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第一章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Ⅱ、 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 权则以防御为主;
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Ⅲ、 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 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Ⅳ、 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 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 苏伊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 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
“泛区”思想的影响
实际上是以大国列强为中心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设想。 这种泛区划分对于战前德、意、日轴心国的世界战略确 有一定影响。德国在1941年前的向东进占东欧,向西击 败法国,向南进入北非,其行为与泛区构想是一致的。 二战中,日本在东亚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亦是这种 泛区思想的体现。
个伟大的民族要是不扩展其领土就注定要毁灭的话,那么获取
领土的权利就能变成一种义务……德国要不就成为一个世界强
国,要不就没有德国”
豪斯浩弗《生存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
“伟大的民族必须突破狭小的空间……,它必须突破他
过去由于被压制和肢解而形成的生存空间的限制。如果整个地
球不为最优秀的民族开放,那么这(指战争,作者注)是注定
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拉采尔,(1844年- 1904年)德国地理学家,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 者,曾任莱比锡等大学 教授。主要研究人文地 理,按自然条件或人文 现象的纲目系统论述地 理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著有《政治地理学》等。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
①、国家是一个有空间性的有机体。具有生长、扩张 和衰亡的生命周期,空间是重要的组织力量,国家必 然要为保卫和扩大生存空间而斗争。
麦金德及其地缘政治理论
1、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2、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⑴、阿尔弗雷德·马汉; ⑵、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阿尔弗雷德·马汉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 汉(1840.9.271914.12.1)。马汉的思 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 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 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 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 史的影响》,《海军战 略》等。
政治地理学的概念
一般认为地理政治学乃 是对地理与政治的关系 的研究,尤其侧重于对 地理差异所导致的政治 差异的比较研究。
西方地理政治学的发展
⑴、古希腊时期; ⑵、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时期
①、修昔底德关于阿提卡兴起的论述; ②、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城邦的构想;
修昔底德关于阿提卡兴起的论述
要发生的事。”
“泛区”思想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以前,豪斯浩弗所划分出的世界泛 区有四个。(1)泛美区:南、北美洲联合,以美国为 主导;(2)泛亚区:从东北亚、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实 现联合,以日本为主导;(3)泛欧区:使欧洲与非洲 统一,以德国为主导;(4)泛俄区:以苏联的领土加 西南亚及印度,以苏联为主导。
②、斗争是国家生活的根本保证。国家为了生存和强 大必然要扩展其领土,世界性强国必须占有足够数量 的土地,尤其是战略要地。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
③、国家生长遵循七个法则:A、国家的空间随人口的 膨胀二生长,人口增长是国家扩张领土的一个强有力 因素;B、国家领土应随其他方面,诸如商业和交通的 发展而扩张;C、国家通过并入较小的领土单元而生长; D、边界是国家的边缘器官,是国家实力的显示器;E、 国家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往往寻求最富有政治价值的 土地;F、一国领土扩张的动力来自其他更发达的国家; G、领土扩张的趋势是在转换过程中发展和增长的。
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
护理由。
法国:
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 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德国:
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 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 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
其次,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大陆块被麦金德称为 “世界岛”;
“大陆心脏学说”
1919年
评价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就是以它为蓝本展开的,给世界带 来了灾祸 ;
在全球的地理视角下分析政治问题,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是准备与日本在中
之前麦金德的地缘政治
“大陆心脏学说”(191麦金德发表《民主的理 想与现实》一书。麦金 德在这部书中进一步阐 发了他“大陆心脏学 说”,并且提出了一些 新的概念。
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首先,“枢纽地”的地理范围被进一步扩大了,囊括了 东欧和西伯利亚,麦金德之为“心脏地带” ;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 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 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 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 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 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 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 业(包括航运和贸易) 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 中的持久力。
