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及其教育思想 小组结晶
青春期的教育(15~20岁)
特点和任务:“暴风雨和热情的时期”,这个时期爱弥 儿应该回到城市。必须施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
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善良的感情、善良的判断和 善良的意志,而其核心是博爱。卢梭认为,人生的目的 无非是爱人类,使一切人达到幸福的境地。他说,“要 教育你的学生爱一切的人,甚至爱那些轻视人民的人”。 道德教育的方法:培养善良的爱人的感情和思想,不能 靠说教,而要通过观察了解社会,了解人类的贫困和苦 难。因为经过苦难的生活的人,自然产生同情、爱怜不 幸者的思想感情。善良判断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历 史、伟人传记,从中学习区分善恶。而善良的意志则是 通过行为的练习来培养。
三、著作
1749年在法国迪昂学院的题为《论科学和艺 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道德的进化》的征文活动 中,获得一等奖。 1761年卢梭的文学著作《新哀洛伊丝》出版
。
1762年,卢梭出版了《社会契约论》和《爱 弥儿》。前者是卢梭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 也是世界政治学说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 。后者是卢梭论教育的巨著,共有五卷。 1770年,卢梭完成了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 活中断断续续写成的自传《忏悔录》。
青年期的教育(12~15岁)
身体已变得强壮有力,感官也发展良好,并 且有了强烈的好奇心 注重自然观察及亲手操作,而不必进行书本 教育。“整个世界就是书本,事实就足以教 学”。 提供实用的知识及职业活动,是最具价值的 教育。 通过劳动来陶冶情操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
智育任务:培养学习兴趣和做学问的方法。“问题 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 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 研究学问的方法。” 教学内容:有益的、必需、正确的又符合儿童理解 能力的,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卢梭反对学习那 些无补于实际的古代经典,要求重点学习对生活有 实际用处的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和手工 业生产劳动的知识。 教学方法:以儿童经验为基础,反对经院主义的脱 离实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认为最主要的教学 方法之一是观察,主张广泛地使用实物教学好进行 科学实验,经常带领儿童到大自然去,到社会生活 中去,指导儿童观察和研究各种事物,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学会正确的思维和判 断。
儿童期的教育(2~12岁)
心理特点:孩子在这个时期理智还处于睡眠
状态,他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 象”。“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 的感觉和他的体力,但是要尽可能让他的心 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
锻炼感官,继续发展身体,掌握一定的道德 观念 给孩子一个快乐而健康的童年 重感觉而非理性
“自然人”
卢梭说:“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 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士,也不是憎侣;他 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 怎样做人。”
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广泛适应 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 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卢梭在这个问题的 论述中所包含的重视普通教育、反对等级教 育,强调体脑并用、身心两健,培养独立判 断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 中宝贵的理论财富。
回顾与思考?
性善论之古今中外之见。
(二)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和培养目标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 在于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 要求,顺应人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 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 然的所谓教育,干涉儿童的自由发展。
自然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儿童在自身的教 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 自然教育主要针对富人。
教育的四个阶段
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 没有的;他甚至觉察不到他本身的存在”。 也就是说,既无感情,又无思考,甚至感觉 也极微弱。
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 身体保育须合乎自然,要给孩子活动的自由。 此时教育应在乡间进行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 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 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 出牙的时候,就使他们发烧;肠腹疼痛的时候,就 使他们产生痉挛;咳嗽厉害的时候,就使他们喘不 过气来;肠虫折磨他们;多血症败坏他们的血液; 各种各样的酵素在他们的血中发酵,引起危险的斑 疹。在婴儿时期,他们差不多都是在疾病和危险中 度过的;出生的孩子有一半不到八岁就死了。通过 了这些考验,孩子便获得了力量;一到他们能够运 用自己的生命时,生命的本原就更为坚实了。遵循 这是自然的法则。你为什么要违反它呢?由于你想 改变这个法则,结果是毁了孩子,阻碍了它对孩子 的关心照料取得成效,这一点,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孩子在室外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这在你看来是倍 加危险,可是相反,这是在分散危险,减少危险。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方法原则
