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6.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PPT课件
最新6.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PPT课件
久泄、久痢,既可用丸剂或汤剂内服,还可煎汤保留灌肠。
泄痢较重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罂粟壳;
脓血较多,加白头翁、秦皮; 里急后重明显,加枳壳、木香、山楂炭。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二、寒格吐利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原文】 359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
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主之。 【提要】上热被下寒所阻格,呕吐下利的证 治。
四肢厥逆程度较轻 此爲脏寒 且呈阵发性发作, 脾虚肠寒 蚘 发则气上撞心,心 膈胃有热 厥 中疼热,呕吐蛔虫 蚘上入膈 脉象沉伏不显
温脏袪寒,安蛔止痛
乌梅丸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共同点
脏厥与蛔厥的鉴别
脏厥
蛔厥
皆为厥证,都可见脉微而四肢厥逆
病机 不 证候 同 特点 点
真阳虚衰,阴寒内盛
脉沉微欲绝似有似无,四 肢厥逆程度严重、至七八 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 持续发作、进行性加重
在降血糖、血脂及胰岛的保护作用等方面均有着确切疗效。 除刺激胰岛β2细胞的分泌外,尚对受损的胰岛β2细胞有修 复和再生作用,还能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提高免疫力, 从而改善一般状况。
可升高大鼠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大鼠结肠粘膜中NO的水 平, 起到了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对结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温脏散寒驱蛔
袪
臣
川椒
辛温 蛔得辛则伏
寒 益
气
附子、干姜、桂枝-辛热温里祛寒 养
佐
黄连
黄柏-苦寒清热,蛔得苦则下
血 安
使 人参 当归 -补气养血,扶助正气
蜂蜜 ── 调和诸药
蛔 止 痛
酸辛苦甘并进,以酸为主;寒热并用,补泄兼施
蛔厥证
寒 热 错 杂 虚 实 并 见
久利证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现代研究】
研究证实,乌梅丸煎剂对蛔虫具有麻醉作用,可使其活动 迟钝,呈濒死状态;有促进胆囊收缩和排泄胆汁的作用; 还能作用于肝脏,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pH值;对奥狄 氏扩约肌有明显的扩张作用。
能显著延长小白鼠负重游泳死亡的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 能显著延长在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存活时间,具有抗缺氧 作用。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6.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概说
经络: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生 理
脏腑: 心包和肝
概 况
① “两阴交尽”是谓厥阴;
②阴尽阳生,极而复反;
生理特点 ③风木之脏,性喜条达;
④与脾胃关系极为密切。
第五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概说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一、蛔厥及久利证(乌梅丸证) 【原文】 338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
安時者,此爲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 當吐蚘;令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爲藏寒,蚘 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 者,蚘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烏 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提要】辨脏厥与蛔厥的异同,并指出蛔厥的 证治。
病因来路
传经:三阳病及太阴、少阴病传变而来 直中:厥阴本虚外邪直犯厥阴
病期病性 六经病证的末期阶段
病 理 病机 概
邪犯厥阴,阴阳各趋其极,而见 寒极、热极、或者寒热错杂
况
上热下寒证
病证类型 厥证
厥热胜复证
下利呕哕证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二、厥阴病愈期 【原文】 328 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提要】厥阴病欲解的时间。
临床应用】
用于蛔厥、腹痛、呕吐、泄泻、痢疾、消渴、带下、崩漏、 不孕症、不育症等,属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者。
现代临床化裁,用于胆蛔症、蛔虫性腹痛、蛔虫性肠梗阻、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 合征、慢性痢疾、慢性胆囊炎、神经性呕吐、慢性荨麻疹等 疾病具备本证病机者。
胆蛔症及肠蛔症,安蛔止痛效果确切,且汤剂效果优于丸剂。 加入槟榔、川楝子或苦楝根皮,可增强驱蛔效果。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解析】
至七八日膚 冷,其人躁
四肢厥逆,程度较重 且持续加深,手足冷 过肘膝甚至全身皆凉
真阳极衰 脏气垂绝
脏
心神涣散 厥
傷 脈微
無暫安時者
躁扰不宁,循衣摸床 残阳欲脱 撮空理线无一刻安宁
寒 而厥
温脏散寒,急救回阳
四逆汤类方
其人當吐蚘 令病者靜而 復時煩須臾 復止得食而 嘔,又煩者
上热下寒,蛔虫内扰,气机逆乱
脉沉伏不显,肢厥程度较轻,呈 阵发性发作;发则气上撞心,心 中疼热,呕吐,多因进食而诱发, 有呕吐蛔虫史
预后 病情重危,预后凶险
病重势不危,预后尚好
治疗 急救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寒,四逆汤类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乌梅丸
乌梅丸方义分析:
蛔得酸则静
君 乌梅 味酸制蛔 使蛔静而痛止
温 脏
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