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分析了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必然性,以及服装企业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成员的准确定位、物流配送网络的建立及信息技术的采用等相关对策。

标签: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对策
1 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供应链是关于各个从采购到分销各个链条上涉及的环节;供应链管理是以企业内、外运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涉及各行业产业链规划设计、供应链系统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等管理领域。

供应链管理在外国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但在我国企业界,尤其是服装行业的众多企业还未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这是值得充分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1.1 关注和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需要极大程度地改进生产过程和向客户提供产品的过程以增加利润;同时,越来越多的生产过程由一些独立的生产和供货实体组成,世界经济趋于成熟,市场形式变得越来越残酷无情,对待不同顾客的特殊服务,如快速、可靠供货等的竞争压力,这一切凸现于企业眼前之时,我们不得不格外关注与依赖供应链管理。

1.2 服装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因为现代管理也面临如下几个重要的转变
(1)从功能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

传统的管理将供应链中的采购、制造、市场销售、配送等功能活动分割开来、独立运作,而这些功能都是都是具有独立的目标和计划,并且这些目标和计划经常冲突,而供应链管理就是达成这种一致和协调的机制。

不仅在企业内部要向过程管理过度,在企业外部,管理供应链上游、下游的各个合作伙伴的业务活动,也需要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过渡。

(2)从利润管理向赢利性管理的转变。

传统的管理将利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这在服装类企业中尤为突出,但现代管理认为利润管理还是很粗放,因为利润只是一个绝对指标,不具可比性,应该用相对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赢利性就正好是一个相对指标。

因此,国外企业界现在强调就是要进行赢利性管理。

这里的赢利性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只有供应链各方均具有较理想的赢利性,其单个企业自身的赢利性才有可能得到保证。

(3)从交易管理到关系管理的转变。

传统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是交易关系,大家考虑的主要是眼前既得利益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供应链伙伴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他人利益的情况。

现代管理认为,可以找到一种途径,能同时增加供
应链各方的利益,这种途径就是要协调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交易,以使供应链整体交易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2 服装企业传统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1 服装企业传统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服装企业传统供应链管理方式至少依赖三个间断性的库存缓冲环节来促使生产过程和服装产品物流的畅通,并对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可靠的反映。

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1)服装企业由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向上游转移,需求的不稳定性增加,预测准确度降低,各种制造商和零售商经常发现他们自己淹没在许多面料、服装,尤其是过时服装的库存里。

同时也就造成了他们也对某些新款的缺货现象习以为常,错失市场良机。

(2)对新的需求趋势缺乏行业敏感性,反应迟缓。

在服装供应链中,通常某种新款突然流行起来,并在零售终端-服装店脱销,补货订单在达到零售店最低库存点时,才向制造商发出订单,接着,制造商在其配送中心的库存降到订货点时(有时甚至是保险库存点),生产计划部门才开始计划新的生产。

整个体系由于采用沿着供应链向上游逐级转移的订货程序,没有各潜在的消费需求及时沟通,所以往往无法做到更快地向市场供货。

(3)零售终端管理者对所有产品、品种、款式的管理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

对变化的与稳定的种类和销量相异的也都采取同样的物料处理方法。

其结果就是减少分销成本的机会丧失了。

2.2 解决服装企业传统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对策
(1)每个企业都应明确自己在供应链中的定位。

供应链由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与配送商及消费者组成。

一条富于竞争力的供应链要求组成供应链的各成员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管每个成员为整个供应链做什么,都应是专业化的。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包揽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它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可对自己的业务活动进行调整和取舍,着重培养自己的业务优势。

服装类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在资金与技术上的优势都不突出,其产出的市场寿命周期又特别短,这更要求各供应链成员发挥专业特色,生产、分销、零售等才能产生高效率,满足市场需求,雅戈尔集团曾经主动裁减了遍布全国的2000多家服装专卖店,专著于服装的生产制造,就极大地提高了其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美特斯·邦威则走向了品牌管理的供应链角色,美特斯·邦威的上游外协工厂在全国有200多家,包括面料、辅料和成衣厂。

美特斯·邦威站在工厂的角度,同时结合作为品牌盟主的管理需求,将自己与工厂的业务流程整合在一起。

工厂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登录美特斯·邦威的电子商务门户,实时查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往来账结算,实现从
服装创意设计、面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质检入库及出库销售、物流配送和财务对账等整个供应链全过程的协同工作。

服装产业从设计出,到在零售终端被消费者接受并购买,缩短这个流程,就意味着赢得更高的价值。

完成这个流程美特斯·邦威需要60天,在国内已属领先水平,这是典型的供应链管理的收获。

(2)建立物流网络、配送网络。

服装企业的产品能否通过供应链快速的分销到目标市场上,这取决于供应链上物流、配送网络的健全程度及市场开发状况等,物流、配送网络是供应链存在的基础。

服装厂往往非常注重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与制造,但供应链的其他成员却相对迟钝,加之服装极短的市场寿命周期,这极大地阻碍了新品上市的速度,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要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同样一款衣服,可能在广州卖得不好,而在北京却发生断货。

在地域文化差异很大的中国,这种现象是经常出现的。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个高效快捷的物流通道,把广州的产品迅速调往北京,就赢得了这个生意。

(3)广泛采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全球范围的产业革命与重组,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企业资源规划、商品快速补货等,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服装供应链管理同样依赖于信息技术。

鉴于我国实际情况,在信息技术中要特别注意信息共享,它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服装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

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纺织服装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纺织服装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目前在我国,服装企业还处于消费引导生产的阶段,更应该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消费信息,零售终端的POS系统可以收集一部分信息,物流、配送环节的信息就比较难收集,应该通过应用条形码及其他一些自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采集。

服装供应链应该产生领导者,并倡导对立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有效产生信息共享体系。

准确了解各服装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世界上服装供应链管理的最佳实践,如美国俄亥俄州的全美妇女服装公司,按照供应链的要求规划和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服装企业走向成功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前提。

3 结语
供应链管理注重各环节协调,必须是真正的“链”,各环节不能各自为政。

中国人“万事不求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对服装供应链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在此基础上,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如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来设计企业后勤网络、时间延迟、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考核准则等,对服装业来讲,都应积极充分重
视,相信随着供应链管理作用的不断凸现,以及世界市场的巨大潜力,供应链管理也必将是服装业的新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王焰.一体化的供应链[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宋华,胡佐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