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迪士尼乐园项目对比

迪士尼乐园项目对比

迪士尼乐园项目对比(上海&香港)
1.迪士尼背景简介
1992年5月23日,沃尔特在美国创立了迪士尼。

目前迪士尼是全球最大的一家娱乐公司,它的口号是“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

在经营项目上,迪士尼一直采用“三三制”,即每年淘汰1/3硬件设备,新建1/3项目.
在盈利方式上,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

从电影,日用品,音像,图书出版物,电脑游戏等多个产业组成的产业链入手,以文化的名义推向社会,推销“美国梦”。

迪斯尼乐园向来是全球建造成本最高的主题乐园之一。

1983年在法国巴黎兴建的欧洲迪斯尼乐园总投资44亿美元。

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的东京迪士尼乐园前后共耗资近7000亿日元。

2005年开业的香港迪斯尼度假区首期投资达35亿美元。

2009年9月又宣布投资62亿港元进行扩建。

2009年,世界各迪斯尼乐园的盈利状况参差不齐。

比如,位于巴黎的欧洲迪斯尼乐园从1992年在巴黎市郊向游客开放以来,就几乎是处于萧条的状态,这很大原因是由于欧洲人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该迪斯尼乐园在2008财年才实现5年以来的首次800万英镑(约合8800万元人民币)的盈利。

不过在亚洲方面,东京迪斯尼乐园的盈利状况则越发强劲。

据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资料资料显示,2008-2009财年,东京迪士尼乐园共有2720万游客,纯利润约为13亿元人民币。

2.关于香港迪士尼的思考
2010年11月5日,上海申迪与美国迪士尼签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

上海迪士尼乐园于2011年破土开工,预计建成于2015年。

同年,香港迪士尼2010财报显示,这一年香港迪士尼娱乐设备的折旧及摊销成本高达8.33亿港元,此外利息等融资成本支出超过1亿港元,这使得全年出现7.18亿港元的净亏损。

香港迪士尼乐园耗费了数百亿元的投资,却因入场人数偏低导致入不敷出,无法还贷。

在这种情况下,港府为了颜面,把政府贷款转换为持有股权。

换言之,港府的贷款是没法收回了,只能持有年年亏损的香港迪士尼乐园股权。

也就是说,香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注资填补企业的深洞。

2.1项目投资背景
1997年,受东南亚经融危机的影响,香港经济陷入窘境,特区政府迫切需要一些项目来振奋人心,振兴经济,于是选择了这个项目。

特区政府对迪士尼所带来的经济刺激效应及盈利能力寄予厚望,所以在项目谈判时做出了重大的让步,招致“不平等条约”的批评
2.2香港迪士尼项目投资结构图
一个表面平等而实际不平等的项目投资方案—最终导致项目运营失败!!!
香港迪士尼乐园正式开业,迪士尼只用了3.14亿美元和特许权,就拥有了香港迪士尼乐园43%的股权及远高于在日本迪士尼的条件,而香港特区政府则为迪士尼乐园投资29 亿美元以上,占57%股权。

2.3香港迪士尼项目的启示
1.项目投资方案影响项目的实际运营,投资需要谨慎;
2.分析项目投资方案自身的时代背景,不能只以是否盈利作为评价项目投资方案的唯一标准;
3.项目投资方案随着环境变化,投资双方的态度也会随着变化。

2.4上海迪士尼如何化解融资风险
1.上海政府和迪士尼之间如何收益分成,在这一点上中方需要审慎考量,避免政府和国家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耗费巨大,成本的收回缓慢,形成鸡肋效应。

2.要多渠道开发客源市场。

上海迪士尼乐园不能只依靠长三角市场,还要开拓全国市场,更需要开拓东南亚市场。

要融入中国特色、上海特点,使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并能迎合市场的需求。

3.上海迪士尼项目
3.1.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背景
2009年1月,迪士尼已宣布与上海市政府签订《项目建议书》,将联合上海市政府,在浦东兴建全球第6个迪士尼乐园。

2010年11月5日,上海申迪与美国迪士尼签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

也意味着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式落地
2009年11月4日,上海迪士尼项目申请报告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启动。

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在网站上发布,“2009年10月,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我委正式批复核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

该项目由中方公司和美方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占地116公顷。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游乐区、后勤配套区、公共事业区和一个停车场。


