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了解生物圈 习题(含答案)

了解生物圈 习题(含答案)

了解生物圈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主要描写了生物圈中的因素是A.水B.季节C.生物D.人类2.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D.若某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3.萝卜、葱、蒜等植物地上部分呈绿色,而地下部分呈白色,这是因为( )A.叶绿体只存在于地上部分中B.地上部分能见到光,形成叶绿素C.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的营养丰富D.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的呼吸旺盛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于地震、火山爆发属于自然现象,因此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生物因素既有绿色植物,也有各种动物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D.开荒造田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6.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竹节虫拟态B.陆生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于C.企鹅皮下具有厚厚的脂肪D.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7.鱼的背部颜色深,而腹部颜色浅。

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改变环境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B.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的主要标志是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绝对稳定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D.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10.下列叙述能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骆驼能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中B.很多植物种子具有休眠特性C.海豹有很厚的皮下脂肪D.森林能保持水土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C.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D.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13.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物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14.通过生物学的学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的普通一员。

”这一理念将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的行动中。

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减少耕地为代价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15.“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土壤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土壤里、池水中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C.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D.地球上的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17.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水圈大部B.大气圈底部C.月球表面D.岩石圈表面18.下列各项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草原中所有的羊群B.草原中所有的草C.草原中所有的动物D.整个草原19.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水稻→老鼠→蛇B.阳光→水稻→老鼠C.蛇→老鼠→水稻D.老鼠→蛇→鹰二、综合题20.某市的国家森林公园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苍鹰、金雕、狼、花面狐等野生鸟兽168种,水杉、紫锻、赤松、山杜鹃(映山红)等植物600余种。

每5月杜鹃花开时,众多游人前来踏青赏花。

(1)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栋树和赤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

(2)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森林公园植被覆盖率达到92%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释放O2、固定C02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明绿色植物对___________起重要作用。

周边环境气候温和、空气优良,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大山雀是山中常见的食虫性益鸟。

同学们调查发现,大山雀的食物主要有叶蝉、松毛虫、蝗虫等,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

大山雀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共生/寄生/捕食/竞争)。

(4)森林公园里有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这是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

21.下图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阁中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牛、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⑥____把他们分解为____、____和_____(2)在光照下,④和⑤又被植物利用进行_____作用制造____,再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_____,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_____作用。

(4)从图中可以看出,⑥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_____参与物_质循环;在自然界中,它还能够与动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例如地衣是______和_________的共生。

22.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

图中①②表示生物体的某些生理活动,“”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请据图回答:(1)过程①代表动植物等通过________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过程②需要在细胞的叶绿体中将________转变成储存了能量的________。

(2)A既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组成——________。

(3)由图可知,生态系统组成中的________对生物圈中的碳二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4)落叶能被A慢慢分解,但如果树叶被动物取食,有机物则会在动物体内更快被分解。

由此可见,动物可以__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3.图是真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依据图写出一条包含兔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乙在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方面即可)24.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松鼠是杂食性动物,一般以果实、昆虫、鸟卵等为食。

天然林中食物网复杂,使得松鼠食物来源丰富,而鼬科动物、猛禽及蛇等常常攻击捕食松鼠。

图5为森林生态系統中与松鼠有关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资料二:1990年,浙江省浦江县将天然林改造为经济树种柳杉林。

改造后,原生态系统的物种逐渐退化,动植物种类单一,松鼠天敌因迁移而减少。

最终松鼠泛滥,人工林的树皮被大面积啃食。

(1)天然林给松鼠提供________,同时松鼠的生存又受________的制约,这使得天然林中松鼠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在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2)根据上图,人工改造天然林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先大量下降的是________;苍鹰离开,直接原因是________的数量减少。

(3)由资料二可知,该地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

(2)请你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被大肆偷猎后,这个生态系统将会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如图要完善一个生态系统,在图中还必须添加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

26.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野外生物考查时发现: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则变为黄褐色,蝗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他们回到学校后对此进行了模拟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间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褐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分别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数目,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放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④半小时后,再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数目重复③、④步实验至第三代,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1)你认为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实验中的“绿色地毯”相当于___________;而绿色和褐色则代表这种昆虫的不同体色的________类型(3)第三代中________色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__色昆虫幸存者减少.(4)该实验为什么做完第一代,还要做第二代、第三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就是与周围环境相似的色彩.保护色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是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十分有利.2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____条食物链,写出其中含有“食草昆虫”的一条最短的食物链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没有标出的生物部分是____。

(3)如果大量捕杀蛇,短时间内鼠的数量会____。

(4)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

(5)如果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的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8.在生物圈中,动物和人都需要不断从食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下面绘制的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一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