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乔治爱略特的女性意识

乔治爱略特的女性意识

女性的悲剧
——《米德尔马契》中体现的乔治爱·略特的女性意识
郭孟媛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摘要:本文从乔治·爱略特的《米德尔马契》入手,分析了十九世纪女性所受社会、婚姻、家庭的影响,及自身的局限,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一生,进一步体现出乔治爱略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米德尔马契》乔治·爱略特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HO —0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乔治·爱略特,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坛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她的巨作《米德尔马契》中对女性人物进行了的细致入微的描写。

其中爱略特创作出《米德尔马契》中的女性角色的悲剧命运以及作者对女性隐忍的陈述引起评论界的祖多关注。

读者从文中可以深刻体会到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在社会家庭婚姻中的地位,感受到女性长期被压抑的抱负以及她们自身由于社会教育的轻视而受到的限制和自身真实愿望的不可协调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最终使女性面对的是自己的失败,只能回归于传统。

1、维多利亚时期下的卑微女性
在女权主义叙述学理论家看来,叙述技巧不仅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同时也是意识形态本身。

叙述声音处于“社会地位和文学实践”的交界处;是在社会,经济和文学的存在状况下产生的,并可以体现出这种存在状态。

由此可以分析出处于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的作者乔治·爱略特的叙述声音正是女性作者用过女性声音对当时男权社会这种社会状态的描述,作品中话语权威附属于主导意识形态中受过教育的白种男性,而正是这种叙述声音及对现实的反映体现,让读者可以深刻体会当时妇女的卑微地位。

乔治·爱略特无法脱离她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的叙述常规与社会习俗,但她从这种常规和习俗中超脱出来建造了女性作者的叙述声音。

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让自己笔下的女性角色演绎出了女性的无奈的卑微和无力的抗争,借此爱略特颠覆与批判了男权制度,打破女性几千年来的“失语状态”,进一步唤醒了欧
洲进步的女性意识,也始她成为当之无愧的女权主义的先驱。

宗教在西方国家社会文化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期间,基督教在民间的影响虽有衰落之势,但基督为万民之主这个观念已经深入民心,“丈夫是家庭的中心”“女人是男人的附属”这种观念仍然盛行。

从长久历史发现来看,男性一直被誉为“可为者,创造者和发现者”,而女性在圣经中就被认为是要受男性统治,附属于男性的角色,其活动领域只应该在家中,女性的智力也只配柔顺的服从。

因此,家庭以外的社会活动都与人们对理想女性的内在要求相违背。

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要求培养自身的女性气质,对于她们来讲,这是一种职业,也是她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她们的目标和座右铭就是做所谓的“家中天使”。

乔治·爱略特笔下女性形象可以体现出当时女性的所有特征,她们表现出迷失理想,丧失锋芒,只能依附于男人,安分的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失掉尊严,在某种程度上讲沦为了服务于男性的生育工具,物化为被观照的对象。

2、爱略特的女性主义观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妇女运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妇女们开始注意到了自身的社会性,开始更多的投入到社会中去争取自身应得到的平等权益。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有着敏感视角的女性主义的前驱乔治·爱略特在自己的作品中渗透了自己的女性意识。

早期乔治·爱略特为了融入男性主流话语,她采用了男性叙述者,自己披上了男性的外衣,采用男性的笔名来创作吸引读者,而当其女性真相暴露后则改用没有性别标记的拟人化叙述者,以颠覆和解构男性话语与女性话语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叙述权威。

虽然在女性身份曝光后引得批评家的尖刻的评价,但同时她也赢得了尊敬和赞同。

在她的作品中,乔治·爱略特揭露出了女性卑微的现状,同时也为女性指出的出路,及必须在教育领域和社会更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使女性真正获得经济独立,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样才可以让她们真正的脱离男性千年的掌控,从家中走出来,从自身出发,而不是从男性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价值,这样她们才可以去独立的追寻自己的道德目标及抱负。

乔治·爱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几次提到圣女形象。

爱略特有感于十七世纪西班牙的修女特雷莎的感人事迹,以她为原型塑造出了新的女性形象,正是这种新的圣女形象触动了同时代的女性,让她们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理想与
尴尬的地位,激发了她们改变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现自身价值和改变生存方式的勇气。

