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实验与探究[强化练习•知能提升]1.“颜色反应”是鉴定特定物质的常用方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为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使用斐林试剂检测B. 用苏丹川和苏丹”染液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时,染色时间长短不同C. 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不变D.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物质种类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解析:选B。
斐林试剂只能检测出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但不能检测出特定的还原糖,A项错误;苏丹川和苏丹W染液都能用于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用苏丹川染液进行染色的时间为 3 min,而用苏丹W染液染色的时间为 1 min , B项正确;双缩脲试剂本身为蓝色,即使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也会变化, C 项错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物质种类相同,使用方法不同,D项错误。
2.生物实验中常需要设置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 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设置肝脏研磨液和清水的对照实验B. 研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中,将蝾螈受精卵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C.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需撕取两片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设置对照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32P标记同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解析:选B。
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设置肝脏研磨液和FeCb的对照实验,A项错误;研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中,将蝾螈受精卵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来观察细胞核有无对细胞分裂的影响, B 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进行自身对照,不需要专门设计对照组, C 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DNA 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采用抽样检测法B.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D. 以淀粉为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用斐林试剂鉴定最好解析:选A。
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多,不能直接计数,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A正确;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B 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避免解离过度, C 错误;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造成实验结果误差,D错误。
4.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 )A. 癌细胞悬液中的癌细胞B. 浓缩培养的噬菌体C. 合格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D. 鸡卵细胞解析:选A。
癌细胞悬液中的癌细胞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A正确;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 B 错误;合格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太少,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 C 错误;鸡卵细胞直径为2〜3 cm,不需要显微镜即可观察计数,D错误。
5.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共同点是()A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分别观察二者的作用B. 设法把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区分开,分别观察不同类型微生物的作用C. 设法把微生物的化学成分分开,分别观察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D. 设法证明了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显微结构,但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解析:选B。
格里菲思没有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A错误;格里菲思分别用R型菌和S 型菌去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被感染后的情况,赫尔希和蔡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获得含35S或32P 的T2噬菌体,B正确;格里菲思虽然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但并没有提取出S型菌的化学成分,C错误;格里菲思没有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 错误。
6. (2019 •辽宁大连模拟)对“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的假说进行实验验证的科学家及实验是()A. 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更新空气成分的实验B. 恩格尔曼;证明水绵的叶绿体是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C. 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D.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解析:选G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更新空气成分的实验解答了“植物是否能从空气中得到什么”的问题,虽然没能弄清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气体,但确认了植物能更新空气成分,其中并未涉及题干所述的能量转化, A 不符合题意。
恩格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实验解答了“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吗”的问题,但并未涉及题干所述的能量转化, B 不符合题意。
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回答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哪儿去了”的问题,其可验证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提出的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的假说, C 符合题意。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回答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到底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这一问题,但并未涉及题干所述的能量转化,D不符合题意。
7. (不定项)为探究某植物提取物X对患某种代谢障碍疾病(Y)小鼠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若干健康的同一性别的小鼠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均分为6组。
其中前5组向腹腔注射Y疾病诱导剂(Z),获得Y疾病模型鼠,最后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随后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注:W为临床上使用的与X作用相似的药物。
根据上述实验及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Z作为Y疾病诱导剂,能特异性破坏某器官B. 本实验中对照组是D组、E组和F组C. 一定浓度的X可作为有效药代替WD. 12 mg/kg的X溶液是小鼠对抗Y疾病最适宜的药物浓度解析:选BG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X对患Y疾病小鼠的影响,从实验操作的内容看,自变量为X的有无及其浓度,其中A B C三组属于实验组(均被X处理),D、E、F三组属于对照组(均没有被X处理),对照组中,D组为条件对照(处理因素为W,E组为条件对照(患Y疾病模型鼠,没有注射任何治疗药物),F组为空白对照(没有患Y疾病,也没有进行任何与Y疾病有关的处理)。
由实验结果无法得出Z作为Y疾病诱导剂可特异性破坏某器官的结论,A错误;本实验中对照组是D组、E组和F组,B正确;从实验的C组和D 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可以得出一定浓度的X可作为有效药代替W C正确;该实验中的实验组仅有三组,三组中浓度为12 mg/kg的X溶液对患Y疾病小鼠产生的效果与D组最接近,但不一定是对抗Y疾病最适宜的浓度,D错误。
& (2019 •北京海淀模拟)科研人员从肿瘤细胞中发现了蛋白S,为研究其功能,进行了如下实验:将DNA莫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原料(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一起保温一段时间后加入肝素(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然后再加入蛋白S(对照组不加蛋白S),结果如图所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可用图示纵坐标表示。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解析:实验结果坐标曲线图中两条曲线分别对应“加入蛋白 S ”和“未加入蛋白 S ”, 说明蛋白S 的有无是自变量;通过 DNA 莫板和RNA 聚合酶以及原料的加入等信息可知本实验 要探究的生理过程是转录 (其强度对应因变量),转录的产物是 RNA RNA 中放射性的大小 (因变量具体观测指标)反映转录过程的强度。
可以与 RNA 聚合酶结合的肝素加入后,产物中放射性不再增加(转录停止),但与没有加入蛋白 S 相比,加入蛋白S 后产物中放射性明显 增加,说明蛋白 S 具有促进转录过程的作用。
实验目的的一般表述模式为探究(验证)+自 变量+因变量,故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可以表述为探究蛋白S 对转录过程的影响。
答案:(1)蛋白S 的有无 (2)转录过程的强度 (3)探究蛋白S 对转录过程的影响9 •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
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 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请完成实验设计, 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1) 实验步骤① 材料准备:在装有 7 000 mL 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 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8d 。
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
② 培养液配制:用蒸馏水配制 A 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①中玻璃缸中的培养液,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 B 培养液。
③ 实验分组:取锥形瓶 6个,分为两组。
在实验组的 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150 mL ______ 养液。
在对照组的 3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150 mL ___________ 培养液;④ 接种与培养:在 6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将上述锥形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8d 。
⑤ 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对6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进行计数,计算 两组平均值并比较差异。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该假设不成立,则实验结果是 。
解析:(1)题干给出信息“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 (一种高等水生植物)能产生某种 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这样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就很明显了,是探究粉绿狐尾藻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 影响,由此可原 A A NN){ .1^ 1J以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粉绿狐尾藻产生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铜绿微囊藻生长情况。
由此可知,在实验组的3个锥形瓶中应加入B培养液,在对照组的3个锥形瓶中应加入用蒸馏水配制的 A 培养液。
然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锥形瓶中都要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即在6 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
(2)实验假设是“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实验目的是探究粉绿狐尾藻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若实验结果中对照组与实验组中结果一样,则说明粉绿狐尾藻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没有影响,“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假设不成立。
答案:(1)③B A④等量的铜绿微囊藻(2)两组的平均值相等或基本相等10. (2019 •辽宁大连模拟)在小鼠中,有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关于毛色的复等位基因:A控制黄色,a i控制灰色,a2控制黑色,A对a i、a2为显性,a i对a2为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