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章至第5章(总分100 分)时间:90分钟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关键期2、遗传决定论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4、幼儿5、年龄特征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正确打(V)、错误打(X)并改正)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3、乳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4、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客体永久性。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观察目的性差是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之一。
()9、0- 1个月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吵,常常是因争夺玩具而产生的。
()12、学前儿童的劳动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横向研究。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 分。
)1、陈鹤琴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
A 日记法B 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2、谁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成熟对发展的影响比学习更重要()。
A 格塞尔B 华生C霍尔D皮亚杰3、1-3 岁属于哪个年龄阶段()。
A 新生儿B 乳儿C婴儿D幼儿4、认为儿童的游戏复演了从原生动物到人的越来越复杂的各个阶段,这是哪种游戏理论的观点()。
A 剩余能量理论B 放松理论C训练或前练习理论D复演理论5、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华生B 高尔顿C皮亚杰D格塞尔6、吉布森等人设计的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儿童的()A 形状知觉B 大小知觉C方位知觉D深度知觉7、3 岁幼儿能分辨的方位是()A 上下B 前后C左右D以上都行8、观察力初步形成于()A 婴儿B 幼儿C乳儿D新生儿9、儿童行走动作形成的关键年龄是()A 1 岁B 2 岁C 3岁D 4岁1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A 从抽象到具体B 从主动到被动C从简单到复杂D从成体系到零乱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 分)1、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5、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五、论述题(每小题20 分,共计20 分)1、试述学前儿童手、行走动作的发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计10 分)1、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该时期就称关键期。
2、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6、7 岁)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4、指3-6、7 岁的儿童。
5、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判断并改错(每小题 2 分,共计30 分)1、V2、V3、V4、X,前运算改成感知运动5、X,情绪改成行为6、V7、V8、V9、X,乳儿改成新生儿10>V11、x,大改小12、V13、x,个性改成认知14、V15、X,横向改成纵向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计10分)1、 A 2 、A 3 、C 4 、D 5 、A6、 D 7 、A 8 、B 9 、A 10 、C四、简述题(每小题 6 分,共计30 分)1 、推动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了感知能力、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思维能力、想象等的发展。
(2 分)促进了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加强了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2 分)为儿童情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了儿童的意志力。
( 2 分)2、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物质基础(2 分);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分);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2分)。
3、新生儿期(0 —1个月)(1分),乳儿期(1分),婴儿期(1-3岁)(2分),幼儿期(3 —6、7 岁)(2 分).4、游戏内容的特点:游戏内容从简单到复杂。
游戏形式的特点;游戏受事物的直接支配到从分配角色开始到坚持游戏规则。
游戏人数的特点:从独自一人到集体性游戏。
(6分)5、向儿童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作有关知识的准备,教给儿童观察的程序与方法,指导儿童整理、总结观察结果,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品质(6分).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1、从出生后第三个月起,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动作开始了。
第五个月,形成了运动表象,使动作带上了一定的随意性,开始把手当作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喜欢碰触面前的玩具和物体。
在6个月左右,形成了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从此手眼,即触觉和视觉形成协调运动。
1岁左右,抓握动作接近完成。
此后,学会各种复杂的动作。
(10分)。
儿童3个月开始能翻身,6个月能坐,8个月在学会翻身、坐起的动作后逐渐学会了爬行,9个月左右又学会了扶物站立,1岁左右儿童能扶物行走,是儿童学习行走的最佳时期,13、14个月,能独立行走,身体各部分不协调,易跌倒;经练习,逐渐协调,走路姿势自然。
约2岁,婴儿开始掌握行走的技巧,在平坦的道路上能行走自如。
同时学会了上下楼梯、台阶,单足站立,横走后退,跨越简单的障碍物。
(10分)。
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6章至第10章(总分100 分)时间:90分钟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双词句2、元记忆3、创造想象4、先天语言能力说5、无意注意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正确打(V)、错误打(X)并改正)1、儿童句子的形成过程是单词句-双词句-完整句。
()2、形象记忆占优势是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之一。
()3 、双词句的发展先慢后急剧增长,具有普遍性。
()4 、学前儿童以有意想象为主。
()5、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
()6 、学前儿童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要形式。
()。
7、想象与现实混淆,幻想成分较多,这是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之一。
()8、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9、早期识字是指学前儿童对字形的再认,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
()10、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内涵往往不精确,且外延也不恰当。
()11、婴儿逐渐出现间接理解。
()12、幼儿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记忆能力。
()13、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创造性成份很少,水平很低。
()14、从思维内容的变化可看出学前儿童从反映未来事物到反映当前事物。
()15、学前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与知觉整合在一起。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 1-2岁B 2 -5、6岁C 6-8 岁D 8-10 岁2、单词句的特点是()A 以词代句B 结构完整C由两个词组成D有语法关系3、关于幼儿记忆不正确的说法是()A 记得快忘得也快B 容易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D机械识记为主4、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称()A 概念B 判断C推理D理解A 无意想象B 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6、学前儿童思维的哪种特点发生了质变()A 直观行动性B 具体形象性C抽象逻辑性D辩证性7、3 岁以前儿童的思维形式主要是()A 直觉行动思维B 具体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8、儿童说出简单句的年龄是()A 2 岁左右B 3 岁左右C 4岁左右D 5岁左右9、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称()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注意D/ * 、、>' 1 --- 5、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称()四、简述题(每小题 6 分,共计30 分)1、简述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形成过程。
2、简述学前儿童的记忆策略。
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有哪些?4、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5、请例举一种守恒法加以说明五、论述题(每小题20 分,共计20 分)1、试析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计10 分)1、说出由2-3 个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没有语法结构,也称电报句。
2、儿童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识。
3、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认为儿童言语的获得是因为有先天的语言能力,即普遍的语法知识。
5、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 2 分,共计30分)1、"2、“3、"4、X,有改成无小学生改成幼儿5、X,6 、"7、"8、"9、“10>V11、x,婴改成幼12、X,低改成咼13、"14、X,未来与当前对换15 、"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计10分)1、B 2 、A 3 、C 4 、A 5 、D6、A 7 、A 8 、A 9 、A 10 、D四、简述题(每小题 6 分,共计30 分)1、1 岁左右,儿童能说出第一批有意义的词,标志着口头言语的形成。
随后进入了单词句阶段,特点是以词代句,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
1.5 岁进入双词句阶段,特点是能说出由2-3个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没有语法结构,也称电报句。
2 岁进入完整句阶段, 特点是能说出句法结构完整的语句。
(6 分)2、视觉复述策略:将自己的注意力不断集中在目标刺激上,以加强记忆的方法。
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目标刺激的突出特征,并给目标刺激贴上这种特征以便于记忆的方法。
5 岁以上儿童具有了这种能力。
复述,运用复述策略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得到发展,学前儿童运用较少。
组织,学前儿童运用这一策略的能力很差,质量不咼,分类标准缺乏统一性。
(6 分)3 、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的主题不确定;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仅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想象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6 分)4、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直观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抽象逻辑性思维发展;思维工具的变化:从直观行动性思维的工具——动作和感知向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工具——表象再向抽象逻辑性思维的工具——概念发展;思维内容的变化:从反映事物外部联系、表面现象到反映内在联系、本质特点;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6 分)5、这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而演绎过来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了解儿童是否获得某些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