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右心衰竭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右心衰竭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矛盾性肺动脉压升高、心衰加重、诱发肺水肿等危险)

阶段C:加用强心、利尿治疗,可考虑起搏治疗(CRT、AICD), 对部分先心病、瓣膜病和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可行手术治疗。 阶段D:以上治疗基础上,考虑房间隔造口术、右室辅助装置、 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

一 般 治 疗

去除诱因:如感染、劳累、妊娠、分娩(推荐硬膜外麻醉终止) 等。SaO2<92%者,在乘飞机时应给氧疗。 改善生活方式:盐<2g/日,戒烟酒,避孕(因雌激素可增加静脉 血栓风险,建议用避孕用具) 。 氧疗:可改善重要脏器缺氧,降低肺动脉阻力,减轻心脏负荷。 建议SaO2<90%者常规氧疗,肺心病PaO2<60mmHg时,持续>15h/ 日低流量氧疗,维持PaO2>60mmHg。 康复治疗:呼吸锻炼和运动等专业康复治疗。 健康教育、心理与精神治疗。
COPD右心衰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吸氧、解痉、平喘、祛痰、抗感染等,随低氧 改善,心功能也将改善。 利尿剂:缓利、间歇、小量、联合、交替使用。 强心剂:对单纯右心衰效果差,选速效制剂从小剂量起用。 正性肌力药: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
● ● ●

血管扩张剂:使用硝普钠等血管扩张剂时,应加大吸氧流量以克
右心瓣膜病右心衰的治疗

三尖瓣反流:利尿剂可改善静脉淤血,重度反流伴瓣膜结构异常 或药物治疗不能控制严重心室扩张,可考虑三尖瓣成形术。因机 械瓣血栓发生率高,换瓣宜选生物瓣。复发性三尖瓣反流再手术 死亡率高,不常规推荐手术治疗。 肺动脉瓣狭窄:药物效差。轻度不必干预治疗或限制运动量,5 年随访一次。重度(跨瓣压差>80mmHg)或症状性中度(跨瓣压 差50~79mmHg)可行球囊瓣膜成形术或外科瓣膜切开术。 肺动脉瓣反流:系肺狭手术或球囊瓣膜成形和法洛四联征矫治术 常见并发症。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症状及预后并 延迟再手术。重度反流可行肺动脉瓣置换术。

急性右心衰可根据引起右心衰疾病(如肺栓塞或右心梗),导致 急性发作的低血压和休克而诊断。
右心衰的分期和分级
可依据类似左心衰分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A:有右心衰高危因素,无心脏结构变化及心衰症状和体征。 阶段B:有右心衰或结构性变化,但无心衰症状。 阶段C:有右心衰或结构性变化,伴有右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阶段D:难治性右心衰,虽积极治疗,休息时也出现严重症状。
左西孟旦:钙离子增敏剂,有扩血管和正性肌力作用。 合理抗凝:治疗和预防ARDS者肺微小血栓形成。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短期内用于右心支持有效,增加冠脉血流,血压 升高,减少升压药使用(可致肺血管收缩)。 体外膜氧合(ECMO):心肺转流可降低肺动脉压和右室负荷,减少右室充盈和 射血负担,改善左室充盈。应用期间需抗凝,高速转流会影响血细胞,需监测 血小板和血色素。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消化道症状,浮肿,夜尿增 多,心悸等。

体征: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发绀,心脏增大,病理性心音及
杂音,P2亢进,Graham-Stell杂音,体循环淤血征,晚期消
瘦甚至恶病质。
右心衰的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 X线胸片:无特异性应密切结合临床。 超声心动图:是筛查右心衰病因的重要手段,也可用于病情监 测。心肌做功指数(MPI)又称Tei指数,定义为右室等容收缩 时间(ICT)+ 等容舒张时间(IRT)与射血时间(ET)比值, 被认为是评价右室整体功能有价值指标,且不受心率、右室形 状、前后负荷等因素影响。实时三维超声(RT-3DE)可与MRI 三维成像媲美。 放射性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右心导管血流动力学检查。 六分钟步行距离、血清BNP等。
常充盈压时所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RHF诊断至少具备两个特征:与RHF一致的症状与体
征;右心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或心内压增加的客观依 据。
右心衰的流行病学

美国右心衰患病率为5%,和左心衰相当,我国右心衰患病率尚无 流行病学数据。

我国先心病患者约200万例,以每年>10万例速度增长,北京等
农村15岁及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平均为3%,风心瓣膜病、特发

右心衰的诊断
目前尚无国际公认诊断标准。专家委员会建议采用下述标准:

存在右心衰症状和体征的组合。 存在右心结构,功能和心腔内压力增高的客观证据(主要来自影
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核素,磁共振等)。

