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力及智力测验

智力及智力测验


3岁水平(5个项目)
指出脸部的各个部位;复述两个数字
6岁水平(7个项目) 说出自己的年龄;复述16个音节组成的句子 9岁水平(6个项目) 回忆段落中的6个词语;背诵一星期的各天
13岁水平(3个项目)
陈述每对抽象词语之间的差别(讨厌/厌倦)
1911年该量表第三次修订,增设一个成人组。
内容维度(4): 引起个体心智活动 的各种刺激物
符号:字母、数字 语义:词、句子、概 念 图形:形状、大小、 颜色 行为:社会技能
操作维度(5): 智力的加工活动
记忆:短时、长时 认知:感知、领会、 发现 发现思维: 聚合思维: 评价思维:
产品维度(6): 智力活动的结果
单元:单词、数字、概 念 类别:系列单元 关系:单元与类别关系 系统:用逻辑方法组成 概念 转换:从一种事物转换 到另一种事物 蕴涵:从已知信息中观 察结果
言语-语言智力
自知-自省智力
音乐-节奏智力
多元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
交往-交流智力
视觉-空间智力 自然观察智力(1995)
心理测量学
9.CHC理论
CHC理论是一种将Cattell-Horn和Carroll理论
进行整合的理论,由Kevin S. McGrew(1997)
提出。
1998年,McGrew和Flanagan在因素分析的基
8、多元智力理论
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 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 —— 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 的形式存在。 一方面,智力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 标准有关,这使得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 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 尽相同;另一方面,智力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合并了L和M中最好的项目
共有100多个项目,划分为20个年龄组,2-成人
引入离差智商
心理测量学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4.第四次修订版(1986)(79-86年)
由桑代克、黑根(E.Hagen)、沙特勒(J.Sattler) 等完成。
理论框架:认知能力的理论模式。是一个点量表( 对每一个测题都给予分值)。 把智力分为三个层次: 一般智力因素层次 晶体能力、流体—分析能力和短时记忆层次
140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60以下
高超常
超常 高于平常 平常 低于平常 临界水平 智力缺损
0.38
8.8 15.96 49.72 15.96 6.90 2.28
1.6
11.3 18.1 46.5 14.5 5.8 2.9
2.3
7.4 16.5 49.4 16.2 6.0 2.2
上的潜能;晶体智力是后天习得的
心理测量学
(1)流体智力
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 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的能力、形成 抽象概念的能力、视觉加工能力、听觉加工能力、 数量加工能力、加工速度、读写能力、短时记忆能 力、长时记忆和提取能力等。 流体智力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会显示出来,因 而是一种普遍性能力,它更多地依赖于遗传,在个 体发育的早期就有明显地发展,14岁左右达到高峰, 成年后逐渐衰退。
4.第四次修订版(1986) 结构:
分测验1:测绘测验。46题,分为图画词汇和口语 词汇。该测验是例行测验,是必须要做的 分测验2:珠子记忆分测验。关注短时记忆 分测验3:算数分测验。40题,关注数量概念和心 算能力。 分测验4:语句记忆分测验。42题,关注有意义材 料的记忆
分测验5 :图形分析测验。拼图和添图,关注空间 能力 分测验6:理解分测验。关注理解力。如指耳朵、 眼睛、鼻子等
2. 第二次修订版(1937)
3184个被试,白人为主,城市多于农村被试
使用范围扩展到2—18岁,编制了测验复本,分别 为L型和M型。 对计分标准和指导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测试的标准 化,提高了评分者信度,还增加了一些操作性项目 ,以减轻对言语技能的偏重,不过只占了25%。
3.第三次修订版(1960)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4.第四次修订版(1986)
施测与评分。施测:分阶段进行;计分:1题1分,离差智商 阶段一:词汇分测验(按照实际年龄),其结果决定其他14 个分测验从哪里开始(即通过词汇测验决定其他测验题目难 度水平 ) 阶段二:其他测验。如每个难度水平下有两道题目,被试能 够全部做对两个难度水平下的4道题目,那么这个难度就是 被试该测验的基线,被试继续作答,直到某一难度下题目有 一半或者大半出错,那么测验就该停止,此时的难度则为被 试该测验的上线。因此在施测过程中,主试必须是边施测, 边计分
语言推理、数量推理和抽象/视觉推理层次
心理测量学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4.第四次修订版(1986)
分为15个分测验:
词汇,珠子记忆,算术,语句,图形分析,理解
,谬误,数字记忆,仿造和仿画,物品记忆,矩阵
,数列,折纸,语文关系和等式 评估4个领域的认知技能: 语言推理;数量推理;抽象—视觉的推理;短 时记忆
