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概况
第一章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概况
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 护理由。
法国:
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 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德国:
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 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 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 受经费影响而减低其战力。
影响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01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 想之影响,致力发展海权。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 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 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英国:
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
文艺复兴时期
①、让· 博丹关于政体与气候关系的论述;
②、孟德斯鸠的“地理决定论”;
让· 博丹关于政体与气候关系的论述
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 系。因为自然条件制约了各民族具体的社会生活以及人 们的性格与气质。 博丹认为,北方严酷的气候条件使得那里的居民们性格 倔强,胆大好斗,酷爱自由,因而民主制对他们最为合 适,……南方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则一方面能使人 变得聪明和富于智慧,因而南方有较为繁荣的文明,但 另一方面这种富饶的自然条件和炎热的气候又使人变得 性格温顺、胆小怕事、缺乏反抗精神,所以暴政十分容 易产生……
围堵苏联
围堵中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地缘政治理论 与纳粹政权的地缘政治政策
1、战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端;
2、豪斯浩弗与德国地缘政治学; 3、评价;
战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端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以及战后国际社会对德 国的惩治使得德国人普遍具有一种痛苦和屈辱的心理;
鼓吹“种族和领土”的扩张习性源于其中心的地理位置 和东西缺乏边疆障碍的处境; 长期与军事事务融合在一起的德国政治哲学,是影响德 国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思想源泉;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⑴、哈尔福德· 麦金德;
⑵、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哈尔福德· 麦金德
麦金德(1861.2.15— 1947.3.6),英国地理学 家与地缘政治家,提出 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 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 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 有《历史的地理枢纽》、 《民主的理想和现实》 等.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的发展
“枢纽地区”理论(1902年);
“大陆心脏学说”(1919年); “心脏地带”范围的再次修正(1943年);
什么是“枢纽地区” 蒙古人势力范围
什么是“枢纽地区”
欧亚大陆上那一片广大 的、船舶不能到达、但 在古代却任凭骑马牧民 纵横驰骋,而今天又即 将布满铁路的地区,不 是世界政治的一个枢纽 区域吗?
豪斯浩弗与德国地缘政治学
⑴、卡尔·豪斯浩弗;
⑵、豪斯浩弗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卡尔·豪斯浩弗
豪斯浩弗1908—1911年任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并开始研究 太平洋地区政治地理。1913年豪氏以一篇关于太平洋政治地理 的论文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以后便在慕尼黑大学开设地缘 政治学和军事地理学,并创办地缘政治研究所,主办《地缘政 治》杂志,为德国在一战以后制定内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 使得拉采尔、马汉、麦金德等人的理论在德国广泛流传开来。
第一章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一、从政治地理学到地缘政治学;
二、麦金德及其地缘政治理论;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地缘政治理论与纳粹政权 的地缘政治政策;
四、战后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演变;
五、对西方地缘政治学的评价;
从政治地理学到地缘政治学
1、政治地理学的概念;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①、影响一国海权的相关因素;
②、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③、影响;
影响一国海权的相关因素
位置
地形
国土之大小
人口数量
国民性
政府的政策
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 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 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 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地形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 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 愿投身海洋,如法国。
2、西方地理政治学的发展; 3、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政治地理学的概念
一般认为地理政治学乃 是对地理与政治的关系 的研究,尤其侧重于对 地理差异所导致的政治 差异的比较研究。
西方地理政治学的发展
⑴、古希腊时期;
⑵、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时期
①、修昔底德关于阿提卡兴起的论述;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 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 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 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 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 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 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 业(包括航运和贸易) 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 中的持久力。
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Ⅰ、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 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 以掌握制海权:
“大陆心脏学说”(1919年)
1919年,也就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 麦金德发表《民主的理 想与现实》一书。麦金 德在这部书中进一步阐 发了他“大陆心脏学 说”,并且提出了一些 新的概念。
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首先,“枢纽地”的地理范围被进一步扩大了,囊括了 东欧和西伯利亚,麦金德之为“心脏地带” ;
地形
如若土地较为贫瘠,则 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 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 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 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 权的发展
国土之大小
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 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 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 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 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 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 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麦金德及其地缘政治理论
1、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2、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⑴、阿尔弗雷德·马汉;
⑵、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阿尔弗雷德·马汉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 汉(1840.9.271914.12.1)。马汉的思 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 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 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 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 史的影响》,《海军战 略》等。
②、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城邦的构想;
修昔底德关于阿提卡兴起的论述
阿提卡是希腊首都雅典 所在的行政大区,用于 非常漫长的历史,是古 希腊时期较为兴盛的一 个城邦。
修昔底德关于阿提卡兴起的论述
“阿提卡的兴起就在于这 个城邦具有不容易受到 入侵的地理优势,这种 优势来自于这个半岛的 偏僻及其土地的贫瘠。”
其次,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大陆块被麦金德称为 “世界岛”;
“大陆心脏学说”
1919年
评价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就是以它为蓝本展开的,给世界带 来了灾祸 ;
在全球的地理视角下分析政治问题,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是准备与日本在中 之前麦金德的地缘政治 东或者中亚会师,然后 理论的目的是要提醒大 扼杀苏联,控制亚欧大 英帝国它的霸权地位正 陆,进而控制世界的。 在受到威胁的话,那么 战后他经过修正的理论 则是试图要为世界和平 提供一种地理学上的保 证,为凡尔赛的谈判者 们提供一种思维的框架。
②、“泛区”思想;
豪斯浩弗《生存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们规定着并且改变着国家的疆界,一个国家成功 地获得了过多数量的领上这一事实并不能构成它永久占有这些 领土的更高的保证。充其量它只不过证明了征服者的强大和被 征服者的软弱。而在这种情况下,强权即是真理„„如果说一 个伟大的民族要是不扩展其领土就注定要毁灭的话,那么获取 领土的权利就能变成一种义务„„德国要不就成为一个世界强 国,要不就没有德国”
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城邦的构想
最好的城邦在其人口和土地面积方面都应该适中,因为 人口太多,国土太大的国家不容易治理,而人口太少、 国土太小的国家又不足以保证自身的防御。 理想国家还要有一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 因为,寒冷地区的人民“一般精神充足,富于热 情,……但大都细于技巧而缺少理解;……所以政治方 面的功业总是无足称道。亚细亚的人民多擅长技巧,深 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热情不足;因此,他们常常屈从 于人而为臣民,甚至沦为奴隶。唯独希腊各种姓,在地 理位置上既处于两大陆之间,其秉性也兼有了两者的品 质。他们既具热情,也有理智;精神健旺,所以能永保 自由,对于政治也得到高度的发展” 。
豪斯浩弗
豪斯浩弗的论著颇多,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日本帝国及 其地理演化》(1912年)、《太平洋的地缘政治》(1924年)、 《今日世界政治》等,其代表性理论为“生存空间学说”。 这一学说赤裸裸地宣扬对外扩张,对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
大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豪斯浩弗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①、生存空间理论;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①、提出背景;
②、麦Ⅱ、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的发展; Ⅲ、评价;
提出
1904年,麦金德在英 国的《地理学月刊》上 发表《历史中的地理学 枢纽》一文,首次系统 阐述了他的地缘政治学 论。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之后不久,麦金 德发表《民主的理想与 现实》一书,麦金德在 这部书中进一步阐发了 他“大陆心脏学说”。
Ⅱ、 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 权则以防御为主;
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Ⅲ、 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 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Ⅳ、 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 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 苏伊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 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