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出租车场内部流线设计研究
李文胜
【摘要】地下空间内设出租车场等客和接客,车场规模受到特定车行流线和地下结构布置的极大影响。
通过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项目情况,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出租车场模式,有效解决了一定规模的地下空间里出租车流线的顺畅处理和数量能力问题。
【关键词】地下空间出租车场单线排队方案多线排队方案
1.苏州火车站概况
苏州火车站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和北护城河交界处,原为沪宁线上的一般性车站,为适应新的建设形势需要,在原址改建了新的跨线车站,包括停靠普速列车和高速列车在内,一共设置了7个站台16条线路,站房建筑面积8.5万平米。
为配合铁路站房的建设,结合相城区的改造和发展,苏州市将火车站作为中心点,围绕其进行了其他交通功能的配套建设,力求将此建设成为集国铁、地铁、公交、长途车、旅游车、社会车、出租车等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车站本身为跨线高架站房,在线路南北两侧设置了部分线侧式站房。
在南北站房的前方设置了南北两个地下空间,地下空间里除了满足一般旅客进出站外,还包括了社会停车场、商业区和出租车停车场三种功能,其中的出租车场为本文重点论述部分。
2.外部环境和设计边界条件
◆平面布局
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分南北两个地下空间。
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4万平米,地下空间沿铁路线方向长度478米,进深96米,在地下空间中心处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下沉广场连接,在通廊的两侧设置了商业区,商业区的西端为社会车场,东端为出租车场。
社会车场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长途车场,在出租车场的上方地面部分设置的是公交首末站。
南广场地下空间设计为地下二层,建筑面积3万平米,地下空间沿铁路线方向长度358米,进深45米,在地下空间中心处同样设置了一条26米宽的中央地下通廊,该通廊与火车站地下中央通廊和和出站区连接,在通廊的西侧设置了两层社会车地下停车场,东侧地下二层与国铁同层的位置设置了出租车停车场和上车区。
出租车场的上方地下一层设置的是设备用房。
◆总体流线组织
整个交通枢纽的流线包括铁路旅客进出站流线、公交车和长途车进出流线、社会车进出流线、地铁站进出流线、出租车进出流线,以及相互间的换乘关系。
铁路旅客进出站采用的是上进下出型式,进站旅客通过南北广场和高架平台进入高架候车室进站上车,出站旅客下至站场中心的地下一层出站廊出站。
铁路与其他交通工具在南北广场及地下空间实现换乘。
在南广场设有公交车和长途车停车楼,为室内地面停车,北广场设有停车场,为露天地面停车,上下车旅客直接进入广场和地下空间与其他交通工具换乘。
在国铁站场的地下一层下方地下二、三层设有地铁2、4号线,换乘厅位于地下一层中央通廊侧。
在南北广场地下空间内设有地下社会车停车场,进出车辆通过进出口与地面道路连接,在南北地下空间之间还有下穿铁路站场的联系车道,形成环路,将两个地下空间连成整体。
在南北广场地下空间内设有地下出租车停车场,其他交通客流均通过地下车场排队上车,出租车空车直接由市政道路进入地下车场排队候客,出租车带客车辆进入广场或高架平台落客后,无意接客车辆直接驶离广场进入市政道路系统,有意接客车辆通过专属车道转至地下车场排队候客,车场内已接客车辆直接通过快速通道进入地面市政道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