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茅台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茅台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1、贵州茅台应该属于“消费垄断”类型的公司。

因为(1)它在中国酒文化中具有特不专门的地位,有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2)茅台酒不可复制2、最近三年是茅台酒历史上大进展的三年,以后三年茅台公司将有较大的进展。

可能2001年的净利为3.5亿元,每股收益1.4元。

3、茅台公司存在的要紧问题是公司的治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

4、茅台和五粮液相比,最大的差异是治理水平的不同。

茅台的治理水平的比五粮液要差。

一、要紧股东情况:名称持股(股)股权比例持股性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 161,706,052 64.68% 国有法人股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 10,000,000 4.00% 国有法人股贵州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 1,500,000 0.60% 法人股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1,443,804 0.58% 国有法人股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 962,536 0.385% 国有法人股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 962,536 0.385% 国有法人股江苏省糖烟酒总公司 962,536 0.385% 国有法人股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 962,536 0.385% 国有法人股社会公众 71,500,000 28.60% 社会公众股三、募集资金投向本次发行扣除国有股存量发行收入,可募集资金19960.28万元,募集资金重点投向茅台酒生产技术改造和营销网络建设。

共有十个投资项目,要紧涉及:(一)与茅台酒生产相关的技术发行生产扩建项目。

包括制酒技改及扩建项目、制曲改建、包装技改,1000吨茅台不老酒技改等项目。

上述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大幅度提高茅台酒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二)收购项目。

上述技改及扩建投资回收期在三至十五年之间,为保证生产销售的连续性,并减少同业竞争,股份公司将出资收购集团公司老酒及关联企业的酱香型酒生产线,最大限度地爱护投资者利益。

(三)营销网络项目。

实施品牌战略要有强大的营销网络为支撑。

通过斥资构建营销网络,茅台酒将在巩固与原有代销商的合作关系的同时,大力开展特许经销,并通过布点,在全国建立起“中心配送站--经销商--专卖店(柜)”的营销网络,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同时积极开发国际市场。

(四)信息化项目。

基础上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治理水平。

(五)资本运作项目。

公司拟出资上海复旦天臣技术有限公司及茅台无锡生物技术开发中心两个项目,将公司的品牌优势与高校高新技术有机结合,利用品牌优势走低成本扩张道路,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述项目投资后将极大地促进茅台酒的利润增长效率提高和动作机制转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四、财务状况分析:(一)经营业绩单位:(人民币)万元项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主营收入 62,818 89,086 111,400主营利润 43,238 58,886 71,910净利润 14,689 21,569 25,110资产总额 74,185 91,506 126,886在白酒行业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下,茅台酒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茅台酒正处于加速进展的启动时期。

(二)盈利能力公司1998 1999 200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不为:68.12%、83.05%、68.86%,是当之无愧的绩优股。

(三)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看,茅台酒近三年流淌比率分不为1.16、1.15、1.29,速动比率分不为0.46、0.47、0.67。

考虑到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跨年度及老酒存贮等因素,这两项指标保持良性状态。

资产负债率分不为68.44%、68.81%、64.90%,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比较合理,呈逐年下降趋势。

(四)营运能力分析项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存货周转率(次/年) 0.26 0.34 0.42应收帐款周转率(次/年) 42.09 20.22 20.41(五)现金流量茅台酒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特不可观,剔除非经常性因素,茅台酒由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达到2.40元/股,显示了特不稳健的财务状况。

五、综合分析:贵州茅台酒和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享誉世界。

其作为民族白酒工业的代表,在我国文化生活中有着"国酒"的殊荣,品牌优势独特。

又由于地理和微生物环境独有,“离开茅台镇,就造不出茅台酒”其品牌就更具有垄断性。

同时酿酒业的可不能被淘汰性,茅台酒品质的优异性,加入WTO 后开拓世界市场的潜力性,再加上良好的财务状况都使该公司具有了极佳的投资价值。

在上市公司中,茅台酒可与五粮液进行比较,五粮液从销售总收入,利润总额乃至每股收益上都高于茅台酒,但茅台酒的净资产收益率是五粮液的2.875倍(银河证券)前言:由于茅台酒多年来在国人心中的专门地位,以及贵州茅台国有股的存量发行方式,贵州茅台的发行和立即上市给证券市场带来了一些不平静。

而媒体的连续宣传专门容易使投资者犹如品尝了茅台酒,沉醉于对该公司的厚望之中。

本文希望通过该公司深入细致的分析,让投资者了解贵州茅台的各个方面进展现状和潜力,给贵州茅台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一、公司情况简介1、历史沿革及业务概况贵州茅台是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并联合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现更名为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贵州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江苏省糖烟酒总公司、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成立于1999年11月20日。