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Ⅰ、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 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 以掌握制海权:
理想国家还要有一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 因为,寒冷地区的人民“一般精神充足,富于热 情,……但大都细于技巧而缺少理解;……所以政治方 面的功业总是无足称道。亚细亚的人民多擅长技巧,深 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热情不足;因此,他们常常屈从 于人而为臣民,甚至沦为奴隶。唯独希腊各种姓,在地 理位置上既处于两大陆之间,其秉性也兼有了两者的品 质。他们既具热情,也有理智;精神健旺,所以能永保 自由,对于政治也得到高度的发展” 。
1、战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端;
2、豪斯浩弗与德国地缘政治学;
3、评价;
战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端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以及战后国际社会对德 国的惩治使得德国人普遍具有一种痛苦和屈辱的心理;
鼓吹“种族和领土”的扩张习性源于其中心的地理位置 和东西缺乏边疆障碍的处境;
长期与军事事务融合在一起的德国政治哲学,是影响德 国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思想源泉;
豪斯浩弗与德国地缘政治学
⑴、卡尔·豪斯浩弗; ⑵、豪斯浩弗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卡尔·豪斯浩弗
豪斯浩弗1908—1911年任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并开始研究 太平洋地区政治地理。1913年豪氏以一篇关于太平洋政治地理 的论文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以后便在慕尼黑大学开设地缘 政治学和军事地理学,并创办地缘政治研究所,主办《地缘政 治》杂志,为德国在一战以后制定内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
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⑴、地缘政治学产生的背景; ⑵、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地缘政治学产生的背景
①、自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 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联系和国际冲 突在规模和程度方面的急速增加,为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提供了现实基础;
②、哲学、历史学、自然吏学以及地理学的发展,则地 缘政治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①、提出背景; ②、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Ⅰ、提出; Ⅱ、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的发展; Ⅲ、评价;
提出
1904年,麦金德在英 国的《地理学月刊》上 发表《历史中的地理学 枢纽》一文,首次系统 阐述了他的地缘政治学 论。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之后不久,麦金 德发表《民主的理想与 现实》一书,麦金德在 这部书中进一步阐发了 他“大陆心脏学说”。
受经费影响而减低其战力。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⑴、哈尔福德·麦金德; ⑵、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哈尔福德·麦金德
麦金德(1861.2.15— 1947.3.6),英国地理学 家与地缘政治家,提出 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 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 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 有《历史的地理枢纽》、 《民主的理想和现实》 等.
第一章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一、从政治地理学到地缘政治学; 二、麦金德及其地缘政治理论;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地缘政治理论与纳粹政权
的地缘政治政策; 四、战后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演变; 五、对西方地缘政治学的评价;
从政治地理学到地缘政治学
1、政治地理学的概念; 2、西方地理政治学的发展; 3、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东或者中亚会师,然后
理论的目的是要提醒大
扼杀苏联,控制亚欧大
英帝国它的霸权地位正
陆,进而控制世界的。
在受到威胁的话,那么
战后他经过修正的理论
则是试图要为世界和平
提供一种地理学上的保
证,为凡尔赛的谈判者
们提供一种思维的框架。
围堵苏联
围堵中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地缘政治理论 与纳粹政权的地缘政治政策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①、影响一国海权的相关因素; ②、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③、影响;
影响一国海权的相关因素
位置 地形 国土之大小 人口数量 国民性 政府的政策
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 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 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 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地形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 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 愿投身海洋,如法国。
豪斯浩弗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①、生存空间理论; ②、“泛区”思想;
豪斯浩弗《生存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们规定着并且改变着国家的疆界,一个国家成功
地获得了过多数量的领上这一事实并不能构成它永久占有这些
领土的更高的保证。充其量它只不过证明了征服者的强大和被
征服者的软弱。而在这种情况下,强权即是真理……如果说一
使得拉采尔、马汉、麦金德等人的理论在德国广泛流传开来。
豪斯浩弗
豪斯浩弗的论著颇多,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日本帝国及 其地理演化》(1912年)、《太平洋的地缘政治》(1924年)、 《今日世界政治》等,其代表性理论为“生存空间学说”。 这一学说赤裸裸地宣扬对外扩张,对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 大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