存在可能导致右心衰病因(尤其是左心衰,肺动脉高压,右室心 肌病变,右心瓣膜病和某些先心病)。

2008年美国Dana Point肺动脉高压分类
1.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 1.1 1.2 1.3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可遗传性肺动脉高压、骨形成蛋白受体、不明基因等 药物和毒物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1.4
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 HIV感染、门脉高压、先心病等
1.5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1’. 肺静脉闭塞性疾病(PVOD)和/或肺毛细血管瘤病(PCH)


钙通道阻滞剂:行急性肺血管反应性试验,阳性可选CCB。
特异性药物 :前列环素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 )。

非药物治疗:经皮球囊肺动脉扩张或支架置入术,经皮球囊房间 隔造瘘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心肺移植术。
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用药注意

硝酸酯类和硝普钠不能选择性扩张肺动脉,反因降低主动 脉及外周动脉压加重右心缺血缺氧,增加肺动脉阻力,加 快患者死亡,应避免使用。
性肺动脉高压、肺血栓栓塞症、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等 均是右心衰常见病因。

冠心病和高血病等左心疾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可进一步发展为肺 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右心衰的病因

右心室压力和/或容量负荷过度:慢性左心衰是致右室压力负荷 过重最常见原因,其他如肺栓塞、动脉型肺动脉高压、COPD等呼 吸系统疾病/低氧相关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致右室流出道


急性右心梗右心衰的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吸氧、止痛等。危重者可置Swan-Ganz管 监测RAP、PCWP等参数以指导用药。

优化右室前、后负荷:无左心衰时慎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吗 啡,首选扩容治疗。
稳定血流动力学:经有效扩容后仍低血压者,可用多巴酚丁胺、 左西孟旦、多巴胺和米力农。 维持房室有效顺序起搏 :心扑或房颤可选胺碘酮或电复律,高 度房室阻滞可临时起搏。
服血氧分压下降。 合理抗凝:可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7~10天一疗程。

ARDS右心衰的治疗

● ●
控制感染,合理氧疗,减少毒素和缺氧对心肌损伤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右心衰。
合理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在保证氧合基础上尽量降低PEEP水平。 严格液体管理:既保证适当灌注又减少肺水肿。

正性肌力药:血压正常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低血压者用去甲肾上腺素,可 与扩血管剂合用。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分四级)可用于右心衰竭。
右心衰不同阶段治疗原则

阶段A: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酒,加强锻炼。 阶段B:强化原发病治疗(瓣膜病,先心病手术,积极治疗肺动 脉高压等)。与左心衰不同,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不
建议用ACEI、ARB、β- 阻滞剂(可能导致体循环压力明显下降,



药物治疗

利尿剂:COPD者应避免用强利尿剂所致代谢性碱中毒,使用期 间须监测血气分析、血电解质。 洋地黄制剂:缺氧和低血钾易发生洋地黄中毒,COPD者慎用。 抗凝治疗:因体循环瘀血,卧床,易合并静脉血栓,发生肺栓 塞,可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抗凝。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 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在全心衰,ACEI能增加右室射血分数, 减少右室舒张末容量,减轻右室充盈压;β阻滞剂卡维地洛或 比索洛尔能改善右室功能。
● ● ●

左心衰合并右心衰的治疗

一般治疗:控制病因,去除诱因,适当休息,防治静脉血栓,适 当限钠控水;低氧血症者吸氧。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β阻滞剂、洋地黄、磷酸二酯酶抑制 剂、左西孟旦等。

器械治疗:CRT、ICD、单独左心辅助装置可能加重右心负荷,建
议双心室辅助。

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纠正病因(如PCI),晚期左心衰合并右心 衰无法纠正可考虑心脏移植。
梗阻等。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等
可导致容量负荷过度。

右心室心肌自身病变:右室梗死和缺血、右室心肌病等。 心包疾病和体循环回流受阻:缩窄性心包炎、三尖瓣狭窄等。
右心衰的病理生理学与发病机制

右心室高顺应性特点,其对容量负荷适应性较强,而对压力负荷 不能很好适应,

有关神经激素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右心衰机制研究较少,推测与左 心衰竭机制相似,儿茶酚胺、RAS、利钠肽、内皮素等神经内分 泌因子过度活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导致右室心肌重构、心 肌细胞凋亡、基因异常表达、水钠潴留等。
不同基础病导致右心衰的治疗
肺动脉高压与右心衰

肺动脉高压(PH)指各病因引起肺血管床结构和/或功能改变, 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终右室扩张, 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以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所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为诊断标准。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是其分类中第一大类,其诊断标准是 肺动脉平均压≥25mmHg,且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mmHg 。


● ●
非药物治疗

因左右室不同步可使右心衰恶化,左右心室同步治疗可改善
心衰。

常合并QRS间期明显增宽,当QRS间期大于180ms时,易发室速 和心脏猝死。治疗原发病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如开通 狭窄冠脉,矫正心脏畸形,解除瓣膜狭窄,降低肺动脉压, 控制右心衰;对可诱发的单型室速可行射频消融治疗,对发 生猝 ● ●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