正确看待儿童: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 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他的地位; 应该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给儿童充分的自由 实施“消极教育”
消极教育
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 循自然率性发展,就是所谓“消教育” 。
卢梭及其教育思想
主讲人:赵 王 李
一、卢梭的生平、活动、著作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
三、卢梭的影响
一、生平
卢梭1712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贫穷的 钟表匠家庭。由于母亲早逝,卢梭小时受父亲 的影响很深。10岁时,父亲因受一贵族的诬告 而远走他乡,他被舅父送到日内瓦郊外,随一 位牧师学习。16岁便开始了流浪生活,先后当 过学徒、伙计、随从等。在长期的流浪生活中 ,卢梭读书成癖,博览众家著作。 1778年,卢梭在极端贫困、孤独中与世长辞。
一方面,卢梭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
自然状态中。
另一方面,他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
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
一、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理论基础 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和培养目标 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一)理论基础
性善论 人本性善良 善良天性包括:自爱心和怜悯心 人有天赋良心,指导人们判断善恶,并弃恶 从善。 感觉论 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人 生来就具有学习能力 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爱弥儿》简介
《爱弥儿》写于1757年,1762年第 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该书是一 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前 四卷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 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 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新爱洛伊丝》书影
名人书影
总结
一生坎坷却不影响他著书立传,于所有朋友 决裂只为自己的信仰。抛弃自己的孩子只为 关注天下所有的孩子。集全部矛盾于一身, 却不曾违背自己;他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 人,他的思想和所作所为很难被当时社会所 接受,却为我们后世留下巨大的财富。
宗教教育方面,卢梭主张一方面要人们时
刻都不能对上帝的存在抱有丝毫的怀疑, 在他看来,“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道 德。”另一方面,他反对宗教迷信,主张 对上帝的深刻信仰必须凭借理性和良心。
通过一系列的自然教育,爱弥儿到了20岁
已成为身体健壮,心智发达,感情丰富, 善于劳动,博爱人类的自然人。
卢梭的教育思想
2013年5月
引子: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 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 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 ,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 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 育赐与我们。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 ,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 ,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 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 是事物的教育。
(三)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人”
第一,自然人是独立自主的人(“绝对的统一体” ),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仰 赖于专制社会,失去了自身的独特价值。 第二,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 社会之中,公民是有等级的。“回归自然”的教育 当然不培养等级的人,不造就王公贵族或奴隶。 第三,自然人又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无所 不能的,而国家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 职业人,他被囿于他的职业而失去自由。 第四,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自食其力便可无 须依赖他人为生,这是独立自由的可靠保证。 总之,自然人相对一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 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在如何发展感觉,训练儿童各种感官方面,卢梭提出了许多 有益的见解。 卢梭指出,人们并不是平均地使用感觉官能的。在各种感觉 中运用最多的是触觉。触觉 ,“它遍布于我们身体的整个 表面” 。能够使人们及时地、不断地获得各种经验。物体 的温度、形状、大小、轻重和硬度,都可以通过触觉获得。 发展触觉的主要方法是练习。卢梭主张让儿童像盲人那样抚 摸物体,训练触觉的敏锐性和准确性。深夜把孩子关在一间 屋子里,让他根据拍手的回声判断屋子的大小。还可以用游 戏训练孩子辨认事物的能力。 视觉与触觉相比,视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延伸的范 围较广,接触物体很快,能使心灵迅速作出判断。可以通过 各种活动游戏、写生、制图等,发展视觉。 还要重视听觉官能的教育,主要是训练判断发声物体的大小 和远近,它的振动是猛烈还是轻微等。它主要靠学说话、唱 歌、听音乐来练习。
教育的四个阶段
婴儿期的教育(出生后的两年)体育教育 儿童期的教育(2~12岁)感觉教育 青年期的教育(12~15岁)主要智育和劳动教 育 青春期的教育(15~20岁)道德教育
婴儿期的教育(出生后的两年)
身体方面的特点:软弱无能,但柔韧,善于 活动,能够接受锻炼。心理方面,“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