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
一旦政府的管理工作发生了这种组织机构的“伪适应
症”,则此时的机构运行实际上就已经严重地偏离了政府 组织工作的目标,因为组织机构内的成员总是会以满足所 谓的规章制度,小群体利益为前提,而忘记了政府组织工 作的整体目标和根本目标,从而导致官僚主义作风盛行, 组织机构臃肿、僵硬,低目标取向,低效能,使政府组织 潜伏危机。 所以,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必须把管理单 位的用人权放在一个公正、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 人制度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将 用人权放在一个可能直接影响或触犯掌握用人权的人的手 里,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二、帕金森定律的主要内容
(一)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
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
的定律。帕金森在组织机构活动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组织机构所完成的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多少这两者之间并 没有什么联系,管理层次的增加也与工作本身无关。他 认为,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是由一个规律性的动机所导 致的,亦即“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 可资利用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把它提出的帕金森定律概括为两条(做为动
机要素的)法则:其一是增加水平比自己更低的部属的
法则,其二是人为地制造工作、增加工作量的法则。
(二)增加部属的法则
假定一名叫做A的人到中年的公务人员,他发现自己工
作过重。不管工作过重是否属实,这都无关紧要,或许A的 这种感觉(或幻觉)很自然地是由他自己精力减退造成的。 在他看来,就一般情况而言,关于这种真实的或假想的工作 过重的情况,可能有三种补救的办法:
“当然,数学家将会认识到,为了发现增长 的比例,他们用X除以上一年的人员总数并乘以 100%,并且,即:
100(2K m +L) ———————— YN
在这里,Y表示原有人员总数。这一数字已经 证明恒定在5.17%~6.56%之间,而不考虑所完 成的工作量(即使没有完成)发生的任何变化。”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重叠、人浮于 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他认为,事实上,一切形式的管理都容易浪费。在 他看来,这是他所谓的帕金森第二定律作用的结果。所谓 帕金森第二定律是指:“开支的增加只是为了抵消进款。”
(三)帕金森定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同时 满足下面四个缺一不可条件:
第一:必须要有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必须有其 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要在这个组织中占 有一定的地位。 第二:寻找助手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不称职的管理 者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这就是说权力对这 个管理者而言,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件事情或者其他 人事的原因而轻易丧失。这个条件是不可少的,否 则就不能解释何以要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 不选择一个比自己强的人,这样也就不会产生“鲜 花”插在 “牛粪”上的现象。
第十三讲: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
一、生平与著述
诺思科特·帕金森,(C· Northcote Parkinson)出生于
1909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曾担任新加坡大学教 授、马来亚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和伊利 诺斯大学的客座教授等职。 帕金森常常以讽刺的笔调、小品文的方式对官僚组织的 弊端进行了有价值的剖析。1957年他将这方面的文章 以专集的形式出版,取名为《帕金森定律及关于行政的 其他研究》,从而使单调枯燥的组织分析成为广大民众 在街头巷尾经常谈论的话题。他享有“民众行政理论家” 的美称。 原书出版者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本书让全世界的人捧 腹——并且深思” 。
三、几点启示
帕金森定律的理论正确性如何?是否适合中国的状况? 在此我们不妄作评判。但是帕金森定律基本上指明了臃肿 组织机构低效能与组织机构表面上的“伪适应症”是直接 相关的。
所谓组织机构的伪适应,是指组织机构中官僚化作风 所支配的组织机构运行状况,即组织机构的运行,很大程 度上不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是为了保护和维持组织 机构本身内部的存在关系和权力威信。也就是说,组织机 构成员的行为动机,只是为了满足组织机构内部的所谓制 度、条例和个人利益,而不考虑组织机构整体的目标和利 益。因而从表面上看,庞大的组织机构始终在忙忙碌碌, 而实际上组织机构的许多活动处在一种作无用功的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伪适应”状态。
通过对帕金森定律的实证分析,帕金森进一步得出结论 说,各级行政机构一旦建立,内部势必设满各种委员会、 理事会和局、办、厅,而财政上比较重要的问题往往则必 须通过他们才能解决。这种状况产生了被帕金森称之为 “烦琐定律”的典型的委员会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意 味着,在委员会“议事日程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中,花钱的 多少和讨论时间的长短称反比”。
第三:这个管理者能力极其平庸,他在组织 中的角色扮演不称职,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 否则就不能解释他何以要找几个助手来协助。 第四: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 善的组织,正因为如此,才能不断地吸收新人来 补充管理队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关于人员编制 增长的公式。 可见帕金森定律,必须在一个拥有管理职能, 不断追求完善的组织中,担负着和自身能力不相 匹配的平庸的管理角色,且不具备权力垄断的人 群中才起作用。
其一是,A可以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其二是,A可以请一位叫做B能干的同事平均分担工作; 其三是,A可以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他们分别叫做C和D。
他的现实的选择是什么?
帕金森用英国海军部人员统计证明:1914年皇家海军 官兵14.6万人,而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3249人,到 1928年,官兵降为10万人,但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却 增加到4558人,增加40%。 “那么,在任何实际上处于和平时期的行政部门中, 可以预料其工作人员将按照下列公式增加: 2Km +L X=————— N 公式中,K是通过任命下属谋求晋升的工作人员数;L 代表任职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差异;m是用于答复部门 内部的各种文件的人员一小时数;N是所辖实际单位数;X 将是每年所需要的新的工作人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