程如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程等等,加强了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 课程目标也由“注重基础知识,到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培养 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意识”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加强科学教育的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赋予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 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创新的能力。为此还设立必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等等,这些改革 都离不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实用主 义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
关于教育本 质的观点
关于教育目 的的观点
关于教学方 面的理论
杜威的学术生涯
第一时期是佛蒙特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时期(1875^ 1884年)。主要研究欧 洲哲学。15岁进入佛蒙特大学 ( 1875 1879),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曾先后执教于一所城市中学 和一所乡村中学。教学之余学习哲学史。1882年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 1884年以题为“康德的心理学”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第二时期是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时期(1884~1894)。研究实用主义哲 学,参加教育改革并且开始研究教育问题。 第三时期是芝加哥大学时期( 1894~1904)。教育思想形成并且进行教育实验。 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并任哲学、心理学和教直学系的系主任。 1896年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37岁)主要教育代表作 是1897年发表的《我的教育信条》。 第四时期哥伦比亚大学( 1904-1952)教育思想成熟期和研究成果丰产期。 1904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30年退休,获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称号。 退休后仍然辛勤笔耕。主要教育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全至义与教育》 (57岁)。
2、改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陶行知吸收了杜威关于“儿童中心”的教育观点并在 幼儿教育中加以应用但在教育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杜威教 育思想的缺陷。他提出“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探寻中华民 族的复兴之路,陶行知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进行了成功的改造。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教育哲学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张莹莹 学前191 2019011056
目录
哲学是教育学之 母,不通哲学、 则不通教育学。
——王国维ຫໍສະໝຸດ 教育哲学我国教育哲学家的定义 教育哲学——是运用 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教育基本问题,或者将 教育的基本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 的一门理论学科。 国外教育哲学家的定义 郎特里观点:教育哲 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其内涵一是建立有关 知识、认识与作为制度化社会活动的教育的 思想体系;二是澄清教育要领的含义。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2.对中国教育方法的影响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 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需要与兴趣。 教师应发挥辅助作用,对学生采取启发式教育,通过启 发式教育可以诱导学生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更好地 掌握所学到的内容。
杜威的“在做中学"思想,加强了国家与学校对教育工 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在重视学生理论学习的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 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总之,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发 展,这时期是中国教育不断的科学化,系统化的高速发展期。这种发展不 是建立在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全盘照搬的基础上,而是与我国教育 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归而言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 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20年前后,杜威曾亲自到中国讲学,宣扬其实用主义 理论。他的学生胡适等人则进一步把实用主义运用于中 国的思想、文化研究的各个方面。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
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 做准备的; 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 技能和知识; 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 而非领导者; 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谢谢观看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 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其不足之处就是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 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并因此受到了20世纪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人们的 连续不断的批判。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