主发起人集团公司将其经评估确认后的生产经营性净资产24,830.63 万元投入股份公司,按67.658%的比例折为16,800万股国有法人股,其他七家发起人全部以现金2,511.82万元方式出资,按相同折股比例共折为1700万股。

通过集团公司的资产重组,贵州茅台建立了独立的产、供、销和经营治理体系,目前是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的唯一生产企业。

公司要紧生产与销售驰名中外的“贵州茅台酒”,拥有国家经贸委批准的国家级白酒技术中心,是全国520家重点扶持大型企业之一。

主导产品贵州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早在1915年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建国后贵州茅台酒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专门的角色,被国人尊称为“国酒”。

目前公司要紧产品为53、43、38、33度“贵州茅台酒”,80、50、30、15年陈年“贵州茅台酒”,“茅台王子酒”等茅台酒系列产品,年产量不到4000吨。

出口的产品要紧是53、43、38度贵州茅台酒及部分陈年茅台酒。

2、股本结构表1:贵州茅台最新股本结构数量(万股)比例(%)国有股 17700 70.8法人股 150 0.60流通股 7150 28.60总股本 25000 1003、公司近三年要紧财务数据和指标表2:贵州茅台近三年差不多财务数据和指标项目 2000年 1999年 1998年每股收益(元) 1.36 1.16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11,400 89,086 62,818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71,910 58,886 43,238 净利润(万元) 25,110 21,569 14,689主营业务利润率(%) 65 66 69净利润率(%) 23 24 23净资产收益率(%) 68.86 83.05 68.12二、行业背景及对公司阻碍分析1、行业背景分析处于成熟期向衰退期的过渡时期按照广为使用的行业生命周期划分方法,依照行业进展的不同特点,能够划分成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通常食品行业被视为成熟期行业,作为食品行业的一个子行业,我国白酒行业目前处于成熟期向衰退期的过渡之中。

我们认为白酒行业正处于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时期,要紧缘故是:在各种酒类的消费需求中,白酒的需求正逐步下降,白酒行业现存企业之间展开异常激烈的竞争来争夺正在萎缩的市场份额,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部分企业将因为行业不景气以及竞争激烈而连续亏损,逐步退出白酒行业,还有一些企业为了保持持续经营能力,不得不开展多元化经营,以分散白酒业务集中的风险。

在我国的饮料酒消费中,白酒一直差不多上最要紧的品种,消费量和消费比重在各种酒类中一直保持最高。

1949年白酒占饮料酒总量的70%。

然而,到1986年,啤酒的产量首次超过了白酒。

2000年,啤酒的产量差不多占到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三种酒产量总量的80%以上,而白酒从八十年代初期的60%下降到2000年的17%,下降幅度十分明显。

图1是1990年至2000年白酒产量占啤酒、白酒和葡萄酒三类产品产量总量的比重,白酒产量比重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啤酒产量比重的快速增长。

图1:1990—2000年白酒产量占三类酒总产量比重变化情况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目前白酒行业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消费者的需求,大部分白酒企业差不多处于微利状态。

竞争的结果是许多白酒企业开工不足、倒闭、破产、转产,同时引发了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假冒伪劣问题十分突出。

竞争的结果是利润平均化趋势。

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白酒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分不为476.19亿元、505.46亿元和513.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分不为33.08亿元、41.18亿元和43.27亿元,其销售利润率分不为6.94%、8.15%和8.43%。

2000年,依照有关资料整理的全国利税前20家白酒企业,其销售收入为209.1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为36.1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7.30%。

一系列数据表明,白酒行业作为传统高盈利行业的“辉煌时期”已成为历史,过去那种30%或是40%的销售利润的好生活专门难再现。

行业利润的平均化,是行业竞争的结果,也是市场进展的必定。

行业变化与经济周期变化相关性较小按照行业变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来划分,白酒行业属于防备性行业,即行业变化随经济周期性变化较小,或者讲是白酒行业整体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小,这就意味着当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低价产品,然而白酒总消费量的下降幅度较小。

政府政策对行业进展十分不利白酒行业近年来受到的政策限制,是国内各行业中比较突出的。

1989年国家禁止集团消费,名白酒一落千丈;1994年全国开征消费税,白酒首当其冲,消费税为25%,远远高于果类酒10%的水平;1996年,国务院各部委严禁在公务活动中用白酒宴宾;199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下文,对白酒实行广告费税后列支;200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又作出对白酒企业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2001年4月份,经国务院批准,对白酒的消费税进行调整,即:在从价征收25%消费税的基础上,再实行每斤0.5元的从量征收,同时取消外购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