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xx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研究综述姓名: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1年月日xxxx大学教务处制xx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队伍也不断壮大,已成为促进我国经贸发展、繁荣运输经济、满足货物运输关系人服务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文在国际货运代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归纳了专家学者对世界国际货运代理、中国及xx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总结了相关解决对策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以此提出了我对xx国际货运代理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现状问题;发展研究1.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往来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日益增加。
xx与中亚国家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自1991年国家实施延边开放政策以来,xx对外贸易发展态势一直很好,也促使国际货运代理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建政策的扶持下,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xx与中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年大幅度攀升,为xx的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因此,研究xx国际货运代理具有很重要的市场价值和现实意义。
2.关于国际货运代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际货运代理概述2.1.1国际货运代理的概念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给国际货运代理所下的定义是:货运代理是根据客户的指示,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运输的人,其本人并不是承运人。
国际货运代理也可以依据这些条件,从事与运输有关的活动,如储货(也含寄存)、保管、验收、收管等。
(陈智刚,2009)货运代理人本身不是运输关系的实际当事人,而是运输关系实际当事人的代人。
(姚大伟,2003)我国国家质量监督局于2001年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国际货运代理所下的定义是:国际货运代理,是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劳务报酬的经济活动。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作为代理人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和其他委托方或其代理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办理有关业务,提供增值服务,收取代理费、佣金或其他增值服务劳务报酬的行为。
(陈智刚,2009)2.1.2国际货运代理的性质、作用及业务范围“货运代理”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货运代理人;二是指货运代理行业。
与此对应,其性质也可以从国际货运代理人和国际货运代理人行业两个角度来理解。
本文主要是针对国际货运代理人进行研究,国际货运代理人本质上属于货物运输关系人的代理人,是联系发货人、收货人和承运人的货物运输中介人。
(姚大伟,2003)国际货运代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必须具有有关国际贸易运输的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办事能力。
国际货运代理是整个国际货物运输的设计师和组织者。
其作用可归纳为:组织协调的作用、开拓控制作用、中间人作用、顾问作用、提供专业化服务、提供特殊服务。
(陈智刚,2009)它也具有组织协调职能、专业服务职能、沟通控制职能、咨询顾问职能、降低成本职能、资金通融职能。
(陈明舒,2007)陈明舒(2007)指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经营范围是:揽货、订舱(含租船、包机、包舱)、托运、仓储、包装;货物监装、监卸、集装箱装拆箱、分拨、中转及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报关、报检、报验、保险;缮制签发有关单证、交付及结算运杂费;国际展品、私人物品及过境货物运输代理;国际多式联运、集运(含集装箱拼箱)、国际快递(不含私人信函);咨询及其他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2.2国际货运代理的相关理论1.委托代理理论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
代理是指代理人按照本人(委托人)的授权,代表本人同第三人订立合同或作其他的法律行为,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
(任荣明,侯兴政 2004)大陆法从代理权产生的原因出发,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
委托代理又称意定代理,是基于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的。
其特点是代理权的授权内容机器范围都是由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来决定。
被代理人授权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商事代理主要是委托代理。
(张旭,2005)2.利润中心说日本权威学者西泽修教授在1907年提出的利润中心学说。
认为物流是除了物质资源的节约的第一个利润源泉和劳动消耗的降低的第二个利润源泉之外的第三利润来源。
(张红梅,2007)3.不完全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观点是:企业由于受到“产品差别性”和“市场不完全性”的影响,它的规模是有一定限度的,即使从事大规模经营的企业,由“产品差别性”和“市场不完全性”的障碍,也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规模,因此就有了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张红梅,2007)2.3 关于国际货运代理的国内外实证研究2.3.1 关于世界国际货运代理的实证研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加速前进的世界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国际货运代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40000多个,从业人员达800~1000万人之众。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欧主要国家,平均每个国家都有300~500家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姚大伟,2003)其中,联邦德国有4500多家,法国也有2000多家。
在美洲,仅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就有货运代理公司6000多家。
在亚洲,日本拥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400多家,新加坡拥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300多家,韩国、印度分别拥有200多家。