在《米地尔马契》中这个新的圣女形象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双重线索之一的女主角多萝西娅。

3、《米德尔马契》中展现的特有的女性意识
乔治·爱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全面深刻的探讨了女性卑微尴尬的处境。

通过对悲剧女主角多萝西娅的生活的刻画,作者展现了多萝西娅作为一个失败的新特雷莎的女性,她的崇高的理想个性无法释放展露,从充满期待,到幻想破灭,从沮丧迷失,到最后的自我救赎。

前言中宣称爱略特是为女人而书,“许多特雷莎降生到了人间,但没有找到自己的史诗,无法把心头的抱负不断转化为引起深远共鸣的行动,她们得到的也许只是…….谬误的生活,……或者失败的悲剧,……她们的热情只得在朦胧的理想和女性的一般憧憬之间反复摇摆。

”爱略特通过对女性的精神与心灵进行了探索与挖掘,控诉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精神的控治和对其理想的扼杀。

小说中,米德尔马契镇如同它的名字般平庸,男尊女卑的思想占主导,女性处于边缘地位。

女人要转变平庸的生活,只有寄希望于丈夫,通过占主导的男性和外面广阔的世界保持些许的接触。

多萝西娅这个充满理想的女人,把“心灵的饥渴”和攀登知识领域的“高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迂腐年迈的卡苏朋的婚姻幻想中。

镇上的人们认为这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嫁给足以当自己父亲男人无疑于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更讶于她想参与到她丈夫编写的《世界神话索引》的工作这样荒诞的思想。

简单来说,她的想法给男性领域造成了威胁,因为她企图延伸到男性的文化领地。

小说中揭示到,女性对对知识的追求触犯了男性中心主义的禁忌。

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下,女人不得不接受物化的命运。

多萝西娅这个不甘被物化的女性婚后的不幸可想而知,她与卡苏朋到罗马度蜜月期间,卡苏朋要继续收集神话资料,而多萝西娅在旅馆暗自哭泣,因为她已经知道了丈夫的知识是没有生命的“僵尸”。

而卡苏朋也发现自己的妻子竟然有着自己的主见意识,这对他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的知识权威受到了威胁。

继而他又发现多萝西娅和他的表侄威尔交往,他嫉妒的立下遗嘱,在遗嘱附录中规定,如果她跟威尔结婚,将丧失财产继承权,借此来给他的妻子日后的行为套上枷锁。

由此可见在男权象征的秩序里,妇女不
仅被摒弃于知识与权利的门外的,她们的思想行为更是受男性的控制,难逃男性的歧视压迫。

然而女性的边缘地位也是由于女性的集体无意识导致的。

书中爱略特提到“我们的作为从远处追随着我们,我们的过去决定了我们的现在”。

小说中的女性难以摆脱自身心理深层对男性和男性社会的依附。

她们已被同化并乐意接受男性伦理道德观,捍卫男性的领地。

如书中提到的莱蒙太太的女子学校,那里专门培养男人中意的“完美女子”,这些年轻女子们训练的有如“赛马”,准备进入婚姻的市场争得男子的青睐。

从这种角度分析,虽然我们可以确定以多萝西娅例的女性角色是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而深层分析出的是女性要想获得自身的独立与彻底的解放,不仅要打破社会强加在身上的枷锁,还要摆脱自身附加的链条。

结论
在《米德尔马契》中,乔治·爱略特表明了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揭示出了女性理想和现实间存在的矛盾,女主人公多萝西娅有着远大的理想却无法彻底投入到社会,最后返回到传统角色中。

表面上看来,多萝西娅的努力失败了,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社会赋予女性的悲剧角色,同时这也是十九世纪女性命运的写照;然而在深层意义上来看,多萝西娅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她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对身边的男性施加了影响,从而也表明出爱略特对女性运动乃至女性主义发展的推动及期望,正如爱略特暗示的那样“她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性”。

参考文献
1.乔治·爱略特. 米德尔马契,项星耀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2. F.R. 利维斯. 伟大的传统. 袁伟译. 北京:三联书店. 2002.
3.杜隽.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的伦理批评.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张金凤. 乔治爱略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调和”. 河南:河南大学
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