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实验专题训练一1.(22分)回答下列I、II小题:I.如下图所示,甲图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
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乙图所示。
丙图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
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_______侧。
(2)在乙图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植物l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____毫升(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3)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的字母有________,图中c不可以表示葡萄糖去向的原因是(4)丙图中可表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的产物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化合(5)在夏季晴天的正午,玉米叶片固定142物和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上。
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
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正、负或零) ____________电位。
(2)如果用食物刺激甲图中A.则E分泌胃液,此反应为___________ (条件/非条件)反射。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____ (填标号)。
(4)乙图是甲图中①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的膜外电流,其方向是_______;电流计c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5)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下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图中支配腓肠肌运动的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_________部分,从反射弧的结构来看,此神经属于____________神经。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310-⨯s ,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210s -⨯。
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厘米和10厘米。
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____________m/s 。
2.(22分)如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 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写数字代号)(1)请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① 。
② 。
③ 。
(2)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结构[7] 与图中[ ] 的形成有关。
如果用一定手段破坏[7]所示的结构,培养了几天后,观察该根尖细胞,你认为该细胞会出现什么新的特征? 。
(3)既具有运输蛋白质等物质的功能,又被人比作有机物合成“车间”的生物膜结构是[ ] 。
如果用15N 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该根尖,你认为最早测得放射性的细胞器是[ ] 。
(4)医学研究表明,洋葱营养价值极高,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8.5%,干物质9.2%,每100克含维生素A 5毫克、维生素C 9.3毫克、钙40毫克、磷50毫克、铁8毫克, 以及l8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
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 还是可溶性还原糖?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
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 研究报告。
①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
②实验原理:淀粉可用 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可用 试剂来检测。
③材料用具: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略)。
④实验步骤:A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
B 、鉴定淀粉: 。
⑤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A 、 。
B 、 。
C 、 。
3.(14分)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是否真的如教材所示,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呢?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
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甲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来测定酶的反应速率;乙同学提出:先用酒精灯加热来制造高温条件,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1;丙同学指出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的地方,温度过高酶会失活。
他经过重新思考,定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先让酶由低到高预热成系列温度梯度,并与之相对应地加入过氧化氢,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2。
请回答:(1)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因为。
(2)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反应速率0.38 0.42 0.45 0.5 0.7 1 0.55 0.25 0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在答题卷的坐标纸中绘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3)若用新鲜土豆研磨液代替上述新鲜猪肝脏研磨液,能否会出现上述表格中类似的数据?。
(4)以上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
(5)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24分)回答下列I、Ⅱ两个问题:I、下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I物质的生成场所是。
Ⅲ物质突然减少,I物质含量的变化是。
(2)图中产生ADP的生理过程中有关的物质变化是,能量变化是。
(3)图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生成的物质和消耗的物质可互为供给利用的二组物质是(填图中的代号)。
(4)写出④过程的反应表达式:。
(5)综合③④⑤过程可以看出,细胞释放能量的特点是。
(6)参与上图细胞内代谢过程的两种细胞器中均能进行转录过程,该过程的进行需要的物质有。
II、日美科学家在多年的实验中,发现溴酸钾是一种致癌物质,但还有一些面粉企业仍在使用溴酸钾作为添加剂。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溴酸钾是否可能诱导动物致癌,请你为他们完成下列实验设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实验题目:探究溴酸钾是否能诱导动物患癌症。
(一)材料用具:小白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溴酸钾溶液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二)步骤设计:(请简要写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两年后检查小白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小白鼠癌症的发生率。
(三)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
5.(19分)I(12分)某人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图15所示的两组实验,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快速繁殖。
在相同的培养液中,用图甲中的装置(a)和(b)分别培养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装置都放在光下,观察最初的变化,并对装置(a)的B试管与装置(b)的C试管中的小球藻繁殖速度进行比较,其中B试管的变化是,其原因是;C试管的变化是,其原因是。
(2)实验二:将图乙装置中的两试管分别置于10℃和30℃的温度条件下并给予光照,敞口培养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氧气量的影响并绘制曲线如图丙,请据图回答:曲线E表示的是将E试管放在——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所绘制的曲线。
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除Q点外,E、F两试管的净氧量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II.(7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知,观赏植物一品红很难保鲜。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叶片大而多,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较强,且切口处常有乳汁分泌,乳汁凝聚后堵塞切口和导管,妨碍了水分吸收。
为了解决难以保鲜这一难题,请据此拟定二个相关研究的课题。
要求(1)写出课题名称:。
(2)据此作出的假设是。
(3)由于一品红是观赏植物,所以在设计实验时,有人提出最好从处理切口处人手来进行探究。
你认为是否合理? (答:“是”或“否”)。
参考答案1.(22分)I(14分,每空2分)(1)左(2)200(3)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4)acf 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可以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C C(5)43Ⅱ(8分,每空1分)(1)负(2)非条件反射(3)②(4)b→a 相反(5)①轴突传出神经②302.(22分)(以下每空l分,共8分)(1)①不应有[4]叶绿体②不应有[2]液泡③细胞的形状应为正方形(2)高尔基体 [8]或[1]细胞壁多核细胞(或多倍体细胞)(3)[5]内质网 [6]核糖体(以下每空2分,共14分)(4)②碘液斐林④A、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并编号为甲,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2mL,混匀,将试管置于水溶液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B、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并编号为乙,滴加2滴碘液K]观察颜色变化。
⑤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A、若观察到甲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乙试管中没有变蓝,说明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只有可溶性还原糖而没有淀粉。
B、若观察到甲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乙试管中溶液变蓝,说明洋葱肥大的酶 鳞茎中所含的糖没有可溶性还原糖而只有淀粉 。
C 、 若观察到甲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乙试管中溶液变蓝,说明洋葱肥大的 鳞茎中所含的糖既有可溶性还原糖又有淀粉 。
3.(14分)(1)不可行(2分) 不具有可测性(2分)(2)见右图(横、纵坐标及曲线走势各1分,共4分)(3)出现(2分)(4)适宜的温度(2分)(5)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像课本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2分)4.(共24分)I 、(10分)(1)类囊体的薄膜上 增多(2分)(2)C 3酸被[H]还原为C 3糖,ATP 分解为ADP 和PiATP 释放的能量被储存到C 3糖(或葡萄糖)中 (2分)(3)II 与VI ,III 与VIII (2分) (4)ADP+Pi+4[H]+O 2 2H 2O+ATP (1分)(5)逐步释放(1分)(6)DNA 四种核糖核苷酸 ATP 酶(2分)II 、(14分)(三)步骤设计:第一步:选取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体重相当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平均分成四组,并编号甲、乙、丙、丁,分别饲养;(2分)第二步:甲组每天饲喂普通饲料伴溴酸钾溶液A ;乙组每天饲喂普通饲料伴溴酸钾溶液B ;丙组每天饲喂普通饲料伴溴酸钾溶液C ;丁组每天饲喂普通饲料伴等量蒸馏水,且四个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且适量;(5分)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两年。
(1分)(四)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1)如果四组的小白鼠癌症发生率相同,说明溴酸钾不会诱导小白鼠癌症的发生。
(2分)(2)如果四组的小白鼠癌症的发生率依次是:丙>乙>甲>丁,说明溴酸钾会诱导小白鼠癌症的发生,而且剂量越高,诱导小白鼠癌症的发生率越高。
(2分)(3)如果甲组、乙组、丙组小白鼠癌症的发生率相近,且高于丁组,说明溴酸钾会诱导 小白鼠癌症的发生,但跟剂量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