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目录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基本分析 (1)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2)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 (2)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 (4)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 (10)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 (10)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 (10)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析 (10)四、机电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1)五、能源生产分析 (11)六、工业产品进出口分析 (12)III 2003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及预测 (13)一、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3)二、生产资料效益分析 (16)三、工业行业效益分析 (18)IV 我国全年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19)一、居民消费价格简述 (19)二、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三、分类别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四、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析 (21)V 我国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分析 (24)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4)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6)VI 2003年上半年三大景气指数走势及分析 (29)一、国房景气指数 (29)二、消费者景气指数 (32)VII 2003年宏观经济发展十大事件 (35)上篇:行业分析提要基本分析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

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

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

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

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

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

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

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

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今年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新纪录和新“亮点”:国家外汇储备突破4000亿美元,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0万亿元,工业生产增长创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进出口贸易大进大出总额超过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创下近年新高,汽车销售火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等。

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1-11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累计完成投资346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6%。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058亿元,增长27.2%,更新改造投资6833亿元,增长33.1%,房地产开发投资8285亿元,增长32.5%,其他投资1443亿元,增长28.6%。

分析投资增长情况,有以下特点:投资增长速度继续呈小幅回落态势。

与1-10月相比,全部投资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

其中,基本建设增速回落1.4百分个点、更新改造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开发略有加速,加快了1.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加速0.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别下降1和0.2个百分点,有19个地区增幅回落,12个地区投资增速小幅攀升。

各行业投资增速有升有降。

冶金、纺织、煤炭投资增幅回落,其中,冶金行业投资增速回落了10个百分点,机械、电力和有色金属行业投资仍有小幅上升。

资金到位情况良好。

1-11月累计到位资金37904亿元,比同期完成投资多3285亿元,增长速度为40.6%,回落1.1个百分点。

11月当月完成投资4152亿元,增长25.3%,与上月相比,增幅上升了2.7个百分点。

11月当月新开工项目8821个,在上月大幅减少的基础上又减少2.6%,新开工项目增长势头得到控制。

1-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8.5%,增速比1-10月快2.1个百分点。

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由于国际市场和世界投资回暖、发达国家继续对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等有利因素,2004年中国外贸将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贸易总的判断是:出口增长幅度继续回落,进口增长加快,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

2003年1-9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6062.6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出口3077.0亿美元,同比增长32.3%;进口2985.6亿美元,已超过2002年全年的进口规模,同比增长40.5%,进出口顺差91.5亿美元,同比减少54.3%,在一般贸易项下还出现了89.2亿美元的逆差。

据商务部预测,2003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将达8%-11%,进口增长12%-15%,顺差比上年大幅减少。

明年中国外贸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一、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将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同时出口退税增量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担后,可能会引发新的欠退税问题。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威胁进一步加大。

三、中国加入WTO后的大部分过渡保护措施将在2004年底到期,从2003年12月起,分销、保险、银行、运输等服务部门的开放地域扩大,准入门槛降低,2004年将取消成品油、天然橡胶、部分汽车及零部件等50个税号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农产品及化肥的关税配额量将进一步增加。

四、在进口迅速增长、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的背景下,国内某些脆弱产业将受到冲击。

同时,考虑到国际市场和世界投资回暖、发达国家继续对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等有利因素,2004年中国的外贸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出口速度将减缓,贸易顺差缩小。

吸引外资总的判断是:中国将迎来吸引外资的新一轮高峰。

2003年1-9月,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9539家,同比增长18.59%;合同利用外资金额792.07亿美元,同比增长35.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5%;至2003年9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3735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9072.6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82.04亿美元。

2004年中国将在以下方面加大引资力度:一是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二是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并购、BOT等方式到中国来进行投资;三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上市;四是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五是进一步扩大外资参与不良资产重组与处置;六是允许外商以直接投资方式受让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股权。

外汇储备总的判断是:外汇储备增长较快,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成为主要来源。

至2003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383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975亿美元,同比增长48.4%,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

其中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是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了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增多以外,还有一项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其它投资”变化较为醒目,2002年上半年该项目为逆差34亿多美元,2003年上半年已成为顺差217.95亿美元。

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利率和汇率等因素影响,企业大量利用国内、国外外汇贷款,导致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大幅增加,境外拆放资金余额大幅下降,外债流入相对增加。

同时不排除国际游资在人民币升值的强大预期下,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

预计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依旧呈快速增长态势。

人民币汇率总的判断是:在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国家会加大对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针对国际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强大预期,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从而打破国际游资的预期,维护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但在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确日益加大的形势下,国家将着重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已推出的措施包括:一、改革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放宽企业保留外汇限制,如国际承包工程等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由企业全额保留;二、不断简化进出口核销手续,便利企业对外贸易活动,允许部分优秀企业实行出口收汇批次核销和自动核销;三、完善非贸易售付汇管理,支持和推动国际间服务贸易往来;四、调整个人购汇政策,将个人自由携带外币现钞进出境的限额提高到5000美元;五、推出并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已批准投资额度共计8.75亿美元;六、实施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逐步拓展资本流出渠道,支持各类优秀企业到境外投资,落实“走出去”战略;七、改革出口退税制度,将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八、允许优秀的国内大型企业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如国家开发银行已在中国发行了美元债券。

预计2004年将要出台的政策:一是放宽中外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的运作限制,支持企业对外债务重组,适当允许个人将合法资产转移至境外;二是有选择地引进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深入研究和探索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三是加大反洗钱力度,完善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四是建立银行、企业间外汇市场,扩大外汇交易主体,允许外贸企业直接进入外汇市场,提高外汇交易规模;五是在逐步完善统一的外汇市场建设的基础上,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从目前的3‰放宽至1%-2%的波动幅度;六是逐步试行国际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七是加强中国外汇期权及远期市场的建设。

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1-11月累计,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66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注)完成增加值3966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7.9%,增速在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0.7个百分点,剔除春节因素的影响,达到今年以来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速。

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轻工业生产增长继续明显加快,重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当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3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6.7%,增速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533亿元,增长18.6%,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