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近年来,大量的资料与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上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
按埃里克森理论来看,人生的每一时期,各有其特定的问题和困难,某一时期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解决,危机将影响下一时期的发展;如果困难和问题得以解决,那么危机将化解,人生将会继续顺利发展,而且还将发挥良好的基础作用,并有助于后期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我国青年特别是将要担负国家建设重任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果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歪曲并且存在消极心理,长期积累又得不到缓解和化解,就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轻则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重则影响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各项建设。
目录前言一、调查的背景、方法、目的二、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产生问题的探析四、从根本流转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方法的探讨五、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六、结语一·调查的背景、方法及目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处于历史转型期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在新的考验和挑战面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却和社会所要求的背道而驰。
心理素质的低下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要的无私奉献精神严重脱节。
这样的大学生价值取向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
本次调查旨在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配合教育体制改革,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本课题调查的目的是在以往调研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正确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为突破点,达到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与时代、社会、形势发展相适应的价值取向。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材料,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
3、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成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家乡所在的大学生,共收回问卷195份,有效问卷180份。
根据经济有效的原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定量分析和数据汇总。
本次调查的方法是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的方法,深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调查等。
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1大学生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的弱化50%的同学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仅有极少数同学表示心理健康情况良好,与此同时,近大半同学认为需要提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卫生部发布数据,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6%到25.4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处在这种现实中的大学生,面对挫折和失败,感情与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击,经常表现出焦虑不安、精神忧郁、自卑等现象。
2.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令人堪忧调查中掌握:一是近八成的受调查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是选择了向朋友或是向同学倾诉,半数人还选择了写日记、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排解心理压力的途径。
二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有了烦恼和痛苦,多采用抽烟、酗酒、睡觉、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消极方式对抗。
我们还应该注意,在选择向家长、老师倾诉、找心理医生方面,其人数不容乐观,这表明了在平时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与子女缺乏良好的、深层次的沟通。
这也非常不利于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更不利于得到及时的排除三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更多的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种群居生存技巧的不足。
如不懂得与人交流、很少进行户外运动、不参加集体活动等。
四是一部分的大学生性格属于内向型的,他们胆小,有36%的大学生害怕到公共场所,也害怕接见陌生人,还有8%的学生有自闭倾向,不愿与老师沟通。
这使得他们感到孤独无助,没有朋友,也没有倾诉对象。
同时也为自己的无能害羞而惭愧、郁闷。
五是一部分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就读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是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出现交际困难,在心理上容易走向偏激,如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例证。
图大学生出现的不良状况3.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无不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一是功利观念。
一方面,传统文化倡导,青年人应该具有无私奉献、重义轻利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经济杠杆的作用,由此带来人们对功利的追逐。
因而传统价值观受到功利主义的强烈冲撞。
二是信仰危机。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关切现实和自身利益,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注重今后的社会地位、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质量。
他们在理想和信仰的选择上,更多的是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就业时往高收入单位挤,一段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一些大学生择业时价值取向的集中表会负面因素缺乏辩证分析,冷静处理,以至一些意志薄弱的同学一遇到挫折就会束手无策。
(2)学校环境因素。
一是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
这主要是进入大学后,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缺失,遇到实际困难唤起他们的思家情绪。
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同居一室,不同的地域文化, 不同的心理特征, 不同的风俗习惯,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心情自然产生烦恼,甚至会产生敌对,憎恶的心理。
三是教育过程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专业教育,忽略道德,心理教育,特别是有极少数的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淡薄,甚至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消极悲观情绪。
四是不健康校园文化的影响,如追星、比阔、考试作弊、热衷花前月下等。
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就会被打破,甚至出现情绪和心灵的紊乱。
2.内部原因(1)现实自我引起的身心素质受阻。
主要是指由个体的素质水平较低而引起的个体受阻状态。
如个体的交际能力低而引起的人际关系不和谐,这是引起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
(2)理想自我引起的身心素质受阻。
一是理想标尺设立太高。
大学是人生的多梦季节,大学生对于自己今后人生的发展常有各种美丽的梦想,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所设立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无法达到。
二是理想标尺设立太低。
夸大了自身的弱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过于自卑, 怕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能力不如别人,故不敢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目标和打算。
应该讲,理想是照亮自我的灯塔,如果理想定位太低,就形不成对现实自我的必要拉力,由此产生心理上的挫折感,动不动自愧无能,在现实环境中胆怯畏惧,踌躇不前。
三是个体理想自我被置换。
理想自我是个体自我选择的期望,在个体真实自我世界里,一个人只容纳自己选择的理想自我。
对强行置换的理想自我感到愤慨,焦虑,由此情绪一落千丈、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怨天忧人,这样的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是很危险的。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作了以下几方面对比:第一,女生的生理健康状况差于男生;第二、农村学生的生理健康状况差于城市学生;第三、独身子女的生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独身子女。
3.家庭贪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家庭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并轨招生,交费上学政策的全面推行,这对于大批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而言(本次调查显示,此类学生占被调查大学生总数的25.5%),每年高额的学习费用使之成为了沉重的压力。
可靠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学费占学生家庭收入的比例,城镇家庭平均为25.3%,农村家庭达46.7%,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和家里人帮助”占91.5%。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回答“你现在的经济状况”时,14.7%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困难,但没有贷款”,10.8%的学生选择了“很困难,领取贷款补助”;在被问及“您觉得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时,42.8%的学生认为经济负担是主要心理压力之一。
图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经济上的窘迫,往往使生活在贫困中的大学生极度悲观和脆弱。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脱离群体,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尤其是对家境富裕,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怀有妒忌心理。
他们迫切希望充实和改善自己,但有时期望值过高但不能如愿以偿时,便会产生失望,甚至于绝望。
从根本流转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方法的探讨首先必须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形象性和指导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思想道德及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与自我道德锤炼共同建设实现的。
道德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思想道德课上的事,应持之以恒,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对于高校来说,应该抓好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校风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它的核心是学风,是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一起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是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完善、加强心理辅导机构高校应大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咨询,除了学生工作人员经常性深入学生当中,要善于及时了解、发现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应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等,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1.重视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开设心理教育系列课程;专题性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卫生宣传活动等等。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2.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注重“情感教育”高校的大学生,其心理已基本成熟,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接近于成人的地位,这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
这在客观上需要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同学们以诚相见,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的感情共鸣,可以说情感教育是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催化剂。