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昭陵景区路途讲解

唐昭陵景区路途讲解

唐昭陵景区路途讲解
自我介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XXX,欢迎大家跟我一起到唐昭陵实地了解。

咱景区每天都有好几百人,所以大家一定要跟紧我,所有行动听指挥,走到一起。

现在我给大家发名片(写姓名,电话,车牌号),上面有我和公司的姓名和电话,更重要的是有我们这辆车的车牌号,所以大家一定要保管好,回头有事及时联系。

(门牌楼坊)现在眼前的这条路就属于旅游路线,这条路南通兴平,北通昭陵,可能有人分不清方向了,现在我们的身后是南,前方行进方向是向北,左西右东,咱们前面会有个门牌楼,大家看一下,上面写了5个大字,大家看见了没有?‘唐昭陵景区’,从这到昭陵主峰还有18公里,因为走的是盘山路。

(昭陵之大)问题来了,有游客朋友就会想,这儿到昭陵主峰还有18公里,为什么门牌楼会在建在这儿?有些游客朋友会不会觉的是在打广告呢,还真不是,因为从这儿开始就已经进入昭陵的陪葬墓区了,咱们昭陵的陪葬墓就有209座,占地30万亩,(30万亩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28个北京故宫那么大)周长达到60公里,是天下最大的皇家陵园,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像:长孙无忌、程咬金、秦琼、敬德、房玄龄等,他们都是唐朝三品以上大员,都在这一块儿陪葬,现在路两边都有,只不过被苹果树挡住了,前面一会儿能看到的我会给大家指一下。

【虎】(山势奇特)现在请大家看一下你们的左前方,最高的山就是昭陵,昭陵的山势特别奇特,它从不同的方向看,样子都是不一样的。

从南边看它是个锥形;从西边看它像日本的富士山;从东边看它又像一支放毛笔的笔架,所以泾阳人和三原人又叫它笔架山,就像人们都说泾阳、三原经常出才子,或许就是经常看这座笔架山;但是要从北边看的话,它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所以当地人就给它取名为卧虎山。

【龙】(九嵕山)昭陵又名九嵕山,‘嵕’是山梁的意思,‘九嵕山’顾名思义就是九道山梁,从空中俯视,犹如九条小龙,中间卧了一只老虎,一峰独秀、九龙拱举,是卧虎藏龙之意,这也是唐太宗当年把陵寝选到这儿的一个原因。

(以山为陵)昭陵安放的是我们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和他的文德皇后,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开创以山为陵的皇帝,那他为什么要开创以山为陵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贞观十年,也就是公元636年,文德皇后又被称为长孙皇后,在她病危临终前给太宗建议说要简葬,不执棺椁,不起坟茔,因山而葬,太宗听取了这个建议,因为文德皇后一直比较贤能,她考虑到皇帝修陵墓是件特别劳民伤财的事情,就像咱兴平的茂陵,汉武帝刘彻的墓就修
了50多年,每年会耗费当时国家人力、财力、物力的三分之一;所以,唐太宗觉得文德皇后的建议不错,第二个原因是当时有位大臣叫虞世楠,曾上书太宗,说:“....自古及今,帝王未有不掘之墓”,就是说皇帝的墓最容易被盗,所以,综合以上这两个原因,所以,太宗决定以山为陵。

(介绍甘河)游客朋友,眼前这条河叫甘河,“甘”是甘甜美味的“甘”,不是“干枯”的“干”,很多游客朋友以为甘河没水,这条河的水势非常大,里面有很多野生鱼口感很不错,早年很多咱西安的游客朋友骑自行车过来钓鱼,现在大家都是开车和家人过来,有这方面爱好的回头可以过来垂钓尝尝这的野生鱼。

(为何要选九嵕山)就算以山为陵为什么要选在九嵕山?而没有选在当时距唐长安城较近的秦岭山呢?首先是因为秦岭山是个阴面,是石山,树多,水多,墓怕水,树生水,第二是因为当时得益于两位著名的风水大师,袁天罡(gāng)和李淳风,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弟子,李淳风的父亲是位天文学家,而他又是一名数学家,跟他父亲学天文,又同时跟袁天罡学风水,武则天出家就是他10年前算出来的,并抛出了武家预言,武媚娘要夺李唐江山,后来,一语成真,李淳风名噪一时,太宗请他们两人以三年为期,李淳风向北而行,来到礼泉境内,看到这座山,山形不错,登上之后一看,更是气象万千,涛涛渭水飘带其前,浩浩泾水蜿蜒左右,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尽显一派九五之尊,于是他盘膝而坐,掐指一算,找了一处穴位,埋下一枚铜钱作为标记,便回京复命。

