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真题25题研究——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考历史真题25题研究——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7·全国Ⅰ卷·25)
表1
皇帝纪年 汉高帝十二年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纪年 前195年 前164年 前144年 前106年
郡级政区 15郡 24郡
68郡、国 108郡、国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015·全国Ⅰ卷)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
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
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西汉时期土地兼并与 自耕农经济关系)
史学常识
(官修史书的性质)
选官制度的演变 (选官标准)
汉代地方吏治
秦汉到魏晋的法律 演变
汉初经济的 恢复
(休养生息的 政策)
汉代的政治 制度
(汉承秦制)
考情分析:近三年的全国卷25
题除2014年外,其余的试题全部 落在秦汉时期。相对集中在政治、 经济。
专题二:高考25题题型研究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酒泉中学 朱庆龙
1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
核心知识突破
3
微专题
(2018·全国Ⅱ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
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
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013·课标版全国Ⅱ卷)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
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013·大纲全国卷)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5·全国Ⅱ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 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013-2017年全国课标卷25题统计分析
年份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命题角度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汉初的王国问题
(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代庄园经济
汉代外戚干政 (威胁皇权的因 素)
思想文化:儒家取得独尊的地位,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 想成为主流思想。
(二)核心概念
【皇帝制度】
①特征: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 ②影响:皇权的独断性往往影响封建国家的政治决策。
秦 【三公九卿制】
朝
①职权范围: 三公 、九卿。
②参政方式:朝议制度。
③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家国同治。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017·全国Ⅲ卷·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
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2014·全国Ⅱ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
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3·课标版全国Ⅰ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
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2018年考查经济史的可能性较 大。
(一)阶段特征——知识纵横贯通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 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步建立;官僚政治逐渐 取代贵族政治。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 贸易开始。
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
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2012·课标全国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
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
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016·全国Ⅰ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016·全国Ⅱ卷)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
考查内容:①纯粹考查汉朝的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②考查秦汉王朝开创的制度对后 世的影响或在后世的情境、新问题”的特点。 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 究新问题的能力。
考查趋势:从史料形式上看,
既有文字,也有图片和表格;从 命题立意上看,凸显核心素养, 重视方向引领。
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016·全国Ⅲ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
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
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017·全国Ⅱ卷·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 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 映出官修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