3.2工程概况
上海迪士尼项目一期建设的迪士尼乐园及配套区占地3.9平方公里,以1.16平方公里的主题乐园和约0.39平方公里的中心湖泊为核心。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游乐设施(主题乐园)、中心湖与围场河、商业娱乐、旅馆、公共停车场(游客停车场)、公共交通设施、办公(管理服务中心)、市政设施等,总投资超过245亿元。

3.3投资结构
上海Disney项目的投资结构分由三个部分组成:
上海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中美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7%和43%;
上海国际主题乐园配套设施有限公司,中美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7%和43%;
上海国际主题乐园和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中美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30%和70%。

3.3.1上海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
乐园公司注册资金1713600万元,股东发起人为上海申迪旅游度假开发有限公司,WD HOLDING(SHANGHAI),LLC,后者是美国迪士尼在上海成立的美方公司。

乐园公司的功能主要是主题乐园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等,也包括园区内服务提供
3.3.2上海国际主题乐园配套设施有限公司
配套公司注册资金为316796.76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酒店、购物中心、体育、娱乐和休闲设施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等。

3.3.3上海国际主题乐园和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
管理公司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主要涉及到财务管理、员工配需等。

建设期:项目于2011年4月8日动工建设,到2015年建成,工期大约为5年
3.4融资结构
项目投资达245亿元人民币,所有投资中40%资金为中方和迪士尼双方共同持有的股权,其中中方政府占57%,迪士尼占4 3 %。

其余占总投资的60%的资金则为债权,其中政府拥有80%,另外20%则为商业机构拥有。

3.5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资金结构
迪士尼公司只出了一小部分资金用于一期园区的建设,其主要是以品牌入股投资。

在迪士尼公司看来,把过多的钱投在乐园的, 建设上将冒不小的风险,所以迪士尼公司更愿意通过以品牌估值方式入股。

而上海则希望通过迪士尼这个项目,促进带动上海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项目的渴求是比较迫切的。

因此上海在迪士尼乐园项目的投资金额的比例上做出了让步,愿意承担主要的项目资金。

3.6信用担保结构
由于该项目是由中国政府和迪斯尼公司合资,投资规模过大,而且受到当今除了东京迪斯尼乐园盈利,其他迪斯尼乐园都处于亏损的情况,上海迪斯尼乐园将来的命运如何关系重大。

为了上海迪斯尼乐园有个很好的前景,作为中方,政府一定要处理好各项事务,保证建设顺利进行,同时在处理债务中,一定要给予
适当的优惠,保证建设后的运营处于较好的状态.
3.7项目融资风险
风险类型:在项目融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信用风险、施工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货币和汇率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环境风险等。

风险识别:由于该项目由我国政府和迪斯尼公司加上债券资金共同组成,60%的资金是由债券资金,受到汇率等波动影响比较大。

从香港迪斯尼公园运行的情况来看,经营风险也是很不乐观的。

该项目投资规模大,受到政治风险也是很大的。

3.8化解融资风险
一.香港迪斯尼连年亏损的前车之鉴
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曾推算,主题公园第一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入场总人数预计为1000万人。

但到2010年香港迪士尼开园5年后,吸引的游客才有520万人次。

不仅如此,香港迪士尼开业五年来连续亏损,使得特区政府遭遇巨大压力。

香港迪士尼2010年财报显示,这一年香港迪士尼娱乐设备的折旧及摊销成本高达8.33亿港元,此外利息等融资成本支出超过1亿港元,这使得全年出现
7.18亿港元的净亏损。

二、抓住收益分成的主动权
香港特区政府和迪士尼之间的不合理分红协议,门票和酒店收入是迪士尼盈利的主要来源,而其他相关产业的收入也占了很大比重,但香港特区政府的收益分成仅覆盖了门票收入部分。

上海政府和迪士尼之间如何收益分成,在这一点上中方需要审慎考量,切莫重蹈香港覆辙
4.迪斯尼效应
效应一”: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和周边经济。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迪士尼总体项目将包括一座主题公园、两家酒店、一家零售和餐饮综合体以及一个湖泊。

上海迪士尼是继上海世博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建设项目,项目直接投资额约245亿元,间接拉动的投资规模或为千亿级。

“效应二”:填补国内旅游产业空白。

“效应三”:有助于刺激本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效应四”:有助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

“效应五”:有助于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创造众多就业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