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人教版《愚公移山》复习提纲

部编版人教版《愚公移山》复习提纲

《愚公移山》复习提纲姓名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相传是由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原名)所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寓言,比如、、等。

“愚公移山”后来成为成语,现在常常比喻
2.寓言是,特点:篇幅,情节,有和意义。

二、文言特殊现象
(一)通假字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二)古今异义1.虽.我之死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1. 吾与汝毕力平险.
2.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3. 帝感.其诚
(四)一词多义
1.且(1)年且.九十
(2)且.焉置土石
(3)天子且.至(《周亚夫军细柳》)
2.止(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身已半入,止.露尻尾(《狼》)
(3)一狼得骨止.(《狼》)
3.固(1)汝心之固.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求之下流,固.颠(《河中石兽》)
4.苦(1)何苦.而不平
(2)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诚(1)帝感其诚.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方(1)方.七百里
(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
7.若(1)曾不若.孀妻弱子
(2)若.儿戏耳(《周亚夫军细柳》)
(3)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4)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8.节(1)寒暑易节.
(2)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9.闻(1)操蛇之神闻.之
(2)军中闻.将军令(《周亚夫军细柳》)
10.居(1)面山而居.
(2)居.无何(《周亚夫军细柳》)
(3)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4)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11.许(1)杂然相许.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12.然(1)杂然.相许
(2)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13.子(1)子.曰(《论语》十二章)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4.焉(1)且焉.置土石
(2)始一反焉.无陇断焉.有子存焉.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15.已(1)惧其不已.也
(2)骨已.尽矣(《狼》)
16.之(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冀之.南汉之.阴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之.不惠汝心之.固
(3)跳往助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4)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
(7)何陋之.有(《陋室铭》)
(8)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17.以(1)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4)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6)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7)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18.其(1)惧其.不已也
(2)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
(3)其.如土石何
19.于(1)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告之于.帝
(3)傅说举于.版筑之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5)征于.色,发于.声
(6)困于.心,衡于.虑
(7)于我如浮云
20.而(1)面山而居聚室而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何苦而不平
(2)而山不加增
(3)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三、其它重点字。

1.河阳.之北汉之阴.
2.聚室.而谋曰
3.出入之迂.也
4.惩.山北之塞.
5. 指.通豫南
6.吾与汝.毕.力平险
7.杂然
..相许8.叩.石垦壤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0.荷.担者三夫.
11.如.太行、王屋何.1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
..有遗男
13.始.龀.1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5.寒暑易.节
16. 甚.矣,汝之不惠1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8.北山愚公长息
..曰
19.固不可彻.20.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21.一厝.朔东
22.无陇.断焉23.河曲智叟亡.以应24.操.蛇之神闻之
2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四、重点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五、课文分析。

1. 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标是“”,移山碰到的困难有(四字词语)、、、、,
众人的态度是:愚公“”,家人“”,妻子“”,遗男“”,智叟“”,山神“”,天帝“”。

2.面对移山,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态度相同吗?为什么?
3.请说说愚公是怎样一个人。

4.文章写“智叟”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5.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么写?
6.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7.说说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