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精品PPT课件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精品PPT课件

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本身就是先天性畸形,有调查 表明,该病约有19%的本病例有家族史。
(二)病理及分型
1.基本病理变化 肌组织不同程度纤维变性,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
肿块中纤维组织增生,部分或全部代替了肌组织。肌母 细胞处在不同分化成熟过程中。同时各种细胞均有退变 的表现。未发现炎症反应、出血和钙化。
(4)混合型:肿块消失后,胸锁乳突肌不同程度挛缩,超声 出现部分强回声,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斜颈症状。
二、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家长发现小孩头颈倾斜, 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可摸到椭圆形或圆形肿块,质地硬,可 随胸锁乳突肌被动移动而左右移动。颈活动受限,下颌不 能向肿块同侧肩部旋转。牵拉颈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 侧肩部。小部分患儿经相当长的时期后肿块也未完全消失; 也有更少数患儿婴儿期未出现颈部肿块,以后直接发生胸 锁乳突肌挛缩,此时颈部偏斜更明显,颈部活动尤其下颌 转向患侧的旋转活动受限更明显,头颅前移,脸面部后仰。
先天性肌性斜颈
(一)病 因
1. 宫内发育障碍 胎儿在宫内所处体位异常,使头颈部长时间偏向一侧,使
该侧胸锁乳突肌肌内局部血运障碍,逐渐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 2. 难产及产伤
难产及使用产钳等因素,可导致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肌内 纤维损伤,产生血肿,血肿机化后形成肌纤维瘢痕性挛缩。临 床上约有30%~40%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臀位产,在臀位产 中,难产者约占1/3。 3. 先天性畸形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采用手法治疗、姿势矫正、固定及 理疗。
(一)非手术治疗
1. 手法治疗及牵拉
(1)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于患侧胸锁乳突肌以 拇指指腹推揉3~5分钟。
(2)以拇指、食指指腹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结节处 3~5分钟。
(3) 法用力轻柔,力度由小到大。
(一)非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3)颈部主动运动
①利用孩子喜欢的摇晃游戏,让孩子坐在家长的膝上, 向前、后或左、右摇动孩子,诱发孩子主动伸直头部 以保持平衡。
(一)非手术治疗
(4)如果牵拉颈部胸锁乳突肌时感到肌肉紧张, 注意避免过度牵拉 (5)牵拉伸展肌肉应当逐渐进行,需要时间。 (6)教会家长牵拉要领,配合治疗效果更好。
(一)非手术治疗
2.姿势矫正
(1)睡眠时采用沙袋保持头部于矫正位。
(一)非手术治疗
(2)抱姿矫正
靠墙屈曲坐着,使患儿平卧膝上 (也可放在床上),用一手拇指 轻轻按摩患部数秒钟后再一手扶 患肩,另一手牵拉患儿头部,达 到牵引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目的。 每次牵拉持续1分鈡左右,反复 数遍,每天5次左右。
(4) 治疗者一手固定患侧肩部,一手将患儿头在 颈椎保持没有旋转的前提下,适度推向健侧,使 颈部在向健侧屈曲位维持数秒,反复10~30次, 1~3次/日。
(一)非手术治疗
操作注意事项:
(1)手法要轻柔,不可使用暴力。 (2)矫正要适度,避免孩子哭闹(如孩子哭闹, 肌肉会紧张,牵拉和伸展练习将会受影响)。 (3)牵拉要达到效果。
(二)诊 断
(4)颈部炎症 如咽喉部炎症、扁桃体炎、颈淋巴结 的化脓性或结核性感染时,由于炎症刺激,局部软组 织充血、水肿,颈椎韧带更加松弛,导致寰枢椎旋转 移位而发生斜颈。
(5)视力性斜颈 如屈光不正和眼神经麻痹眼脸下垂, 视物时出现斜颈姿势,但无胸锁乳突肌挛缩,也无颈 部活动受限,作视力检查及视神经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一)临床表现
该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各种继发畸形,患 儿面部健侧饱满,患侧变小;双眼、双耳不在一个水 平线;晚期患侧颈部伸肌膜增厚和挛缩,前中斜角肌 挛缩继而颈动脉鞘及鞘内血管变短,颈椎、上胸椎侧 突等。
(二)诊 断
1. 诊断 (1)出生后发现头颈倾斜。 (2)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对侧变短呈条索状或触及结
(一)非手术治疗
立位抱姿:患儿家长抱孩子时,尽量使用有助伸 展颈部紧张肌肉的姿势,鼓励孩子主动的把头部 转向较少活动的一侧。如左侧斜颈:在直立抱起 孩子时,将孩子的头部转向左侧(患侧),另一 侧靠在家长的肩膀上。
(一)非手术治疗
侧卧抱姿(左侧斜颈):患儿背 靠向你,患侧向下,左耳靠向你 的左前臂;右手放在患儿两腿之 间,抱着孩子。轻柔地用你的左 前臂将孩子的头部向上抬,起到 轻柔牵引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作用。
(二)病理及分型
2.分型 根据病理、超声和临床,对该病作临床病理分型。
(1)肿瘤型:胸锁乳突肌出现肿块,累及该肌的部分或全部, 超声下出现多种回声,镜下出现多种细胞成分,这些细胞处在 不同分化成熟中。
(2)肌肉型:肿块消失,病变侧胸锁乳突肌的超声回声与对 侧相似,头颈活动正常,没有斜颈症状。
(3)纤维型:肿块消失后,病变胸锁乳突肌变硬,超声出现 强回声,头颈活动受限,不对称,斜颈明显。
先天性肌性斜颈
康复科:程凤玉
一、概 述
斜颈(torticollis)是小儿常见的 姿势畸形,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先天性斜 颈(congenitaltorticolis)分为骨性斜 颈和肌性斜颈,其中肌性斜颈最常见。先 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 的直接原因是一侧胸 锁乳突肌挛缩、变性。
节。 (3)患儿头向健侧旋转受限。 (4)排除其他疾病。
(二)诊 断
2. 鉴别诊断 (1)婴幼儿胸锁乳突肌假性肿瘤 胸锁乳突肌可触及肿块,
检查颈部活动受限,临床上较容易诊断。B超示肿块在胸锁乳 突肌内,回声异常。
(2)姿势性斜颈 有斜颈症状,但胸锁乳突肌无肿块和增厚。 B超示胸锁乳突肌未见异常。
(3)颈椎先天性骨性斜颈 颈椎异常如寰枢椎半脱位、单侧 寰椎缺如、家族性颈椎发育不良及原发性骨肿瘤等,X线检查 可确诊,无胸锁乳突肌挛缩。
三、康复评定 (一)形态评定
头颈的倾斜程度;胸锁乳突肌的紧张状 态、长度、质地;是否有结节及节结的性质; 颈椎的活动度;
三、康复评定 (二)超声评定
胸锁乳突肌的回声性质;胸锁乳突肌内是 否有结节及结节性质。
(三)X线评定
颈椎椎体发育情况,颈椎、胸椎侧凸。
四、康复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及家长对家庭训练计划的依从性 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