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语正字

吴语正字

吴语正字<piq> 匕:用刀子切成薄片。

<gaq> 劜:拥挤。

如:“车子里哪能介劜的啦?”<moq> 木:木讷,迟钝。

<mhi> 咪:少,小。

比如“一咪咪”:一点点。

正字为“少”左右翻转,也作“弥”。

<phoq> 圤:读音如“扑”。

量词,堆。

比如:“一圤烂泥”。

又转音为“泡”,如:“一泡屙”。

<haogn> 夯:读音如hang。

用力打击,又引申为尽力,拼命做某事。

如:“我夯了三大碗饭下去。

”<d?gn> 绞丝旁加“丁”:意思是缝。

如:“钉被头”。

<lhio> 撩:抬起手或者脚。

如:“撩起一巴掌”。

正字为“尥”(抬脚)或者“了”(抬手)。

<tiq> 扚:读音如“的”,指的是用手指掐断。

比如“扚豆芽”。

又写为“摘”。

<dze> 侪:意思是“全部”。

如:“伊拉侪去白相了。

”也写做两个“页”(页页)。

<rhoq> 镬:锅子,上海话讲“镬子”。

<piq> 滗:挡住容器里的固体物质把液体倾倒出来。

<hoe> 伛:身体弯曲。

上海话称驼背为“伛背”。

<gn?gn> 韧:读音如“人”,指食物受潮而不脆。

如:“格块饼干韧脱了,勿要吃了。

”<ia> 偃:躲藏。

也可以写作“迓”。

如:“伊勿晓得偃到啥地方去了。

”<ka?gn> 囥:藏。

如:“拿钞票囥囥好。

”<uq> 抈:折叠。

比如:“抈被头。

”又作“闄<ioq>”。

<khoe> 抠:挖。

如:“抠耳朵”。

又引申为小气,如:“伊格个人抠得不得了”。

<?> 饫:意思是喂。

如:“还要我饫侬吃不成?”<si> 忺:读音如“鲜”。

比喻小人得志或者愿望,虚荣心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轻佻,嬉皮笑脸的样子。

如“忺格格”。

也写为“鲜”。

<whu> 焐:用小火煮烂。

又写为“乌”加火字旁(火乌),“污”转火字旁(火亏)。

引申为保温取暖,比如:“我用热水袋焐焐手。

”<toq> 燂:用小火慢慢煮。

如:“腌燂鲜”(一种有名的汤)。

<iaogn> 炀:火旺,引申为手气顺。

如:“我手气真炀,连赢了三潽麻将”。

<iaegn> 烊:融化。

如:“冰块烊脱了”。

m?> 奅:意思是用大话震慑,诓骗他人。

如:“侬去奅奅伊看,伊拉是否真有意思跟阿拉合作。

”又引申为“侦察”,派生“奅牢”,今天常常误写为“铆牢”。

<ha> 颬:张嘴呵气。

如:“颬一口气在窗子上再擦就会比较清爽”。

<xuq> 怴:读音如“血”。

笨。

比如:“戆怴怴”。

<phaêgn> 閛:读音如“呯”。

意思是关门。

如:“勿要忘记脱拿门閛上”。

<kh?gn> 空:欠,借。

如:“侬空我十块铜钿”。

<toq> 沰:量词,一滴。

如:“一沰眼泪水”。

<gêgn> 艮:正字为言字旁加艮(言艮)。

意思是性格倔强偏执。

<ti> 敁:用手估计物体的重量。

如:“侬敁敁看这包物事份量多少?”又写作“掂”。

<peq> 畀:读音如“拨<peq>”,赠给。

正字为“跛”转贝字旁(贝皮)。

如:“伊送畀我一块表”。

<au> 挜:意思是强行送上。

如:“伊又勿感兴趣,我挜上去做啥”。

<gnioq> 提手旁右边加“肉”:读音如“肉”。

意思是(衣服等)不平。

如:“迭件衣裳肉得一塌糊涂,应该烫一烫”。

<th?gn> 挺:尽量,随意。

如:“挺吃不动气”。

又有“剩下”的意思,如:“侬身上还挺几钿?”<dêgn> 钝:挖苦,嘲弄。

如:“好了好了,侬勿要钝我了”。

又写做“腾”。

<gê> 餩:意思是打嗝。

如:“打餩”。

<bu> 匍:读音如孵bu。

蹲或趴在地上。

<chioe> 恘:品行恶劣。

如:“侬格人脾气那能介恘格拉?”恘者又称为“邱六桥”,出自评弹《珍珠塔》中的一个品行恶劣的强盗。

<be?> 叛:躲藏。

如“侬叛到啥地方去了?”又写做“畔”。

旧时儿童游戏捉迷藏称作“叛夜摸摸”。

<?gn> 洇:指的是水沿着细缝渗透。

如:“楼上人家水打翻了,水从天花板上洇下来”。

<pa> 派:传递。