我国香港地区拥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1000多家,台湾地区拥有近260家。
目前,世界上80%左右的空运货物,7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货物,75%的杂货运输业务,都控制在国际货运代理人手中。
(罗开富,2006)但是,货运代理行业的发展并不平衡。
总的来讲,发达国家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水平较高,制度比较完备,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多数规模较大,网络比较健全,人员素质较高,业务比较发达,控制了世界国际货运代理服务市场。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比较缓慢,制度不够完备,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多数规模较小,服务网点较少,人员缺乏培训,以本国业务为主,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罗开富,2006)目前国际货运代理市场的竞争存在明显的垄断特征。
世界排名前20位的班轮公司已占全球主航线60%以上的份额,这些跨国集团实力雄厚,手段灵活,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他们会迅速抢滩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市场并改变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格局。
(宏伟,2001)2.3.2 关于中国国际货运代理的实证研究2.3.2.1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现状中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起步较晚,历史较短,但是由于国家重视,政策鼓励,规范发展,发展十分迅速。
到2002年12月底为止,中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3775家(包括分公司),从业人员近30万人。
其中,国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70%,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30%。
沿海地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70%,内陆地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30%。
从事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的企业361家,占大约9.6%。
这些企业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在30多个部门和领域,国有、集体、外商投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事业的重要力量,对于中国对外贸易和国际运输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姚大伟,2003)2005年后发展迅速,目前中国80%的进出口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其中,散杂货占70%,集装箱货占90%),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完成的。
(罗开富,2006)2.3.2.2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在物流系统、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很大,国际货运代理市场不规范、法规不健全,缺乏政策扶持,市场主体过多,运力大于运量,无序竞争严重。
从宏观上看,国际货运代理法律建设明显滞后,有关市场准人、企业经营监管、专业技术关系等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有不少企业难以在“入世”后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在这种情形下,跨国公司的进入无疑会加大国内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竞争力。
(宏伟,2001)从整体上讲,中国目前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是:经营规模小、资产规模小;服务功能少、专业人才少;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
(罗开富,2006)另外,陈智刚(2009)将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现状概括为:“小、少、弱、差”,即: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物流服务功能少、缺乏高素质物流人才、管理水平差。
孙熙安认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规模普遍小、服务网络化程度低、通信手段利用不高、操作不规范或违法操作等。
贾利军(2006)提出了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发展中面临的五大问题:一是无法可依,缺乏宏观调控。
政府部门多头管理,政策法规不够统一,开放程度有待扩大;政府对行业管理“秩序缺位”。
二是收费混乱,业内竞争激烈。
货代业内收费混乱;业内竞争激烈,传统货代企业的生存空间日趋严峻;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口岸形象,不利于大通关的发展。
三是非法挂靠多,难以管理四、服务质量差,很难满足客户要求。
五是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缺口大。
货代业发展并不平衡;货代专业人才缺乏。
2.3.2.3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对策罗开富(2006)指出中国货代企业发展方向应定位于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物流化。
孙熙安(2006)认为应成立中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协会和地方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协会,规范市场;调整产权关系,进行股份制改革;实行规模化、网络化经营;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手段提高企业效益。
(宏伟,2001)要建立并强化行业协会,完善其信息服务、决策咨询、沟通协调、规范自律、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以保障国内企业权益,开辟国际市场。
一是实行规模经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二是提高服务附加值,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完善个性化物流服务功能;三是开发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强化国际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争实力。
(李亚,2008)陈明舒(2007)提出货代企业要有勇气打破以往的老路子老模式,实现多样化经营,就要做到:一是提高产品差异性,扩大传统运输业务竞争能力;二是开发个性化服务产品,培育新的客户群;三是增加增值服务,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四是提供物流管理服务,创造新的增长点。
陈金山(2007)针对上海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提出了创新性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