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读后感1000字
【篇一:牛棚杂忆读后感】
季羡林老先生走了,北大这次发布的讣告终于尊重了老先生的愿望,没有把“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那么多帽子压在逝者头上,让世纪老人轻松归去。
而他在古文字、东方学、翻译、佛学等方面留给世界的学术研究成就已足够让人们永久地记住他的卓越功勋、记住他的辉煌贡献。
就是这些帽子,让我想到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
季先生在“文革”中挨斗挨整,头上也被戴过多顶不明不白的帽子,莫名其妙地被戴上,又莫名其妙地被摘掉。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为了子孙“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为将来不再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而给历史做了诚实的记述。
我看了,感情长时间不能从中自拔,掩卷沉思,总觉得老人的担忧今天依旧不能让人完全释怀。
文革以后,巴金先生、杨绛先生等老同志以及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先后写过牛棚浩劫,对文革千万人遭受的苦难以及换来的教训字字俱陈,就像一面高悬的镜子让中国人时时引以为鉴。
但是如同季羡林先生所说,那些“造反派”中折磨人甚至把人折磨至死的人,为什么没有勇气站出来把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这么多年的反醒忏悔也写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呢?战后的日本人中有良心的人都能千里迢迢来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