来自英语pass。

<geq> 搿:意思是“这个”。

如“侬搿人不够意思”。

<gaq> 唊:读音如“隔”。

意思是发音不清。

如把讲不清话者称为“唊舌头”。

<hoê> 郈:读音如“吼”。

形容愤怒却发泄不了的样子。

如:“我股票输脱一万块,郈死了。

”又写作口字旁右边加“后”(口后)。

<xio> 枵:掀开,揭开。

如:“拿被头枵开来”。

<rhaegn> 绗:读音如“行hang”用粗的针脚把东西缝在一起。

如:“绗被头”。

<da> 埭:读音如“汰da”。

意思是一条,一道,一次。

如:“水从墙上流下来,留下来一埭印子”。

又如:“为了格桩事体,我已经跑了三埭了。

”<lwu> 挼:意思是按摩,抚摸。

如:“阿里痛?我来帮侬挼挼。

”<khoe> 眗:意思是眼眶凹陷。

如:“几日没困觉,眼睛也眗下去了”。

<p?> 目字旁右边加“包”(目包):意思是眼珠突出。

如:“眼乌珠也bao出来了”。

<de> 眙:读音如“弹”。

意思是眼珠突出,如“眙眼落睛”。

<khwêgn>困:读音如“困”。

意思是睡。

睡觉说成“困觉”。

<dzaq> 大口框里面加“良”:读音如“实”,意思是硬。

如:“格块饼干实实硬”。

<p?gn> 鈵:读音如“饼”,意思是相持。

如:“两支拔河队鈵到现在还没决出胜负”。

<pa> “派”左边换“片”:读音如“派<pa>”。

意思是分开。

如:“侬脚派了介开做啥?”<toq> 浞:读音如笃,意思是淋湿。

如:“侬回来的辰光被雨浞着了伐?”<la?gn> 浪:意思是“上”。

如床上成为“床浪”。

<djioe> 趜:读音如“求”。

指的是物体卷曲,变皱不平。

如:“这件衣裳趜起来了”。

<doe> “走”右上加“投”的右半部分:意思是心急,冒失。

如:“dou 五dou六”。

<kni> 磑:读音为“碾”。

摩碎摩细。

<whe> 萎:枯萎,比喻精神不振。

如:“侬今朝哪能萎脱了?”<dj?> 揵:指将自己的手脚举起来。

如:“踢了一天球,现在连脚也揵勿起来”。

<kweq> 掴:读音如“刮”。

用手打他人的脸。

如:“掴耳光”。

<tze> 劗:读音如“斩<tzê>”,用刀子等剁,引申为被骗钱。

如:“我今朝被狠狠劗了一刀”。

今天通常写成“斩”。

<dio> 提手旁右边加“周”:读音如“调”。

用东西在液体或糊状物中搅拌。

<teq> 掇:读音如“得”。

意思是粘,如“黏掇掇”。

<tz?> 月字旁右边加“直”(月直):读音如“子”,油脂太多而粘成一团。

如:“粘zi格掇”。

<mh?gn> 脗:闭紧嘴巴。

<ke> 赅:意思是拥有,备有。

如:“算侬赅两张钞票,有啥了不起”。

<taq> 上“合”下“皮”:皮肤松弛而下垂。

如:“吃力死了,眼皮也搭下来了”。

<chia> 笡:读音如“恰<chiaq>”,歪斜。

如:“格幅画摆笡脱了”。

<bo> 爮:意思是用盐腌制食品。

另外又有用刀具削皮的意思,如:“爮黄瓜”。

<bwu> 孵:读音如“葡”。

孵化,引申为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如“孵空调”。

<me> 火字旁右边加“尾”(火尾):读音如“枚”,意思是点燃,燃烧。

如:“让我mei根香烟”。

<thaogn> 上“汤”下“手”:意思是抵挡,遮挡。

如:“拿窗帘拉起来,好tang脱一点光。

”今天又写做“挡”,“摥”。

<paegn> 弸:双手用力向两边支撑或拉开物体。

<taq> 提土旁右边加“耷”(土耷):意思相当于“里”。

如“这里”讲做“搿嗒”。

<ci> 搛:意思是用筷子夹。

又可以写做“欹”。

<toq> “啄”的右边在左,“没”的右边在右:用物击物。

如和尚敲木鱼称作“do木鱼”。

用指关节敲他人的头称为“do毛栗子”。

<xueu> 揎:引申为打人。

如:“伊被我揎了一脚”。

<tia> 嗲:形容撒娇。

又有“好,灵光”意思,如:“格样物事老嗲的”。

<laogn> 日良:把东西在太阳下晒干。

也写作“晾”。

<ogn> 勜:意思是拥挤,勜勒一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