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
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
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
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

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
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

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

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

房间里只有
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

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
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


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

她问自己
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
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

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
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
动的招呼。

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
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

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

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

有一次她
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
在那个初中学生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

晓雨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从来
没接受甚至看到过老师亲吻学生的,然而在这里她发现效果真的很好,那个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

在那个教师的鼓励下,
她也开始尝试亲吻学生的脸颊,她发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越来越多
的人认识了晓雨并成为了她的朋友。

她慢慢体会了到冰在融化的感觉。

有一次一个老教师来问她是否要去参加学校的升国旗活动,她
爽快地回答说:“好啊!”那位老教师有些惊讶地说:“你们中国来
的老师不是不愿意参加我们的升国旗仪式吗?你是真的愿意还是假的?”她坚定地说:“我愿意!”从那之后,她每周都很早来到升泰
国国旗的地方集合。

老师们和同学们对她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升旗成了一个分水岭。

分析:
案例中的李晓雨同学只身一人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在她刚刚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前来接他的当地学校人员态
度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热情,反而十分冷淡,对于初来乍到的她也
没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照顾。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李晓雨发现,学
校里其他泰国老师对她的态度也并不热情。

不仅没有帮助她适应教
学工作,甚至连主动的招呼也没有。

学生也没有和她建立起和睦融
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问题还影响到了汉语的教学。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晓雨与当地人之间交际的问题并不是由语言障碍所引起的,文化障碍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跨文化交际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蜜月期,挫折,调整和适应四个阶段。

李晓雨在一开始对泰国人抱有一种思维定式,即原有的“文化
成见”。

在她的想象中,泰国人是“热情好客”的。

而当她受到接
待人员的冷漠对待时,想象与实际情况
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她很难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适应这一状况,甚至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行为。

这使得李晓雨在同泰国人的跨文化交
际中迅速从蜜月期进入到了挫折阶段。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李晓雨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直到她看到一位泰国教师在批改了学生的作业后亲吻了学生的脸颊。

这件事给李晓雨带来的触动很大,因为她以前从未有过教师亲吻学
生的经历。

这部分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尊师重道”,
教师常常是高高在上不容冒犯的对象,泰国教师与学生间亲吻脸颊
这样的动作在中国是绝少会发生的。

部分也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
性格传统有关。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差异也是
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对异文化的不了解,很
容易将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带入跨文化交际中,以致于加深双方的
隔阂。

在李晓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她也开始尝试按照当地人的
方式来进行交际,并尝试亲吻了学生的脸颊,效果出乎她意料的好,她与当地人的交际也开始融洽起来。

这时的李晓雨已能够逐步克服
母语文化与异文化之间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并逐步进入到调整阶段。

案例中提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升旗事件。

李晓雨热情爽快地同意参加泰国学校的升旗仪式,使当地教师十分惊讶,从此其他泰国
老师和学生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次事件是一个分水岭,李晓雨开始进入适应阶段,这与她坚持不懈地融入异文化的努力是
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泰国老师表现出的惊讶看出,之前
学校里的`中国教师在与当地人的跨文化交际中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文
化策略,也没有积极尝试与异文化的沟通,因此给对方造成了中国
人不尊重泰国文化的负面印象,这也是最初的接待人员对李晓宇态
度冷漠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文化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
重要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到自身交际的正常进行,还会对本群体中
其他成员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影响。

对于一名李晓雨这样的汉语教师来说,在进行正常的汉语教学之前,先要实现同当地人,特别是同学生的和谐交际。

通过上文对案
例中提及到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
首先要尊重当地文化,应当多了解,多吸收异文化的文化知识,尤
其是语用文化知识。

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做到理解和
适应。

其次应注意分析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异同,多关注二者之间
的差异部分,提高文化敏感度,多与当地人交流,求同存异。

通过
多理解、多接触来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推动交际顺利进行。

第三,我们还应当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性的进行适当
的文化依附。

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

比如李晓雨每周
都按时参加泰国学校的升旗仪式,就是选择性文化依附的一种很适
当的体现。

它减少了李晓雨同当地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感,也增强了
二者之间的友好和亲密度。

另外,还应当注意提高移情能力。

移情
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设身处地
的领会对方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够避免误会和交际偏差。

除了语言
交际之外,非语言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从李晓
雨亲吻学生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子来看,适当的非语言交际有时能
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最后,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及时调整个体心
态尤为重要。

李晓雨只身一人来到泰国,这就使她十分容易产生孤独、思乡等消极情绪,在交际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加应该注意保持
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避免消极回避、甚至敌对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克服“文化休克”。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平时就注意培养自身的跨文化
交际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