而袁天罡择南路而行,饶了一大圈也没有发现一个好的山势,后来他也绕到礼泉看到这座山不错,他等上山之后,在自己满意的地方插上一枚银针作为标记,回京复命,后来太宗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两个人都选到了九嵕山?于是他派了两队人马前去查验,抛开土一看,银针刚好从铜钱孔插入,这就是有名的铜钱银针定昭陵。

这个后来被复制的比较多,有人可能听过铜钱银针定乾陵,其实不是的,感兴趣的游客朋友可以回去查查史料,因为太宗是最早开创以山为陵的,并且,乾陵选址时李淳风已故去。

【三个墓冢】(关中环线)前面这条东、西路叫关中环线,这条路比较宽敞,是礼泉到阎良的一段;游客朋友可以看一下你们右手边的一个陪葬墓,他是辅国大将军周户的墓,他的名字可能大家都没听过,但是他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个人,是一员大将,;那么现在看一下那个大的,上面有柏树的,那是李继的墓,李继原名徐世绩,字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李姓,所以叫李世纪,后来与唐太宗李世民世字相冲,所以把世字拿掉了,李继一生历经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位列三公,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的墓园看是一个,实际是由三个小的组成的,呈“品”状分布;因为他曾辅佐三代帝王,经历三次大的战役,他的墓所在位置也是咱昭陵博物馆的所在地。

前面这个是少数民族阿史那社尔,也叫阿史
那忠,东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原与唐朝敌对,自归顺大唐以后,忠心不二,屡立战功,后唐高祖李渊之女,衡阳公主下嫁阿史那社尔,他入朝为驸马,不避艰险,征战四方,尤其为开创丝绸之路做出了巨大贡献;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阿史那社尔请求以身殉葬,以侍陵寝,唐高宗李治派人向他说明太宗遗嘱,不许殉葬。

永徽六年,阿史那社尔去世,赠扶国大将军,陪葬昭陵。

并且把他的墓修成丛山的形状,以表彰他平定邱兹,威震西域之功。

(周户、李继、阿史那·社尔)
【地位】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从刚才门牌楼开始进入昭陵墓区,距昭陵越近,等级地位越高,一般情况下,三品以上的大员都在山下陪葬,公主、妃子和皇后都是在山上陪葬,因为大臣是不能上山沾人家龙脉的。

(魏征)但是有一个大臣却是个例外,是谁呢?魏征,他是李世民唯一特批可以上山的一位大臣,那为什么只有他能上山陪葬呢?因为李世民特别看重他,李世民之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有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主张,就是虚怀纳谏,而魏征是一个有名的谏臣,直言不讳,被誉为谏议大夫,他一生给太宗提了200多条建议,80%都被采纳,魏征过世,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太宗对魏征评价之高,太宗觉得自己痛失一面镜,之所以让他上山,是想着在自己百年之后,还可以跟魏征进行君臣对话,遥遥相望的意思,太宗亲自给魏征撰写了墓志和碑文,并且赐予碑头两颗蟠桃,蟠桃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一成熟,寓意魏征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奇才。

【画龙点睛】昭陵的整个北山也叫北邙山,邙是龙的意思,共安葬了唐朝19位皇帝,统称唐18陵,也就是大家说的关中18陵,而这18陵的分布是呈龙形分布图,昭陵位于龙头处,人说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就说的是这儿。

(御杏园)游客朋友,这就是御杏园,顾名思义这杏以前是给太宗进贡的杏子。

它使用山上泉水浇灌的,个大汁多味美,一个可卖到15-20元,很多外省的达官显贵都过来买,回头游客朋友明年可以过来尝尝。

【今天流程】统一换水——统一上卫生间——统一进讲解——统一门口集合——统一实地了解。

【再次强调纪律】统一行动,所有行动听指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