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教案word版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历时110年,是以社会性质作为分期标准的。
整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中国人民获得翻身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历史。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1840年前后,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近代前期的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所以,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抵抗殖民侵略,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政府。
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所以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在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19年),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
所以,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发动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在近代后期,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所以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国共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
在第二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所以,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制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在农村发动了土地革命。
但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所以,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全民族抗战。
在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如何动员、组织全民族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
在第四阶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所以,1945年中共七大制定了废除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方针。
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地主阶级被消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唯一的阶级矛盾,是过渡时期(1949——1956)主要矛盾。
所以,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要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剥削阶级转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大部分经济成分都变成公有制经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广大人民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所以,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总任务。
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党没有成功探索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才回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来。
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的确定,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检验中共的政策方针是否正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它是否科学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