心理测量学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1. 第一次修订版(1916)
该量表共有90个题目,其中51个为原来比奈—西蒙
量表所有,有39个为新增加的
使用范围:3—13岁,并附有普通成人和优秀成人
两组测验题。
该量表首先采用了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 IQ=(MA/CA) ×100
心理测量学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心理测量学
代表性的智力定义
智力是学习的能力(伯金汉、科尔文、星汉蒙等);
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斯腾、威尔斯、爱德华、 桑代克、品特纳等);
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奈、推孟等); 智力是信息加工的能力(斯腾伯格); 智力是“个人心理能量的总和,此项能量能够使个 人有目的地行功,使个人的思想有条理,并且能够 对自身的环境作出有效的适应”。(韦克斯勒)
心理测量学
1.智龄
智龄即智力年龄,指每一个年龄(段)被试在智力量 表中应该完成的难度最适宜的题目个数(即该年龄 恰好有60%的被测者能完成的题目)。 奈—西蒙量表使用此方法。
2.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简称IQ),指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 公式: IQ=(MA/CA)×100 其中,MA为智力年龄,CA为实足年龄。 斯坦福—比奈量表使用此方法。
第二节 常见个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一、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1、1905年的比奈—西蒙量表(50个被试)
该量表共有30个题目,按照难度由浅入深排列,以 通过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主要测 查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
第4题:测辨认食物的能力(橡皮跟巧克力的区别)
第9题:说出图中物体的名称。
础上,对之前的整合理论进行了修改,形成了现在
的McGrew-Flanagan CHC理论。
心理测量学
8.CHC理论
该模型包含了十个“宽层”能力和七十多个“窄层”
能力,每个宽层能力包含了两到三个窄层能力。
10个宽层能力的编码和命名:
流体智力(Gf)、晶体智力(Gc)、数量知识
(Gq)、读写能力(Grw)、短时记忆(Gsm)、视 觉加工(Gv),听觉加工(Ga)、长时记忆和提取 (Glr)、加工速度(Gs)和决策/反应的时间或速 度(Gt)。
4.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弗农)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E.Vernon,1961)把智 力结构分为四层 智力是分层次的,越位于上层的智
力越重要,越一般,越下层的越特
殊,对智力行为影响也越小 最上层是一般因素,其次是大因素 群,再往下是小因素群,最下面是
一些特殊因素
心理测量学
5. 智力结构立体模型(吉尔福特)
智力及智力测验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心理测量学
1
智力测验概述 常见个体智力测验 及其实施 常见团体智力测验 及其应用
2
3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智力测验概述
智力测验的相关概念 “智力”一词来源于古拉丁词
intelligence,其意义是代表一种天生的
特点及倾向性。
3.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把测量分数按照正态分布曲线标准化, 把原始分数转换为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的标 准分数,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智力能力与其年龄相仿 的人群的平均成绩的偏离程度。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使用此方法。
智力的分类、分布及理论
百分比(%) 智商(IQ) 类别 理论分布 斯比量表 韦氏量表
第14题:给熟悉的事物下定义。(筷子)
对智力缺陷的三种称谓:白痴,无能,低能
2、1908年的比奈—西蒙量表(203个被试)
年龄量表:根据年龄水平进行分组,而不是以难度
递增的方式来安排项目。 题目增加到59个,并按年龄从3—13岁进行分组, 启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智龄:被试的智力年龄建立在其成绩与一个具体年 龄组的平均成绩相比较的基础之上。(一般为完成 某一年龄组题目的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
第二节 常见个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智力测验的用途
鉴别智力水平 挑选,选拔员工 帮助临床工作者进行心理诊断
对智力以及智力相关的研究
第二节 常见个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早期的比奈智力测验 比奈编制测验的原则
年龄差异:年龄大的儿童与年龄小的儿童能力有差 异 一般智力:寻找整体智力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2.特殊因素说(桑代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