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
临床应用:①小儿疳积:配茯苓、白术等。
②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配肉豆蔻、木香、神曲、麦芽、胡黄
南瓜子
主治功能:杀虫;下乳;利水消肿。绦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
现代药理研究:含有南瓜子氨酸,为驱虫的有效成分。另含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A、B1、B2、C,又含胡萝卜素。脂肪油中主要成分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
药理作用:
1)化学成分含有南瓜子氨酸,为驱虫的有效成分。另含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A、B1、B2、C,又含胡萝卜素。脂肪油中主要成分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和后段节片均有麻痹作用,并与槟榔有协同作用;对血吸虫幼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使成虫虫体萎缩、生殖器退化、子宫内虫卵减少,但不能杀灭。
3)不良反应使君子有毒成分为使君子酸钾。使君子氨酸的神经毒作用研究表明,可造成实验动物癫痫大发作,其引起的脑损伤与动物年龄、给药剂量有关。本品内服可致胃肠刺激及膈肌痉挛,毒副作用表现为,呃逆、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发冷,重者可出现抽搐、惊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中毒原因主要是内服生品、误食过量新鲜果实,或用量过大。解救办法可洗胃、催吐,对症治疗;轻者可用绿豆、甘草煎水服。
临床应用:研粉主用,以新鲜者良。用于绦虫证。本品有杀虫之功,且甘平不伤正气,主要用于驱杀绦虫。用治绦虫病,每与槟榔同用,可增强疗效。如验方驱绦方,即用本品研粉,冷开水调服60~120克,两小时后,服槟榔60~120克的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克,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此外,南瓜于亦可用治血吸虫病,但须较大剂量服用。
本文的六味中药,主要是从他们的功能主治,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完成这篇文章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我查阅了众多极富科学价值的文献资料,对此文章做了几经修改和校正,旨在提高本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另在最后附上学习体会,真挚的记录了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和感想,希望能够以此为学习总结,交给老师一份满意的答卷。
——治疗蛔虫的中草药
摘要:
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中医学在治疗典型的寄生虫病时,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从所周知中药以其多靶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和作用于多种有效途径,以破坏寄生虫的各种生活环境进行杀驱,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强调的是以阴阳为总刚,所以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时,常可以调和营卫、脾胃等,在治疗寄生虫病的同时还可以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相对于西医来讲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更安全,副作用更小。治疗寄生虫的药物,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所记载。同时在各家名著上还记载了医生在治疗寄生虫病时所必需遵守的原则,比如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人体质强弱病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和配伍适当的药物。此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服,以便更好的发挥驱虫作用。由于某些抗寄生虫药有相当的毒性,故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及老弱患者均宜慎用。
2)药理作用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迟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故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结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蛔虫、蛲虫、肝吸虫、钩虫、血吸虫均有麻痹和驱杀作用;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关键词:蛔虫治疗中草药
正文:
使君子
主治功能: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种仁含使君子氨酸,约0.5%,以钾盐形式存在,即使君子酸钾;脂肪油23.9%,油中含油酸48.2%,棕榈酸29.2%,硬脂酸9.1%,肉豆蔻酸4.5%及花生酸、甾醇等
2)药理作用10%使君子水浸膏可使蚯蚓麻痹或死亡;使君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麻痹猪蛔头部的作用,麻痹前可见刺激现象,其有效成分使君子氨酸钾;其所含吡啶类及油对人、动物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其粉有驱蛲虫作用。
医学寄生虫学
———————————————————————————————— 作者:
———————————————————————————————— 日期:
ﻩ
姓名:李秀勤院系:护理学院
学号:09611075学科:医学寄生虫学
班级:09护本(2)班教师:汤冬生老师
成绩:-------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
2)治蛔虫上行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日用本草》)
槟榔
功能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
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等,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尚含鞣质及槟榔红色素。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有轻度收缩胆囊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对豚鼠的蛋白质过敏休克有对抗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临床应用:1)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乌梅
主治功能:止泻痢,止咳,安蛔,生津,止血,敛肺,涩肠,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果实含枸缘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以前两种有机酸的含量较多。还含5-羟甲基-2-糠醛,为无色油状物。所含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甲醛,4-松油烯醇,苯甲醇和十六烷酸。乌梅仁含苦杏仁甙,另有报道乌梅中还含苦味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