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1.美术“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
2.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么教”的问题。
3.课程论里的学科是知识的意义,而“经验”这个概念有动词的意义是教学实践,名词的意义是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认识论的意义是教学设计/策略。
4.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指;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性质。
6.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内容标准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
7.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如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温故知新、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师严道尊等教学思想和原则是人类教育思想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8.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强烈,因此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9.《业务课标》规定的四个阶级目标指的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10.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
12.新课程理念呼唤新教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二、判断1.现代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
(√)2.对于教材教师可根据个人喜好任意组织所教内容,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现行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课制、现场教学和集体课制。
(×)4.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包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
(√)5.汉语“课程”出现于唐代,但难说是专用术语,英语是“curriculum”,词根原有“跑道”之意,引申为学习的方法。
(×)6.美术教学为了实现教学就需要解决好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评价。
(√)7.班级授课制在教育实践中已经盛行一百多年,就目前来看它仍然是站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8.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有效教学主要指教师在有效的时间是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是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三、单选10.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D)问题。
A、教师素质和能力B、学习中心论C、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D、提高教学的效益12.瓷器是中国伟大的发明,在(D)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A、汉代B、隋朝C、唐代D、宋代13.学生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发现法、尝试法和(C)。
A、演示法B、练习法C、愉快教育法D、情景法14.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的构成要素有文字(B)和插图。
A、编排B、标志C、包装D、展示15.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重视学生,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的(D)和美术作业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B、研究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表现性评价14、中国画简称国画,表现手法上主要是运用墨和(C)来进行创作的。
A、水B、宣纸C、线条D、国画颜料15、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有讨论法,练习法、参观发和(D)。
A、演示法B、观察法C、发现法D、情景法16、按照评价的功能可能分为诊断性评价、(A)和总结性评价。
A、形成性评价B、研究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定量评价多选16.美术课程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ABD)A、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B、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C、美术课程教学的复杂性D、美术课程结构的多样性17.美术课程的性质是(ACD)A、美术课程的人文性B、美术课程的实践性C、美术课程的综合性D、美术课程的创造性18.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是(ABCD)A、导向功能B、组织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19.审美原则是美术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教学要求有(ABCD)A、加强审美素质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生活经验B、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C、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能力D、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的能力20.美术课程与教学内容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说法正确的是(AB)A、“造型”是指视觉造型有美的一切活动B、“表现”是指造型相关的全部过程C、造型是表现的过程D、表现是造型的基础21.美术课程资源一般可以分为(ACD)A、校内外课程资源B、图书馆资料资源C、教师资源D、网络信息课程资源四、名词解释2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学门类,其主要的目的是延续和发展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23.圆雕:○1艺术中雕塑艺术的一类;○2圆雕是一种不付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以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如《思想者》;○3又称立体雕,是捎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
24.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25.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它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的操作的学习范畴。
26.破墨法:后世说的破墨法是专指作画时,当前墨色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 (破墨法可分为4法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墨破色、色破墨)27.呈示法:指教师借助种种静态的教学手段(绘画、速写、图解、模型等)进行直观教育的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常常用到这种方法,包括实物、范画、图片、幻灯和多媒体信息等资1料的展示的方法。
28.壁画:壁画是绘画的一个种类,是属于装饰画的范畴;它包括用绘画、雕刻及其他造型艺术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筑物内外)上制作的画;3)、它是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常见的绘画形式有油画、蜡画、干湿画,工艺型有笔雕,镶嵌性有陶瓷类。
29.东方“六艺”:礼(仪式、行为);乐(音乐、舞蹈);射(弓术)御(马术);书(书法);数(算术)。
30.版画:用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板上刻出或蚀出画面在复印到纸上的画,有木刻、石刻、铜刻、锌刻、麻胶版等。
31.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上的享受,其载体主要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32.卡通:卡通一词在英语中意为“活动的连环画”,动态的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的为卡通画,本身具有多种含义在内,主要以漫画、动画为主的一种艺术形式。
广义:各国各地有着各自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变化的卡通画,一般会通过归纳、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塑造各种形象;狭义:指美国和欧洲的漫画(带有儿童向往的幽默动画作品)、动画。
22、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e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爱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23、知识: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时间中获得的技能,也可以是理论。
24、科目:“教学科目”也称“科目”,教学中按逻辑程序组织的一定知识技能的单位。
科强调分科的形式25、学科:○1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的下位概念;○2指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的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师教学,科学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且与第一个也有联关。
26.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作、动机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
27.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指定的规划。
28.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晨读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对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29.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是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得到的结果。
一般来说表现性目标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而结果是开放的,这一目标的特点是个性化和开放化。
30.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为了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教学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31.最优化教学模式:是指在确定的教学条件下通过系统的控制手段和对教学过程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达到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32.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1所谓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收集与评价相关的数据及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和判断;○2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评价手段、和评价途径,通过系统的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过程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3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依据《纲要》及美术课程标准,收集分析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美术课程与教学计划、活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客观科学的价值判断。
33.合作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学互助,共同参与教学任务的教学策略。
五、问答题34.简要回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种教学方法分类及12种教学方法?1、教师主导型:○1讲授法○2演示法○3呈示法○4关爱教育法2、师生互动型:○1讨论法○2练习法○3参观法○4情景法3、学生自我活动型:○1观察法○2发现法○3讨论法○4愉快教育法35.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哪六个基本阶段?(谈谈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答:①心理准备阶段;②感知知识阶段;③理解知识阶段;④运用知识阶段;⑤检查知识阶段;⑥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36.简要回答备课的实质及主要内容的程序?○1备课的实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教师为上课做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内容和程序:备课是备学生,教材和方法.从教案的设计看,教师需要掌握以下几种技能:1)、教学目标的叙述;2)、教材的整理和组织;3)、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4)、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5)、教室的格式与类型。
37.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答:1)、要符合课程与教学目标和任务;2)、要符合课程与教学内容;3)、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4)、要适应教师的素质。
38.简要说明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基本来源的含义?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总方向,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是所有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