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分则知识点整理

刑法分则知识点整理

12Biblioteka 条劫持航空器罪客体
航空运输安全
客观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
对象:既包括民用航空器也包括国家航空器
1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最广义的暴力,即可是对航空器本身,也可是对机上人员包括行为人本身)(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外与其具有同等性质危害程度的方法)
2劫持航空器(劫持是指按照自己的意志实际控制航空器)
主观
故意
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28条第二三四款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客体
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客观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和单位,违反规定,私自出租出借枪支或者依法配备枪支的单位和人员,违反规定,私自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
主体
刑罚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犯罪性质
放火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为危险犯
决水罪、爆炸罪为行为犯
既遂未遂问题
危险犯以危险状态的出现为既遂标准,危险状态出现之前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自动有效中止犯罪的应当是犯罪中止,放火罪以独立燃烧说为标准
主体
一般主体(单位也可构成本罪)
主观
故意并且要以对象的明知
处罚
自然人犯本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对直接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罪处罚
选择性罪名,既包括对象的选择也包括方式的选择
125条第二款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
116条
119条第一款
破坏交通工具罪
客体
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客观
1正在使用(包括待命和已交付未使用的);2必须有破坏行为(作为或者不作为);3必须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对关键部位破坏既要影响正常行驶但是又必须要能行驶);
主体
一般主体
主观
故意
处罚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分则知识点整理
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114条
115条第二款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客体
公共安全
客观
实施了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及其他与以上方法具有相当的危害程度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主体
一般主体(放火罪与爆炸罪的14周岁可以构成)
主观
故意
组织:发起推动组建恐怖组织;领导:领导地位起策划决策指挥协调作用;
积极参加:热心主动加入并实施恐怖活动
其他参加:非组织、领导、积极参加者
主体
一般主体
主观
故意并以进行恐怖组织为目的
处罚
组织领导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前罪需要危及飞行安全;后罪只要实施了劫持行为即可构成犯罪
当然劫持航空器同时危及飞行安全的属于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
122
劫持船只、汽车罪
客体
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客观
对象:只能是汽车船舶(能否构成本罪关键是看劫持的汽车船只是否危及到公共安全)
1必须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2劫持汽车船舶的行为(按照自己的意志实际控制汽车船舶)
性质
行为犯
既遂未遂
不以实际实施恐怖活动为既遂标准,只要实施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的行为即为既遂
竞合与并罚
1行为人犯本罪同时犯放火罪、绑架罪、故意杀人的数罪并罚
2行为人先后参加恐怖组织和黑社会组织的数罪并罚
3行为组织领导参加的组织既符合恐怖组织也符合黑社会组织的,想象竞合从一重处
120条之一
资助恐怖活动罪
客体
公共安全
客观
为恐怖组织筹集提供经费、资助或者提供场所以及其他物质便利(只包括物质资助不包括精神鼓励)
超过资助范围,故意参与恐怖活动的按共犯处理
主体
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本罪)
主观
故意并且以对象的明知为条件
处罚
对个人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依照自然人犯罪处罚
处罚
犯本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28条第一款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客体
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
客观
非法持有: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的人员,违反规定擅自持有枪支弹药
私藏:依法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人员在条件消除后,违法规定,私自藏匿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
主体
一般主体(后者为特殊主体依法符合配备配置条件的人员)
3正在使用的航空器(正在飞行指的是从装载完毕,舱门均已关闭时候起至打开任意一舱门准备卸载时为止,以及迫降是主管当局接管对该航空器及其所在人员财产的责任前)
主体
一般主体
主观
只能是直接故意
处罚
犯本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致使重伤、死亡或者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
性质
行为犯
既遂未遂
控制说,以行为人着手实施行为后,已经实际控制该航空器为既遂标准,未能控制即为未遂
主体
一般主体
主观
故意
处罚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性质
危险犯
既遂未遂
不以实际严重危害后果为必要要件,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即可
竞合问题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交通设施,定性要看是否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足以则为本罪,反之则为盗窃或者其他罪名
118条
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如果数额特别巨大的安盗窃罪处罚
124条第二款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
处罚
过失本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25条第一款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客体
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管理制度
客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邮寄仅仅限于国内邮寄,国际邮寄属于走私)
客观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或者公然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
主体
一般主体
主观
故意并且以对象的明知为要求(对象不明知的不构成本罪,而构成抢夺罪或者盗窃罪)
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使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受到物理上的损毁
2使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失去应有的性能
3行为人采取爆炸、放火、盗窃等方法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
主体
一般主体
主观
故意
处罚
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竞合问题
盗窃数额不大的,但危及公共安全的定本罪
同时构成本罪与盗窃罪的从一重处
115条第二款
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客体
公共安全
客观
过失实施上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
危害对象:名为规定的“火电汽船航”以及其他用于公共交通运输的交通工具并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
主体
一般主体
主观
过失
处罚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行为犯只要着手实施犯罪即可构成犯罪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出现
竞合问题
1想象竞合:在爆炸引起水灾火灾的时候,看究竟是哪个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如果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时候以想象竞合,择一重处。
2数罪并罚:如果行为人在实施其他犯罪之后一放火、决水、爆炸等方式毁灭罪迹,不危害公共安全的则以其他犯罪加重情节论处,若危害公共安全的则数罪并罚。
特殊主体(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单位和个人或者依法配备枪支的单位和个人)
主观
故意
处罚
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的人员按自然人犯罪处罚
129条
丢失枪支不报罪
客体
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127条第二款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客体
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管理制度
客观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对象的选择只要满足其中一项即可勾陈本罪)
主体
一般主体
主观
故意且以对象的明知为条件(对象不明知的不构成本罪,而构成其他罪名)
3正在使用中的汽车船舶(包括停靠待用的汽车船舶)
主体
一般主体
主观
直接故意并且主观上具有强行控制汽车船只的目的
处罚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性质
行为犯
123条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客体
航空飞行安全
客观
对象:只能是正在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
1必须并且只能使用暴力
客观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